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日、以经验与中国建设现代农业的技术进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建设的成功,离不开农业的技术进步。诱发性技术进步和创新理论为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国外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技术进步取得成功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的依据。中国农业资源的结构特征表现为土地和水资源稀缺,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巨大,这决定了中国建设现代农业的技术进步只能走“综合型、非均衡、动态式”技术进步路线。  相似文献   

2.
笔者以Feenstra等人的三要素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国际外包影响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之间工资差距的理论机制,运用我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外包对我国工业行业总体及分部门工资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包和技术进步对我国工业行业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之间工资差距的扩大均存在明显的正效应,但外包对劳动力资源密集型部门和中等技术部门的影响效应相对更强。  相似文献   

3.
吴迪 《经济学家》2024,(2):81-90
从诱致性技术进步视角,分析制造业技术进步主要是由资本价格下降诱致还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诱致,进而辨别制造业诱致性技术进步属于“主动吞噬”就业还是“被动补充”劳动力空缺。本文通过构建要素价格变动诱致制造业企业技术进步的理论模型,利用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资本价格下降均会促进资本深化,实现企业技术进步;我国制造业技术进步主要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所诱致;要素价格变化可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增加创新投入途径来实现制造业技术进步,但会排斥低技能劳动力。因此,在加快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中需加强技能培训和优化教育结构,以稳定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并建立高人力资本后备军。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经济发展并没有解决人们的充分就业问题。实证研究表明,技术进步是一国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而影响我国就业增加的不是技术进步。理论和实践分析,在经济发展中技术进步具有排斥和吸纳劳动力的双重作用。只要选择能充分利用本国经济资源、劳动力资源的经济增长路径,在经济增长中,即使技术进步、工业化程度提高,失业问题也能解决。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劳动力是我国最丰富的资源,但劳动力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相当缺乏,农民劳动力质量不高,限制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就是要激发蕴藏在农民劳动力身上的潜力,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化成为直接作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和强大推动力,农村人力资源的成功开发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6.
罗军 《财经科学》2014,(4):61-71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同时包含国际贸易、FDI和技术进步变量的劳动力就业模型,并利用中国制造业2003—2011年面板数据,既分析了我国制造业总体,也考察了以行业特点分组的子样本的劳动力就业受上述三项变量影响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国际贸易和国内技术进步会拉动我国就业,而FDI则会抑制我国就业。从基于行业特点分组的研究来看,国际贸易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拉动作用随着贸易开放度的提高而增加;FDI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抑制随着FDI进入程度的提高而逐步减小;技术进步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拉动作用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正> 研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加以定量分析,是探索如何最有效地利用技术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方法,无论对宏观经济决策和微观经济决策均有着重大意义。我们在研究促进国家、地区或企业等经济系统的经济增长时,要想通过技术的运用来处理好投入、产出与技术进步的比例关系,使经济增长速度快,质量好,效益高,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有效供给,必须对影响经济增长的诸要素进行定量分析,找出问题所在,采取必要的对策,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为了全面地分析、考察小型工业企业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首先假定技术进步是独立于资金和劳动力之外的因素,即技术进步不物化在资金、劳动力中,也就是说小型  相似文献   

8.
李巍 《经济师》2006,(6):14-16
加入WTO后我国在世界贸易中外贸依存度不断上升,同时我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已成为我国商品和劳务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优势的要素;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长期以来企业对劳工权益的忽视,使得SA8000对我国出口企业的近期压力和远期影响都是客观存在的。文章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出口企业应对劳工壁垒的对策及相关法律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结构性转移的就业议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农村劳动力的结构性转移,认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将把城市劳动力从低技术部门挤向高技术部门。通过在三方议价模型中引入技术水平,指出厂商、城市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在不断达到议价均衡的过程中实现了低技能到高技能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能否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能否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现有劳动力资源,关系到我国跨世纪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对策与措施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景晓涛 《经济师》2010,(8):217-218
我国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但是在实际就业人口中,技能型人才所占比例却严重偏低;而在发达国家的就业人口中,技术工人所占比重较大。当前我国技能型人才的短缺,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重要因素,企业间争夺熟练技术工人的竞争也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文章主要探讨了企业技术工人短缺而又不愿自己培训高级技术工人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我国企业短缺技能型人才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根据影响非农部门劳动力增长速度的相关因素,运用C-D生产函数,利用1996~2004年间的非农部门有关数据,对影响非农部门劳动力增长速度的有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我国非农部门劳动力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为:资本增长速度、非农部门实物工资增长速度、技术进步引起的劳动边际产出的增长速度和工业劳动边际产出对劳动力的弹性。政府应通过提高资本质量、吸引国外投资,保持物价稳定、控制工资上涨,加强创新力度,提高员工技能以促进非农部门劳动力增长。  相似文献   

