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尹凤哲 《消费导刊》2011,(13):89-89,102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既是金融部门的责任,也是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并且金融支持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本文就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指出了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早日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是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实现富民强县的现实需要。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通过发展民营经济实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3.
发展县域经济 促进中部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基础经济,实现中部崛起的基础条件就是要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但由于自然历史条件的制约、观念制度和其他因素的制约,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滞缓。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部地区应以现有优势资源为依据,打造特色产业,以区域经济合作为支点,加强东引西联,扩大对外开放;以转移农村劳动力为突破口,加快城镇化建设,把发展县域经济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德州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重要基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县域经济的实力,是"富民兴市"事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构建"和谐德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对德州省县域经济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增强德州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敖丽红 《江苏商论》2008,(1):160-16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发展县域经济对缩小我国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决定性意义。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尤其对具有优势农业资源的县域经济来说,更是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单元,充满着活力,蕴涵着希望,推进城乡一体化,则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增强县域经济活力的主动力,也是永州市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首先分析了永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指出永州市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提出了推进永州市城乡一体化,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地,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因此,正确认识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农业产业化的经营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发挥了无可代替的推动力量。也为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重大课题。提高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视对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结合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研究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由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各种经济成分构成的复合系统,功能完备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县域经济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兴衰,本文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旨在通过研究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特色,提出本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而民营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民营企业的发展反过来又推动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县域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在分析县域经济和民营企业的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对推进县域经济与民营企业协调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促进县域经济和民营企业更快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县是城乡结合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自古就有"郡县治,天下安"的说法.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载体,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已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模式.文章从县域经济的基本内涵入手,比较了国内几种成功模式,并结合青州市发展情况,详细分析了肯州市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关于发展我国县域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居于关键性的层次和基础性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县域经济具有独特性、层次性、综合性、农村性、差异性等特点。同时我国发展县域经济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培植县域经济发展优势,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县城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把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均是"三农问题",县域是"三农问题"集中体现的区域。县域经济的发展直接针对农民增收、农业效益提高和广大农村经济社会面貌的改变,找到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正确思路,也就找到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捷径。本文在分析县域经济定义及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作用,并站在财政部门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发挥财政职能,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点趋向。近年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较快,各级党委、政府都以省政府提出的发展县域经济为契机,努力抓好各项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及时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特色经济:县域经济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运鹏 《财贸研究》2001,12(1):62-64
县域经济是以我国县级政区为区域范围的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发展县域经济是由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区域差异和分工理论决定的,也是面向市场竞争和当代注意力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特色经济,一要树立特色观念,二要认真分析区情,三要建立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16.
贵州县域经济在整个贵州的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贵州县域经济发展的好坏对贵州整体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有直接的关系,同时也影响到国家的一些重大发展战略性政策的实施效果。然而,目前在贵州的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金融支持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效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贵州县域经济的发展,成为减慢贵州县域经济发展速度的绊脚石。因此为了使金融支持能够在贵州县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巨大有效的作用,并能够更好地适应贵州县域经济发展的长期需要。本文针对贵州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的相关问题和制约金融支持的因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从而加快促进贵州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解决"三农"问题,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县域"的概念,十六届三中全会则强调了"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而要想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结合本县域的实际情况,构建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小城镇的发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精准脱贫,实现全国人民在2020年一起迈入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基于此,本文就简单分析县域经济的内涵、发展历史及特点,在此基础上,探究构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在国民经济总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山市发展县域经济应深入推进"唐山湾"大规模开发建设,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快工业强县步伐,做大做强龙型经济,提升农业综合实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9.
县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占有半壁江山,同时也是建设富裕型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县域经济发展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走向。近年来,一  相似文献   

20.
吕佳 《商业研究》2008,(6):132-135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县域经济发展会直接影响到全省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已具备一定的有利条件,但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针对黑龙江省县域经济的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制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