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有一个电气公司多次派人到一个负债厂家追收欠款,然而多次受阻,大家都感到这笔欠款难以收回,都失去了信心。这时该公司公关部副经理马丽小姐自告奋勇愿去"讨债"。马丽到了这个厂和厂长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厂长竟当即签了支票支付了欠款。人们后来问这个厂长  相似文献   

2.
<正>废水提银:投资1000元让我致富在自己新建的272平方米新房内,满身尘土的农民庞大军满脸幸福f告诉亲戚朋友:"爱迪公司的废水提银项目让我发家致富,我盖上了新房子。"盖272平方米的房子,花了多少钱?有欠款吗?"花了28万,我存折上还有1万多呢,家里现在还有3000多现钱。"庞大军边说着边把存折和现钱拿出来给在场的人看。"就是有点欠款也不怕。我再干一年啥都还上啦!"他自信地说。  相似文献   

3.
柯实 《创业家》2014,(7):17-17
正何伯权现场问,"在场的有几个人公司人员少于3个?"场下只有1个人举手,"有没有2个人的",一个举手的都没有。"我们公司就2.5个人,一个总经理,一个秘书,我算半个,只有一半时间在公司。"何伯权说,他比较幸运,10多年投了15个企业,大部分都是从刚有概念时就开始投了,80%~90%的公司在连名字都没有时就投了,其中3个已在美国上市。"7天酒店从创立到上市,用了5年,诺亚资本5年多一点,爱康国宾,不到9年。当然,这15个里还有3个黄  相似文献   

4.
《光彩》1999,(11)
编辑同志:1995年,我的同事王某因做个体生意缺资金,求助于我。我带他到林某处求借,经王某和林某的多次协商,林某答应借给王某现金3万元,双方签了借款协议书。协议书签订后,林某让我在协议书上签个证明人,当时为了能帮助他们二人达成这笔借款协议,我在协议书上签上了我的名字证明此事,但未收取任何费用。借款到期后,王某由于生意赔本,无法按时偿还这3万元借款的本息,林某就来找我,要我催王偿还这笔欠款,并声称:这笔款是经我介绍才借给王某的,如王某不能按时偿还,他就要到法院起诉,让我和王某共同偿还这笔欠款。不知…  相似文献   

5.
《光彩》1999,(10)
编辑同志:我的同事王某因买房于1995年初向我借款4万元,当时签订了借款协议,协议中言明该项借款3个月后归还。借款期满后,王某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按时将该款归还,碍于情面我也一直未向他追要。两年后由于我急需用钱,就向王索要这4万元钱,王某当时答应再过一段就还款。为了进一步明确这笔欠款的还款期限,我们二人就该笔欠款又达成了2个月还清此款的书面协议。协议达成后听到别的同志讲,我借给王某的这笔款已超过法律上规定的二年的诉讼时效,如王某到期再不还款,即使起诉到法院,法院也不会保护我要回此笔欠款的权利了,不知…  相似文献   

6.
"中国第一展"是谁?"高交会"很高吗?"电博会"博在哪?让我们给此间已经沸腾的空气泼点水,冷静地随着秋交会的落幕,本来被炒得炙手可热的"三会"话题顷刻之间从网上、从很多媒体上销声匿迹。唉!这个信息时代,"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但有些事情就  相似文献   

7.
头大的人类     
《信息与经营》2012,(4X):180-181
<正>开车在路上脑子里想着公司的事儿有点烦。忽然,老婆指给我一个广告牌,"你看唉!那个广告牌子上写的‘企业家比人类头大’,什么意思啊?""企业家不是人呗……"我目不斜视。"那他们这是做的什么广告啊?"。我一想,是啊,做广告还骂自己客户么?就见过竞争对手之间互相攻击的,现在为了出名真是无所不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蒙牛能在短短六七年的时间内,将一个全新的品牌做到一百六七十个亿?它就是利用插位的机会。用一杯牛奶带给顾客品质上的信赖感。最近在上海做了一个调查,"你知道是哪一家牛奶公司成为北京奥运会赞助商吗?"很多人回答是蒙牛,其实正确答案是伊利。  相似文献   

9.
姜拾荣 《光彩》2011,(11):21-22
政府、银行、担保公司和借贷者环环相扣完成了民间高利贷的整个产业链"这个钱太好赚了,就是不知道还能维持多久?"身为江西南昌资深高利贷放款人的杜总一边试着一辆刚到的新款宾利轿车,一边露出他经典的微笑,"裸车400多万,刚到的,上个月公司总共做了67单,这是其中比较好的一单的纯利润,算是给自己一个奖励吧!"不过谈及未来,杜总却露出了些许惆怅,"哪有实业能支撑起高利贷这样的融资成本?过去的三年是这个行业的历史最好机遇。"  相似文献   

10.
案例:你是否碰上以下的情况吗? A公司的一名经销商,已经有半年时间没有与公司进行业务往来,也没有回款,而且欠款累积达到了15000元。当公司试图追收该客户的欠款时,该名经销商提出了要继续进行业务的意见,但以前及本次的货款要合起来分为二次结算,一次是年底,另一次是来年的第一季度,否则,就不给货款了。显然,该经销商在耍赖了!  相似文献   

11.
《光彩》2000,(9)
编辑同志 :我公司于1998年1月与一家商场签订了一份供货合同 ,由我方供应一批服装 ,对方于收货后10日内付款。我方于1月12日将货送至对方 ,对方出具了收据 ,但他们没有按期把货款付给我们。后来由于负责催讨这笔款子的人员调走 ,工作交接不清 ,因而一年多都未去追讨。直到1999年4月查帐时才发现有这笔货款未收 ,当时立即派人去讨要 ,但未要到。今年3月15日 ,我方又去讨要 ,对方仍不支付 ,在我方的强烈要求下 ,对方与我公司达成了一项3个月内付清货款的书面协议。3个月还款期届满后 ,对方仍没有支付欠款。我方只得又去讨…  相似文献   