13.
经济新常态和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经济迫切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尤其是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创新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文章根据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企业加快海外并购等典型事实,基于李嘉图框架构建了包含逆向外包的一般均衡模型,从理论上论证了逆向外包作为一种后发国家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新方式,能够弥补后发国家高技能劳动力的不足,诱导企业采用更加偏向技能劳动力的生产技术,进而对后发国家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产生促进作用。利用制造业16个细分行业2003-2011年样本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本土制造业企业主导的逆向外包显著促进了制造业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FD I和人力资本供给的增加加速了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形成和发展。文章的研究不仅丰富了现有的关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和逆向外包的全球化理论,对中国制造创新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干春晖  姜宏 《财经研究》2022,48(5):34-48,79
随着人工智能等自动化资本投入的增加,技术进步偏向会呈现新的特征,已有文献缺乏对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新特征的关注,也缺乏对新型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影响劳动力市场机制的进一步探索。文章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利用2012-2019年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测度了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偏向,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对企业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自动化资本。(2)制造业企业自动化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产生了替代效应,生产率和产出规模效应是两个影响渠道。(3)制造业企业自动化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能通过生产率效应和技能结构效应来提升劳动力工资水平。(4)基于行业关联效应,制造业上游(下游)企业自动化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通过推动下游(上游)企业的技术进步,进而对下游(上游)企业产生就业替代效应和工资补偿效应。可见,大力推动自动化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加快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扩大生产率和产出规模效应对劳动力市场的积极作用,重视产业链的传导和协同效应,是适应“机器换人”,实现稳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吸收内生增长理论的思想 ,修正外生农业技术进步的假设 ,本文提出了一个内生农业技术进步的二元经济增长模型 ,并以此对倍受瞩目也颇多争议的“东亚奇迹”及中国经济 ,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 ,“东亚奇迹”是传统农业劳动力不断转向现代非农业部门的结果 ;是现代部门以资本反哺传统部门 ,推动农业技术进步 ,促进劳动力转移的结果 ;也是现代部门均衡发展 ,吸纳剩余劳动力 ,加速结构转换的结果。因此 ,虽然非农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不够显著 ,但劳动力结构转换仍然推动经济实现了持久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6.
耿俊辰 《经济论坛》2002,(17):24-25
我国是服装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目前,我国服装生产企业已达4.4万家,服装产量在96亿件左右,服装业成为我国最大的净创汇产业,年出口创汇300多亿美元。并且,服装业吸纳就业60万人,是制造业中吸收劳动力最多的一个部门。因此,其发展状况不仅关系到我国的外贸出口顺差,还与我国的就业形势密切相关。 一、对我国服装业的分析 (一)我国服装业的优势分析 1.成本优势。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颇具市场竞争优势。 2.产品优势。据哈佛大学纺织与服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用人需求比重从2001年以来已由13.1%稳步增长至15.1%。而与国际市场联系较为密切的个体私营企业,用人需求比重也由2001年的接近31%稳步上升到2003年的37.4%。此外,近年来作为我国主要出口部门的机械加工行业对劳动力需求增加很快。这些情况表明,改革开放为我国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为解决就业问题创造了较好条件。总体上看,我国劳动就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其基本特征:(1)就业市场化不断发展,劳动力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日益明显;(2)就业国际化逐步提高,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8.
城市部门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效应的区域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比较我国各地城市部门对当地农村劳动力和外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效应。文章首先在新古典框架内构建两类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增长模型,并得出理论命题:随着技术进步率的提高,城市部门对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效应会趋于减弱,而对外地劳动力会逐渐增强。文章进一步利用面板数据,对我国东中西三地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综合运用最小二乘法、组内变换模型、随机效应模型,以及逐步引入额外回归因子等方法,验证了上述结论。本文的分析,有利于我们从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角度,认识各地技术路径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制度、企业家精神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再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省际面板数据,笔者探讨了制度和企业家精神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首先,制度改革以及企业家精神不仅通过影响技术进步而直接影响我国长期经济增长,而且通过影响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配置效率的途径影响我国当期经济增长;其次,2000年~2008年期间,东部地区制度改进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技术进步的推动,而在中西部地区则主要表现为对增长要素配置效率的提升。另外,制度对企业家精神的决定性作用也在研究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20.
人力即劳动力,人力资源——顾名思义就是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对一个企业来说是最基本资源,也是必不可少的资源。劳动力资源的核心是人。人是劳动力资源的具体体现。一个企业如何招聘到人、招聘到人才、招聘到优秀人才,并管理好这些人,使其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能动性,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同发展,共创辉煌,是每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当今新型企业制度下所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