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要优化创新环境,转化创新成果,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把嵊州建设成创新人才充分集聚、创新活力充分进发、创新资源充分利用、创新型产业突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创新型城市。[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建设述评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瑾 《浙江经济》2007,(11):50-52
创新城市是涵盖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全社会创新的一个城市治理模式,通过创新带来经济的增长和品质的提高。借鉴国内外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对促进浙江创新型省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陈劲 《杭州研究》2007,(1):88-105
本课题从理论深度上挖掘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并在借鉴国内外城市竞争力、创新经济、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基础上加以创新,结合中国国情,构建突出杭州特色的创新型城市评价体系;并依据该指标体系,对杭州创新型城市建设现在所出的阶段作出评价;同时通过不同时期的纵向比较,分析杭州在建设创新型城市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和成效;也通过与国内其他典型城市的横向比较,对比杭州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的特征和优劣势;进而提出富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推动杭州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郭丕斌 《特区经济》2008,(10):274-275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我国老工业基地改造的重要内容。文章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必然选择的观点;论证了资源型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性;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创新体系,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创新型城市探索促进了区域经济理论和城市科学的发展,也推动了城市、区域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到目前为止国内至少有200个城市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构想和目标。创新型城市建设尚在探索之中,回顾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历程,总结创新型城市建设几种模式和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6.
《宁波通讯》2011,(10):26-28
3月17日至19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奇率市党政代表团赴深圳市学习考察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市委副书记陈新,市委常委、副市长余红艺,副市长王仁洲,市政府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考察活动。考察期间,代表团与深圳市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先后听取了深圳城市规划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介绍,考察了华为公司、清华大学研究院、迈瑞生物、金蝶软件等知名企业和机构,并同其负责人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7.
魏明 《浙江经济》2011,(20):53-53
我国正处在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一些长期积累、制约全局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刻不容缓,提升企业发展水平刻不容缓,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创新型城市理念和目标的提出,是在新世纪全球竞争加剧,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成为国家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背景下,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一陆的资源环境约束现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又一次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创新型城市建设尚在探索之中,文章介绍了国外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基本类型,总结了国内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几个代表性城市的实践模式和基本经验,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创新管理是指对创新过程的管理.创新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企业研发投入的使用效率,从而影响了技术创新的整体水平.本文讨论了创新管理对宁波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重大意义分析了当前宁波企业家创新管理水平提升的若干重点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通过合适的政策设计提升企业家创新管理水平.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全面理解和改进宁波以及同类城市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我国创新型城市的评价角度分析探讨了其具体构建途径.以期对我国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我国主要创新型城市产业政策的梳理和比较分析,认为创新型城市产业政策呈现出:支持产业技术联盟发展、重点产业定位特色显现、引入社会资本推进产业发展、从支持创新产品商业化的角度支持产业发展等亮点,并指出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注重将传统产业改造与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相结合、从创新要素的结合中寻求新的产业机会、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升级、重视文化教育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每个城市都有其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性征,它既是一个城市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动力的重要源泉,也是催生创新成果的内生基因。把发扬城市特色与推进城市创新相结合,建设具有特色的创新型城市是一项更加理性、优化的选择。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所在地的浙江省义乌市,以专业市场为龙头的商贸业和以十六个优势行业为代表的小商品制造业特色显著。建设创新型的国际性商贸城市,成为浙江义乌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创新型企业、创新型集群和创新资源等概念综述的基础上,本文指出了创新型企业与一般企业以及创新型集群与一般集群的区别。在分析企业影响集群资源集聚和扩散的一般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型企业影响创新型集群集聚创新资源的四个机理以及创新型企业影响创新型集群内创新资源扩散的四条途径。最后提出了培育创新型集群的三条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部分资源型城市经济水平经过一段较快的增长之后,发展速度缓慢甚至停滞,并产生了普遍的地区性问题。造成我国资源型城市目前的困境,主要是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阻碍经济增长的问题没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以及资源经济价值相对优势时间差异。文章通过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试图提出解决资源型城市问题、促进城市和地区经济持续良性发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曹中秋 《特区经济》2009,242(3):206-207
本文应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在地理区位、资源条件、文化底蕴、市场前景和产业基础等方面具有的比较优势,进而提出了实现中原城市群崛起的一体化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低成本分层扩张战略、东引西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文化中原"和谐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邱孝聪 《科技和产业》2022,22(11):339-345
聚焦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围绕创新要素集聚能力、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创新创业环境、创新对社会民生发展的支撑、创新政策体系和治理架构等方面,总结龙岩市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特色做法,分析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龙岩区域发展提升情况。结果显示,龙岩市通过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创新治理力、原始创新力、技术创新力、成果转化力、创新驱动力均实现较大的提升。同时,与福建省内其他创新型城市进行比较,剖析龙岩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存在的不足,并就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这一目标,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革命老区地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宁波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对区域科技创新理论进行了探讨,明确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所具有的现实意义,重点分析宁波市科技创新体系的现状,并提出了强化宁波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依托的科学城建设是实现原始创新的主要载体之一,对于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已有研究,从结构主义视角提出科学城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分析框架,并以北京怀柔科学城为例,对其创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内外部共时性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从整体性上看,怀柔科学城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主体类型较为单一,创新生态系统种群的多样性尚且不够;从共时性来看,系统各部分内部、各部分之间及其与系统外部之间的知识和信息交互均显不足.从促进创新要素大量集聚并发生聚合反应、创新主体之间充分协同并形成自组织性和营造宜研宜业宜居且开放的创新环境3个方面,提出进一步推进怀柔科学城创新生态系统打造和演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华  丰超 《南方经济》2021,40(3):36-53
创新决定城市未来,低碳引领未来城市。中国政府自2008年开始实施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并将绿色低碳作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原则和目标。因此,准确评估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效应,对于进一步推广这一试点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中国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在不同城市、不同试点时间上的变异,使用双重差分法估计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非试点城市,创新试点城市的碳排放绩效平均增加2.47%,意味着创新型城市建设显著提升碳排放绩效。经过共同趋势、工具变量、干扰政策、安慰剂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强化创新政策支持、提高创新要素集聚、增加创新投入和改善创新环境,从而促进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这有利于降低碳排放水平,进一步提升碳排放绩效。从动态效应上看,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碳排放绩效的提升效应具有持续性,并且随时间不断增强。文章是国内首篇从绿色低碳发展的角度探讨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效应的文献,不仅丰富了碳排放绩效的相关研究,也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为打造创新、低碳等新型特色城市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各地新型科研机构发展迅速并逐步壮大,尤其北京、深圳两地的新型科研机构发展独具特色,引起广泛关注。以京深两地的新型科研机构为例,总结了当前新型科研机构创新发展的多种模式,分析了新型科研机构与传统科研院所在目标定位、投入主体、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不同及特点,提出了对我国传统科研院所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