12.
《光彩》2000,(8)
编辑同志 :我父亲1992年9月与当地乡政府签订工程承建合同 ,乙方全部按甲方要求完成该工程 ,但甲方一拖再拖 ,至1995年才进行工程验收(经市交通局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合同规定验收后30天内结清全部工程费用给乙方 ,但甲方却以各种理由拖延至今还没有付款。至今已换了四届镇长、书记 ,第三届镇长说 ,哪一届的事去问哪一届镇长 ,到第四届镇长却又说 ,你的工程不合格 ,待有空再处理。现想按法律有效途径处理该事 ,特此请教 :一、我该如何追回这笔工程欠款?二、甲方违背合同 ,造成乙方未能按期收回工程款项 ,请问 ,乙方是否有权…  相似文献   

13.
<正> 一个暴风雨的日子,有一个穷人到富人家讨饭。"滚开!"仆人说,"不要来打搅我们。"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以为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这个可怜人,这时请求厨娘给他一个小锅,以便他"煮点石头汤喝。"石头汤?"厨娘说,"我想看  相似文献   

14.
正这位90后创业者说,最怕被描写得很想成功、很有事业心,"我希望我是一个叛逆的样子,我不喜欢乖乖男"。余佳文坐在办公室的地毯上,旁边布置得像温馨的儿童房,他表情兴奋地举起手喊了一句:"我以后要成为马云!""为什么是马云?"记者问。余佳文的表情恢复平淡,随便说了一句,"开玩笑的啦"。哪一句是真话?广州周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代表产品为一款  相似文献   

15.
谢旭 《商业时代》2002,(12):89-91
去年年底,我所熟悉的一位国有企业的总经理由于企业亏损严重而主动提出离职了.这位总经理提出离职的直接原因有三点:其一,该企业被客户拖欠严重,几年来累积下来的拖欠款达八千万人民币,占该公司流动资金的50%,其中一年以上的欠款占流动资金的30%.为此公司不得不派出近三分之一的人员去追讨欠款,结果收效甚微.年底发不出工资,职工怨声载道.其二,由于担心继续发生客户拖欠,公司从去年初开始严格规定业务部门只许现款销售,结果销售业绩下降,库存积压,无法及时偿还银行贷款,甚至累及担保人,受到银行起诉,该总经理无颜面对承当担保人的上级主管公司.其三,该公司在去年9月份的一笔交易中,在不了解客户资信状况的情况下,贸然签约,结果该客户在骗得货物后便宣布破产倒闭,转移全部资产,致使该公司400万元的贷款变成坏账.虽然这笔交易属于销售部门运作不当造成,但该总经理仍然无法推卸责任.  相似文献   

16.
赖梅 《商业时代》2005,(16):51-51
三亚市东线加油站座落在海榆东线高速路与海榆中线交汇的田独镇,是目前全省规模最大的加油站。公司委派我到东线站任经理后,我着力下好"三步棋"。将心比心赢客户一次,一位顾客开着一辆农用车到我站来加油,指名要量好的柴油机油。我就问他是用在哪辆车上,他说就是现在开的这辆农用车。我看了看他的那辆车,是普通型  相似文献   

17.
正当初你跟那房主已经说好了,要住进去了,你才交的中介费,我们任务已经完成了。至于说后来住不住,则是房主和你之间的事儿,我们只是中介呀。上次让人坑了一回,我又找了一家中介公司,态度非常的热情,带着我就去看房子了,而且见着了房主。中介公司的人就说了:"这位先生你看,人家房主已经答应了租给你房子,而且也不错,您看是不是能把中介费给我?"我一想不能上当,就问这房主,"你肯定是租给我是不是?别到时候又不租。"他说:"怎么会呢?您看我多善良、多老实啊!"我就把五百块钱给了"中介公司"。  相似文献   

18.
幽默     
菜鸟一个刚刚到公司工作的小伙子抱着一沓文件站在碎纸机前犯愣,这时老板的秘书经过,看到后就说:"真是菜鸟,连这个都不会用。"说罢抢过文件,放到机器里按动了电源,很快文件就被切碎了。这时小伙子说:"真是谢谢您了,可是复印件从哪里出来?"美女QQ 上一美女说自己瓜子脸,  相似文献   

19.
胡海卿 《大经贸》2002,(10):20-26
本刊第9期刊文:《一个国有外贸公司老总的大实话》、《质押贷款"卡"在哪?》(正确的提法应为"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两篇文章反映了出口退税款年年滞压和出口企业在银行的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落实困难等问题。文章发表后,出口生产企业和外贸公司纷纷通过邮寄信件和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就本刊关注这些行业内难点问题表示了感谢,他们希望本刊能够对"出口退税究竟‘卡’在哪?"、"国家的退税指标到底是怎样定下来的?"、"国家为什么不干脆实行‘不征不退’政策?"等问题继续进行深入的探讨。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顶艰难的采访任务,通过努力,我们希望以下的内容能够给读者一个满意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正> 有一天,一位中年顾客在商场里转了很久,终于来到我的店前,他望着店里展示的手机,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西门子……应有尽有。"您好!您想选哪一款手机?"我笑着迎上去。那位中年顾客一言不发,对我的招呼不理不睬,继续看柜台里的样机。凭经验,这种顾客比较难对付。我知道,此时仅仅是微笑还不够,还要通过语言来显现经营的品质。我用温言向他娓娓道来:"您可以随意看看,有什么不熟悉的尽管问,不买也没关系,交个朋友也无妨,各种机型都有各自的特点,看各人喜欢什么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