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广东开平市沙岗管理区新屋村的张伟权,业余时间非常喜欢养鸽子,一干就是十几年。如今已发展成为月产量可达12000只美国皇鸽的种鸽场了。人们对蛇及其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大,可是野生蛇的数量越来越少,长期对蛇的捕捉更不利生态的平衡。张伟权感觉蛇的市场前景看好,于是决定大力发展养蛇事业,再创一条养殖新路。养蛇首先要解决的是蛇的食物问题。老鼠繁殖能力较强,宜饲养。他决定养几万只老鼠。先解决蛇的"粮食"。他和弟弟又拉砖,又买水泥,给老鼠和蛇整了一个3米多高,有100多平方米的大圈,地上和墙面用水泥抹好,到处捉来老鼠,买来喂老鼠的  相似文献   

2.
<正> 郑福春的蜗牛养殖场占4000多平方米,养殖场里的木架上有木箱800多箱。一只只长得白白胖胖的蜗牛,在木箱里微微蠕动,那憨态真令人喜爱。1994年,郑福春从一位朋友那里了解到,养殖法国白玉蜗牛效益可观。他就拿了3000元从浙江师范大学科技开发公司引进了300对种蜗牛开始养殖。由于他一门心思全扑在养殖场里,当年获利1.2万元。为了扩大养殖规模,他走了自繁自养的"滚雪球"养蜗牛之路。去年,他在杭州、金华、义  相似文献   

3.
<正>说起净雅餐饮集团,还得从1988年说起,这一年张永舵筹借7000元,在威海开起一家牛肉包子铺。如今,包子铺已发展成为拥有济南、威海、泰安、北京等城市八家连锁店的大型跨区域餐饮集团。他在经营企业中格外重视"真"与"诚"的服务,从未赚过一分不诚信的钱,依靠独特的"净雅文化",将事业越做越大。目前,他的八处连锁店总面积达到5万多平方米,  相似文献   

4.
农作物可以套种,增加土地的利用率,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而在江苏省滨海市东坝镇三友村有个叫刘红林的养殖户,近两年他将作物套种的原理运用到养殖中,在笼中养鸽子、笼下养土鸡,综合利用空间,充分利用饲料,养殖效益得到很大提高。2012年春节前,刘红林喂养的1000多只笼下鸡已全部卖完,而且全是商贩上门收购,卖价最高达到35元/公斤,他一年养鸽养鸡获利20多万元。  相似文献   

5.
<正> 辽宁普兰店市丰荣办事处李店村农家妇女张美云(邮编:116200)瞄准市场需求,积极发展肉鸽发了财。1995年,张美云通过市场调查发现,肉鸽由于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素有"一鸽赛九鸡"的美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鸽正进入城乡酒家饭店和一些普通家庭的餐桌,从大中城市消费辐射到县、乡,特别是港澳及广东市场年需求3000万只以上。她随即投资6万元在荒海滩上建起600多平方米封闭式鸽舍,办起了肉种鸽养殖场,然后又从外地引进了体型大、颜色美、生长迅速、抗病力强的美国落地王、香港银王、泰国杂交王等优良品  相似文献   

