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综合课程实施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是:教师不清楚综合课程的涵义,更不知综合课程的理念,不了解综合课程的模式,不知如何进行课程整合,因而出现缺乏广度和深度、流于形式的综合课程。因此,从理论上对综合课程的概念、模式加以梳理,使教师明确综合课程的理念,了解综合课程的模式,逐步学会综合。这无论是在综合课程的实施中,还是在目前分科教学占优势的背景下,对实现课程综合化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两课”教育分科课程模式的依据不充分,实践中综合德育改革所产生了种种问题,应用综合课程模式开发综合德育课程体系显得十分必要。当代基于科学教育新观念的综合课程开发原理可以归纳为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四个方面,应用于综合德育的开发,能够克服综合德育改革所产生的问题。本文最后以“实事求是”为题,通过开发导读课与专题课实例,探讨综合德育课程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从校本课程的理念与内涵、高职院校定位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两个方面指出,校本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开发代表着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高职院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张扬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构建学校特色、弥补分科课程不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高职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应遵循独特性原则、综合实践性原则和先进性原则。在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时要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渐进式推广策略,循序渐进;同时,校本课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变化性,一般不固化成带共性的稳定的教材;校本课程开发要付出很大的工作量,因此要建立长效的校本课程开发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课程整合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进行了简要回顾,剖析了课程整合的涵义,分析了课程整合的三个侧面,明晰了课程整合与分科课程及多学科课程的区别,指出了课程整合理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课程论文在发展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芳 《嘉兴学院学报》2004,16(6):104-106
站在培养21世纪人才综合竞争力的角度.提出了在大学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课程论文的理论依据、现实意义和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课程教学质量监控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传统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主要是依托结果性评价的弊端,提出了通过课程建设质量评价、课程教学过程质量评价、课程教学综合质量评价来监控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中小学核心素养的不断推进,2017年9月27日教育部印发关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标志着我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质量,研究拟以国际通用的ADDIE课程理论模型作为构建我国中小学综合活动课程的理论支撑,论述ADDIE理论模型与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间的适切性,并从需求分析、精心设计、有序开发、安排实施以及多元评价等五个环节构建适合我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模式,以期达到引导中小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立德树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等教育中,思政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学生无法进一步理解思政教育意义,无法在生活中使用所学知识,削弱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所以,需要把课程思政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相结合,从而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如此不但可以满足目前就业形势发展,还可以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思政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率,满足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要求。本文就对课程思政如何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及其价值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试论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翠微 《嘉兴学院学报》2002,14(1):85-86,89
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应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根据成人学习特点和社会需求确定课程目标,设计综合、开放的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性学习能力,交通过网络技术,开拓课程改革新天地。  相似文献   

10.
环境规划与管理是环境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培养复合型环保工程类人才的迫切需要。我们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对课程大纲进行修订,并依据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注重加强知识点案例教学,实行开放式课程实践,改革考核方式,实现课程持续改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于其特殊的课程性质,在实施过程中总是遭遇各种难题。在新课程改革中,要结合边疆高校的实际情况,从教师、课程目标设计、实施阶段、评价、学校管理和课程资源等方面来探索指导该课程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2.
建立综合职业能力课程观是高职课程发展趋势,统计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与更新教学内容,重视实训环节,以利于学生能够运用统计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是新时代大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指向和目标,也是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创新育人模式。发挥思政课程的育人实效性是整个高校育人工作的首要环节,但在基础知识教育的整个学科体系中,将思政课程与其他基础学科交叉融合教学是新时代课程发展的现实需求。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实践路径中仍存在基础教育课程融合效果并不理想、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化认知模糊、中小学思政课呈现弱势形态等不足现状,应从顶层设计、体制机制、教师队伍等方面入手,切实解决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现实困境,形成大中小学课程一体化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施瓦布的课程审议是解决课程开发问题的一种重要实践方法,课程审议的实践艺术包括实践的艺术和择宜的艺术两个方面.借鉴课程审议的艺术开发职业教育课程,应遵循对行业、工作、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形成对行业、工作、学生状况的共同判断;拟定课程开发的备选方案,权衡备选方案,选择最佳方案.在课程开发中,应注意多元主体、平等主体的参与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实际行动问题.  相似文献   

15.
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考核围绕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进行,毕业标准由行业协会颁布的职业资格考试标准主导,在课堂教学考评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借鉴德国学习领域课程考核模式,我院高职教育课程考核模式改革应围绕"知识、技能、素质"建立课程考核标准,以体现"能力本位";瞄准企业评价标准设计课程考核标准,提高考核标准的市场适应性;加强过程考核,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必然趋势,"课程思政"的提出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困境,因此要充分挖掘各学科和课程的育人资源,不断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切实解决"教书"和"育人"两张皮问题。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企业对实作型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已让我们看到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设置在中职教育中的弊端,学生已不可能在学校教育中学到将来所要从事职业需要的全部知识和技能,更无法受用终身。所以,不断地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应该是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的重要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是比较理想的、能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这一目标的教学方法之一。本文主要讨论为什么要在中职教育中实施行为引导课程改革?行为引导课程改革做什么?怎么做?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典型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对课程和教学产生了意义深远的范式革命,对指导高校课程改革、研制课程标准、开发教材与课程资源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在课程的目标上,树立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实现由"学科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化;在课程的内容上,重新界定"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实现由"静态学习"向"动态过程"转化;在课程的实施上,转变教师的思想、认识和教育行为,实现由"教教材"向"育人"转化。  相似文献   

19.
以提高阅读能力,丰富学校生活和变革教学方式为目的,后海小学快乐阅读校本课程发展走过六年的探索之路。本研究目的在于刻画此校本课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探究其内在的课程发展机制。在过去五年间通过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和文件收集的方法采集资料。研究发现,呈现出情境分析模式下校长课程领导教师跟进的课程发展机制。此脉络中校长课程领导是与行政领导的结合体,培育校长课程领导能力是校本课程发展的关键。教师表现出有限的课程领导空间,在开放的学校氛围中,教师课程领导空间的拓展并不在于外在赋权而要依靠内在的专业成长以及提供足够的组织支持。  相似文献   

20.
在高职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课程的开发,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程体系,以完成工作任务设计、实施并评估项目,再将结果反馈到教学设计中,最终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既能够解决工作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之间的矛盾,又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