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期,韩资企业纷纷非法撤资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被许多外国投资者归结为"罪魁祸首".本文就<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企业用工成本的影响问题.主要从<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背景以及<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企业用工成本的显性影响和隐性影响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以期能使外国投资者更清楚和理智地看待<劳动合同法>.  相似文献   

2.
《劳动合同法(草案)》是我国第一部对劳动合同制度进行规范的法律草案,它在对《劳动法》中有关劳动合同规范进行调整、补充及完善的基础上,确立了若干新规则,这些新规则将不可避免对企业带来影响与冲击.该文以《劳动合同法(草案)》第二章关于劳动合同订立的规定为基点,从劳动合同订立的要求、试用期条款使用、竞业限制规定、违约金条款、劳务派遣用工等方面来简要分析《劳动合同法(草案)》新规则对企业之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期,韩资企业纷纷非法撤资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被许多外国投资者归结为"罪魁祸首".本文就<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企业用工成本的影响问题,主要从<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背景以及<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企业用工成本的显性影响和隐性影响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以期能使外国投资者更清楚和理智地看待<劳动合同法>.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中国制造型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对新法实施所带来的用工成本增加、人员配置效率降低等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制造型企业应做的人力资源战略调整,供制造型企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职业诚信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辞职的宽松的制度设计,使职业诚信建设面临很大的挑战。应构建一套约束劳动者滥用辞职权,恶意"跳槽"的制度体系,以提高劳动者的职业诚信度。  相似文献   

6.
新劳动合同法下企业应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中国劳动关系法制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企业和员工有着深远的影响,引发企业与员工之间新一轮的劳动关系博弈。新劳动合同法将促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近期,韩资企业纷纷非法撤资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被许多外国投资者归结为罪魁祸首。本文就《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企业用工成本的影响问题,主要从《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背景以及《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企业用工成本的显性影响和隐性影响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以期能使外国投资者更清楚和理智地看待《劳动合同法》。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对企业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劳动合同法》从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角度出发,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同时也促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转变理念。企业的发展模式,应由以低劳动成本为基本竞争手段转变为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基本竞争手段,从而成功实现《劳动合同法》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软着陆。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在体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立法宗旨前提下,注重实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调和平衡。与《劳动合同法》相比,《实施条例》对劳务派遣用工形式、企业用人自主权的规定等更趋理性,对《劳动合同法》中的原则性规定及存在重大分歧条款,做了具体补充和必要衔接,增强了《劳动合同法》的可操作性,有利于《劳动合同法》的贯彻执行。但《实施条例》搁置了部分争议条款,《劳动合同法》仍有多处空白待补充;《实施条例》仍存在规定不明的条款;《劳动合同法》对企业影响在短期挑战大于机遇。  相似文献   

10.
劳务派遣是劳动合同法规范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劳动合同法实施中遇到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论述了修改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背景,提出了劳务派遣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总结了新劳动合同法修改的主要内容,根据修改的相关内容,提出企业针对新劳动合同法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指为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利用预售制度和会计政策选择等多种手段影响盈余的行为。通过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动因及手段进行分析,指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抑制房地产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措施,以期达到增强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识别能力,利益相关方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制度是证券市场监督体系规范化的核心和基本原则,对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持经济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西方国家的证券市场已有近百年历史,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制度较为完善,尤以美国为代表.通过研究美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制度的演变,从中发现可取之处,可为加强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借鉴.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公司规模越大,越倾向于使用金融衍生产品。大公司更加愿意使用衍生产品的原因主要在于规模效应,其具有信息和成本方面的规模经济。目前阶段中国上市公司使用衍生产品还处于初级阶段,公司使用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的数量和程度都不高,并且操作水平或风险控制存在问题,经常遭遇重大损失,多数公司还没有意识和能力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活动,因此西方财务理论的相关结论在目前中国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14.
在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包括绿色管理责任、清洁生产责任、信息公开责任和回收利用责任。为保证企业责任的实现,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如制裁机制、激励机制和影响机制。只有通过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才能真正实现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5.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如何评价企业诚信状况是诚信制度和诚信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是企业的一种生产力,也是企业提升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现实中,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现象非常严重,不少上市公司存在不同程度的失信行为。本文以58家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诚信度调查的分值为样本,对上市公司诚信、担保以及企业价值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诚信水平的上市公司,其经营业绩和企业价值有显著差异,诚信水平和企业经营业绩呈正相关,即上市公司的诚信水平愈高,越有利于提升其经营业绩和企业价值,而诚信度不佳的上市公司,其经营业绩可能降低,也不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诚信水平愈佳的上市公司,担保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和企业价值,而诚信水平不佳的上市公司,担保反而可能降低其经营业绩和企业价值,尤其是违规担保,对企业价值的提升非常不利。本文同时提出了构建企业诚信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是国企改革日益深化的过程,也是国企党建工作不断遭遇困难和应对挑战的过程。上海国企党组织在国企改革过程中积极转变理念、优化组织、改善方法,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企党建工作展开了一系列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航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及相关产业组织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航业是一个具有强规模经济性的产业。目前,各国航空公司纷纷联合重组,组建全球性的航空联盟,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好处。本文运用“指标分析”、“适者生存法”等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中国的民航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民航业规模经济性不强,三大航空集团呈现出了一种规模不经济的状态。本文同时对其原因进行了剖析,并且通过引入需求这一外部因素分析了目前中国民航业所处的产业阶段,从而提出大小航空公司共同发展,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效率的产业政策,这也为当前航空业内大型航空公司联合重组,同时民营资本投资小型航空公司的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西南地区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南地区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征表现为:资产负债率分布比较集中,但近年来的差异性有所扩大;资产负债率偏低,流动负债率偏高;区域内较发达省份的上市公司往往有较高的财务杠杆;融资结构以外源融资为主.这些特征大致可归因于区域经济、资本市场和企业发展滞后等因素.西南地区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是个动态的过程,要着眼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资本市场的完善,逐步改善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19.
梳理循环经济的实施机制并验证其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对于循环经济在中国企业中的全面推广和深入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采集291家中国制造类企业的微观数据,使用结构方程建模(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研究方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循环经济的实施机制包含了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资源化(Recycle)三个维度;循环经济的实施能够有效推进企业环保绩效和商业绩效的共同提升;同时,企业的环保绩效对其商业绩效也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非国有经济发展状况成为一个迫切需要回答的现实问题。为此,本文选取1996~2008年分所有制分行业工业企业统计数据系统研究了非国有经济市场份额的变化。研究发现,整体上国有企业市场份额依然显著高于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不过,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年提高。此外,我们发现基于所有制的“金融歧视”也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而逐步缓解。这意味着市场化进程有助于改善非国有经济的生存空间和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