6.
当国内大部分零售企业还在蹒跚学步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建造自己的物流系统;当其他零售企业还在摸索多元化经营的时候,他已经把多元化的触角伸向了酒店和地产业;当一些零售企业开始向上游延伸供应链的时候,他已经成了某些国际品牌的一级代理商;当部分零售企业宣称要成为"区域之王"的时候,他率领的利群集团已经成为山东省的区域领先企业,把战略目光瞄向了全国……他就是利群集团总裁兼董事局主席。在他领导下,利群集团2004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成为山东省唯一入选的零售企业,拥有19座万米以上商厦、2座大型物流中心和465家加盟店,网点遍布青岛、威海、烟台、潍坊、日照等地。2004年实现销售51.05亿元,创岛城商业历史之最;2000—2004年共实现销售收入137.13亿元,实现利税5.38亿元,社会贡献总额达到9.2亿元。该同志先后当选为市十、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省第十届人大代表,被推选为市百货零售行业协会会长,中华全国管理者协会会员,获得"全国十大杰出跨世纪人才"、"中国经济百名杰出人物"、"山东省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7.
<正> 陕西金鸡县农民刘胜杰看到报刊上投资3000元养10对美蛙,当年就可收入20万元的广告宣传后,被这种明显虚假的致富神话冲昏了头脑。于是,他拿出几十年的血汗钱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临邑县农民胡志海投资500万元,办起了一所"鹿苑山庄"。山庄里建有标准梅花鹿养殖车间、宰割车间、冷冻车间、保健酒车间、全鹿宴餐厅和休闲垂钓中心,存栏良种梅花鹿300只,年产仔鹿80余只、鹿茸1 00多公斤,冷藏新鲜鹿肉10吨,每年接待游客6000余人次,年销售收入约1000万元。几年前,老胡自己开了个家常饭店,生意不错,收入也相当可观。然而,驰骋商海多年的胡志海并不满足,打算养鹿开办"山庄"。创业之初,他遭到家人和朋友的反对,可老胡还是"一根筋",一个人去外地考察,学习养鹿技术。  相似文献   

9.
李阳林  王根旺 《创业家》2013,(10):128-128
出生于1968年的山西人冯学光,在赚惯快钱和"黑"钱后,决定要赚一回高尚的钱。2009年,冯学光带着自己的所有积蓄1.26亿元在大同周边的乌龙峡进行了开发,打造一个餐饮、住宿、旅游和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景点。他投资乌龙峡的举措让许多人觉得匪夷所思。这跟他之前的赚钱模式差别太大了。上世纪80年代末,中专毕业后他在国企干过几年,随后下海。善于抓商机的他开过游戏厅,办过室内溜冰场,积累了第一桶金——1993年他就赚了50多万元,那时是大钱啊!  相似文献   

10.
<正>福海县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尽管人口仅10万人,但奶驼数量却有1万余峰。仅仅9年时间,骆驼数量激增,骆驼养殖合作社、"托驼所"越来越多,一个围绕骆驼上下游产业链的"骆驼经济"在新疆已然形成。养骆驼,月赚1万元1.成立合作社,他月赚1万元有"沙漠之舟"美誉的骆驼已形成产业且衍生出更多商机,新疆骆驼奶及相关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新疆福海县喀拉玛盖镇顶山村的"戈  相似文献   

11.
他只有20多岁,却十分喜欢研究样板戏,对中国革命史情有独钟;他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却指挥着一群大学本科生甚至硕士、博士;他的创业资金只有50多万元,却实现了创业当年赢利140万元的奇迹。他,就是来自福建省建瓯市东游镇的陈成。发现商机1998年,陈成初中毕业。在北京开办图书公司  相似文献   

12.
<正> 王汉臣下岗后看到市场上猪肉价格看涨,便决定去养猪,大干一番。他拿出多年积蓄的3万元,贷款16万元,又向亲友借了4万元,在农村租了块地盖起猪圈,并买了一百只仔猪养了起来,还雇了三个人帮助饲养。养了十个月,等猪出栏时市场猪肉已经下跌。原来7元多的一斤肉现五元钱还卖不动,只好降价成4元5角一斤销售。卖完猪一算账:买猪仔他花了3万元,饲料  相似文献   

13.
《致富天地》2012,(11):73
一个貌不惊人、只有初中文化的农家妇女,从养鸽开始创业,经过8年的辛苦经营,成了全村小有名气的"鸽王"。她就是江西省婺源县紫阳镇坑口村村民吴吉弟。和大多数农村妇女一样,过去,吴吉弟一直靠在外打临工来维持生活。2005年,在江西农业大学读书的侄子回家,告诉她养鸽子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这一下子点燃了她的创业激情。吴吉弟原本以为养鸽子  相似文献   

