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推进,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均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运用。与此同时,借鉴新兴技术来促进市场经济进步的网络金融服务出现,很多网络金融服务及产品慢慢为大家所了解。该作笔者根据现阶段网络金融的现实情况,对网络金融的长远发展作出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进步与发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层面越来越广泛。而结合新技术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新兴网络金融服务模式也应运而生,各类网络金融服务、产品逐渐被人们所熟知。本文结合当前国内网络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主要存在的网络金融服务模式,来对网络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金融服务产品定价和网络金融服务供应商定价能力影响因素,指出网络金融服务产品特殊的成本结构对传统定价理论提出了挑战,网络金融供应商的定价能力和定价策略在网络经济环境下表现出与传统金融定价问题的差异,渗透定价、歧视定价、捆绑定价等策略更适用于网络金融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4.
秦立 《商》2014,(43):196-196
网络金融是因特网技术与金融理论、金融管理和金融实务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全新的的金融运行模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开启了金融服务的新时代,但是网络金融发展的现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网络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根据网络金融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郑泽宇 《现代商业》2023,(14):150-153
伴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迫切的寻求金融与互联网科技的有机结合。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放宽与支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经极具多样化并且覆盖范围十分广泛。而蚂蚁金服公司作为网络金融服务公司的龙头老大,研究其金融模式对其他网络金融服务公司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通过剖析蚂蚁金服公司的模式,总结出中国网络金融服务公司发展的走向。本文节介绍了中国目前网络金融的发展历史,并说明研究背景、意义与方向。也阐述了关于网络金融、盈利模式等的有关概念。分三方面研究了蚂蚁集团的金融模式。首先阐述了网络技术的历史演变、蚂蚁集团迅速成长的历史、以及蚂蚁集团的各个服务板块的发展历史。然后,对蚂蚁集团的金融服务模式展开了研究。最后,通过研究提出了蚂蚁集团盈利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通过打造各业务板块协同发展和增加线上线下商家的协作两种模式来提高自身盈利水平。  相似文献   

6.
物联网金融是指面向所有物联网的金融服务与创新,涉及各类物联网应用,它使金融服务由单纯面向“人”而延伸到整个社会物理世界,实现商业网络、服务网络的金融网络融合及金融服务自动化、智能化,可以创造出很多商业模式,推动金融业产生重大变革.物联网金融服务创新无处不在,可融入所有物联网领域,开辟崭新的金融服务业务,如在物流领域开展仓储物联网金融、供应链融资、货运物联网金融等.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金融服务是以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去实现对人们的金融服务。从目前互联网金融服务发展的情况来看,互联网金融服务主要能够满足人们的四种需求,即:支付的需求,投资的需求,融资的需求以及风险管理的需求。互联网支付主要运用第三方支付和网络银行的支付形式。投融资需求主要依靠网络银行、网络众筹、网络资产交易平台、网络微贷、网络基金、网络证券等方式完成。风险管理需求则依靠网络保险、网络征信、金融产品搜索引擎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科技进步与金融服务融合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推动科技进步与金融服务的融合和互动有着重要的意义。科技对金融服务创新支持的关键是要加快现代金融服务技术工程建设,加快金融业衍生产品和资产证券化等金融服务的创新和产品的推出,积极稳妥地展开网络金融业务。本文通过对科技发展与现代金融服务业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现代金融服务业与科技发展实现融合与共赢的对策,以期更好的推动现代服务业进步,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现今,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网络应用不断普及,现代信息技术也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也随之发展起来。金融本就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互联网金融也成为继金融深化、金融国际化、金融自由化之后的一太热点,网络金融产品销售、网上理财及网络融资理财等金融业务也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就是指通过合理、高效的运用互联网技术为社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该文通过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互联网金融发展及法制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经济的发展为金融业注入新的活力,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金融技术以及金融服务等各方面都在不断的完善.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而广泛的发展,电子商务随之越来越繁荣,与之相关的网络金融也广受社会关注.本文以网络金融为切八点,分析其特征与传统金融的差异,最后对网络金融的未来趋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毛新华  张磊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4):264-265
统一于金融服务商与电信运营商之下的金融实时信息推送系统,将信息分类管理与深度挖掘信息价值这一理念融入金融服务中并通过网络技术与移动通讯技术将构想得以实现,通过将现有技术进行整合再应用,进一步发挥了已有技术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网络金融作为我国金融创新中是一个重要实践,是指由电子商务企业提供的网络理财,网络支付结算、网络保险、网络融资等金融服务.跟传统的金融服务相比,网络金融的创新包括三方面:产品设计、参与主体和服务模式.最重要的一点是网络金融的出现带领电子商务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上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因此,本文从商业模式的视角出发来研究网络金融,剖析这一新的经济现象,并把握其发展的脉搏.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金融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网络金融,金融服务主要是服务营销,随着我们的生活在不断的进步,网络金融也在不断的发展,消费者随着消费需求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需求的层次也在不断的提高,并且向着多样化发展,而我们呢的网络金融服务就在这一个背景之下应运而生。但是我国金融服务的营销策略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对于西方的一些国家来说落后有十几年,所以我们国家正在兴起但是并不完善的网络金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科技进步与金融服务融合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推动科技进步与金融服务的融合和互动有着重要的意义.科技对金融服务创新支持的关键是要加快现代金融服务技术工程建设,加快金融业衍生产品和资产证券化等金融服务的创新和产品的推出,积极稳妥地展开网络金融业务.本文通过对科技发展与现代金融服务业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现代金融服务业与科技发展实现融合与共赢的对策,以期更好的推动现代服务业进步,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潘博 《北方经贸》2014,(2):80-80
提升商业银行金融服务质量的对策是:提升网络金融服务质量;强化金融服务队伍建设;简化业务流程;提升大堂经理金融服务素质。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刚刚过去的2013年被称为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元年,在这一年里阿里巴巴、腾讯、苏宁云商等以昂首阔步的姿态进入金融行业,给传统的金融行业内增添了活力。互联网金融将网络技术和传统金融服务结合起来,既是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是对金融服务的创新。然而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网络安全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逐步受到人们重视,两会以来,政府有关部门又加强了对余额宝等理财工具的监管,目的是为了防范一些潜在的安全问题等风险对金融行业的冲击。  相似文献   

17.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不仅与中国传统的交易模式有机地结合,更出现了个人化金融服务的新模式。在方便投资者的同时也增加了政府金融服务监管部门的复杂性。而网络金融服务不仅具有传统金融业的风险机制,在融合了网络信息技术以后,新的风险也将接踵而至。文章将从网络金融发展的特征分析入手,研究其面临的风险,并根据当前的网络金融监管体系的缺陷,结合大数据分析理论给出金融监管系统的构造建议。互联网金融产业正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快速崛起。  相似文献   

18.
张翼 《中国电子商务》2013,(24):286-286
通过分析金融服务行业的演化过程可知,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技术逐步从提升内部效能的后台转变为建立服务渠道与集成协同业务的前台,金融服务机构之间的纵向集成关系逐渐转变为具有很高细分化与专业化的中小机构的协作竞争网络。而普及应用的互联网,促使进一步提升了金融的电子网络化,用户逐步开始接受网上银行、电子交易以及其他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基础性金融产品服务。本文主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原因,互联网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网络金融是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互联网资源与金融业的一次重要的整合,当前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本文首先阐述了世界网络金融发展的现状,然后从网络金融业务范围、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不断创新三个方面分析了世界网络金融的发展趋势,接着从培养网络金融服务品牌化、加快网络营销模式多样化和改善我国网络金融信息服务理念三个方面总结了世界金融发展趋势对我国的启示,对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广泛应用,我们将进入网络时代。网络金融将是未来金融业的主要运行模式。在我国市扬经济环境下,金融服务网络化迅速发展,在面临着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当今网络环境下如何有效地防范控制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