14.
<正>痴心养泰和乌鸡他叫彭建军,天天抱着手机,吃饭也玩,走路还玩,好像无时无刻不在玩手机,每天玩到夜里一两点钟。妻子并不阻拦他玩手机,因为通过玩手机,彭建军发了财。这是彭建军饲养的泰和乌鸡,就连他自己也没想到,在过去的一年里,靠着玩手机,就把乌鸡多卖出了七八百万元。泰和乌鸡源于江西省泰和县,在当地被喻为"白凤仙子",至今已有2000多  相似文献   

15.
<正>2005年,金子成有了20万元的积蓄,他决定着手实现自己的梦想。经过对多个行业的了解,金子成认定在这个还不算很发达的城市里,二手钢琴有很大的市场成长空间,也能够承载他"义利商家"的梦想。  相似文献   

16.
有一位父亲,他有4个孩子,他提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就是孩子要慢养。这位父亲是中文卡内基训练机构的创办人黑幼龙,青少年及大学生卡内基训练的创始人。黑幼龙夫妇及4个孩子联手写作的《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被评为2009年当当网亲子教育类畅销书第一名!在2010年儿童节前夕,黑幼龙接受了《商周刊》记者的专访,分享自己为人父母的经验,讲述了自己孩子的成长故事,共同探讨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7.
欣桦旺 《中国市场》2012,(38):26-27
<正>"一天流水账能过万",现在一天抵淡季一个月。这3~4个月别说养活一年的店,几年都绰绰有余。"黑!确实黑!不黑怎么赚钱呢?"在海边经营饭店生意的盛老板说到这,自己也深深地叹了口气:"总这么干,我自己都有点受不了。"盛先生说,过了今年他就准备改行。在改行之前,想把"那些事"结合自己经历和听说的例子和游客说说,以免再有上当的。一天进账上万元,抵上淡季一月盛先生说,他是6年前到海边开饭店的,饭店年租金10万多元,加上雇工、添置设备等一年支出得20万元。海边经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多种信息细筛选,选准养殖品种。河南新野县新店镇南津湾村下岗职工白学增,那几年一直养蛋鸡,谁知连年亏本,后来,他反复琢磨,看准了养美国七彩山鸡的信息,如今成了年收入数十万的"山鸡大王"。而该镇于庙村刘萌轻信美蛙好养好销的信息,集资2万元在湖北某地购进了100对美蛙,两个月内全军覆没,不但没圆致富梦,还一下子添了2万多的债务。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获得货真价实的信息呢!特养状元成功的最大窍门是:多订报刊杂志,每年订阅  相似文献   

19.
管理智慧     
《品牌》2005,(5):78-78
<正> 1 绝不放走一个顾客一对夫妇经常光顾一家大盘鸡店,有时一周一次,有时二次,大约持续了三四年之久。有一次,店内的服务员对他们的态度不友好,于是他们就换到其他店去了。5年后他们再度经过这家店,大盘鸡的老板恰巧在门口,并认出了这对曾经的"常客",就笑问这么多年为什么不来了?这对夫妇想了想,还是把原因告诉了老板,老板很认真的听着,并向他们表示道歉。等这对夫妇走后,她拿起计算器算起了损失:假如这对夫妇每周都到店里消费一次,两人共花50元计,一年2600元,5年就是1.3万元。大盘鸡店开业十几年来,因为这  相似文献   

20.
利郎创业的故事很传奇,在当地却又很普遍。利郎当家人王良星先生从一天收入0.8元电焊工起家,辛苦积蓄1万多元于1987年买了几台缝纫机,雇佣了7个工人,在老房子开始进入服装行业。当年王良星赚了18万,第二年是88万,按照王良星自己的说法是:"我都一时呆了","我们全家人都几乎睡不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