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维护四川粮食安全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粮食供求形势正由“阶段性过剩”向“供求趋紧”方向逆转,我们必须及早应对,防患未然今年10月以来全国粮食价格突然上涨,向全社会传递了我国粮食供求形势正由“阶段性过剩”向“供求趋紧”方向逆转的市场信号。我国粮食价格从1995年以来一直在低位运行,这次粮价上涨,表明我国粮价低迷周期结束,正进入反弹阶段。对粮价反弹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有三个:第一是政府从生产源头主动进行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减少种粮面积;第二是经济建设中的城市化进程,促使部分土地和农业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对粮食生产能力的保护程度相对减弱;第三是欧洲粮食严…  相似文献   

2.
计划经济时期,粮食实行统购统销、财务统收统支,条条核算、块块负责。当时粮食局长的主要职责就是抓粮源、保供应、促稳定,业务工作比较单纯。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粮食生产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粮食供求出现了结构性、阶段性过剩,粮食流通体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粮食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各级粮食局长必须坚持“四要”原则,才能带好队伍,全面开创粮食工作的新局面。一要头脑清醒。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是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其监管的国有粮食企业则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纽带。…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长期粮食供求状况分析及对策思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中长期粮食供求状况分析及对策思路马晓河一、中长期粮食供求预测与判断(一)需求趋势分析一般地说,粮食消费需求变动的影响因素很多,如人口、收入水平、城市化程度、价格以及市场发育状况等。这里我们从人口、收入水平和城市化程度三个主要因素入手进行分析。1....  相似文献   

4.
粮食发展新阶段及其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粮食发展新阶段的主要特征   (一 )告别短缺 ,出现较大数量剩余 现阶段 ,全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稳定达到 50 0 0亿公斤的水平 ,正常年景下 ,生产量大于消费量。农业和粮食发展由受资源约束转变为受资源和需求双重约束。全国粮食已“告别短缺” ,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出现较大数量剩余 ,或者说是出现了粮食阶段性、结构性过剩。从粮食结构上分析 ,粮食供过于求 ,供求结构矛盾严重。按照一般消费规律 ,我国粮食消费结构和市场需求结构日趋优质化、多样化 ;但直到上世纪末 ,我国生产结构转变迟缓 ,越来越趋于老化、趋于同化。消…  相似文献   

5.
邢岩 《农业经济》2005,(3):30-31
进入21世纪,我国粮食供求关系将呈现“四个不会变”的总趋势:一是全国总人口每年增长1000万左右的趋势不会变;二是全国耕地面积特别是人均耕地面积缩减的趋势不会变;三是全国粮食总需量不断增加的趋势不会变;四是立足国内为主解决粮食问题的方针不会变。因此,从整体上和中长期看,我国粮食供求将是偏紧的,特别是近几年来出现的耕地和粮食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6.
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闪失。在粮食问题上必须把握两点:一是基本立足国内保障粮食供给,这是我们要始终坚持的方针;二是努力保持粮食供求的紧平衡,这是我们宏观调控的目标。粮食产量过低,粮食安全就会受到威胁。粮食供大于求,就会造成粮价下跌,影响农民收入和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使粮食供求保持紧平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根本的是要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强国家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做到藏粮于地和藏粮于库相结合。同时还要善于把握吞吐调节和粮食进出口的时机和力度,加强和改进对粮食市场…  相似文献   

7.
论农业发展新阶段的粮食安全问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粮食供求由长期短缺变为相对过剩。这是一个根本性转变 ,给粮食的生产、销售和储备带来了广泛影响 ,使粮食安全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正确分析这些影响 ,及时提出应对措施 ,对于防止放松粮食生产 ,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一、粮食总量出现了相对过剩自 1 995年以来 ,我国农业连续丰收 ,粮食出现了相对过剩。对此 ,我们可以从以下 3个方面得到验证。1 .粮食年产量大于消费量。按照“九五”计划要求 ,到 2 0 0 0年我国人口将控制在 1 3亿以内 ,粮食总产量要力争达到 490 0亿公斤 ,以保持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实际…  相似文献   

8.
《粮食经济研究》2001,(3):52-58
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本问题,我国经济20余年的改革与发展,已经较好地解决了12亿多人口的粮食供给问题。然而市场化改革和现代化发展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粮食供求正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稳定粮食生产?如何迎对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经济全球化浪潮,保持粮食供求均衡?诸如此类的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课题,对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立足我国,面向经济全球化现实,制定新的战略对策,促进粮食产业的平衡发展,这也正是我们研究本课题的基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粮食精品战略与我国粮食种植业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后,粮食问题的内涵已发生了变化,粮食问题已逐步从供给总量短缺、需求无法选择条件下的数量问题,转化为供求之间因品种和品质不适应而形成的结构问题,粮食的结构性过剩不仅给粮食和财政部门带来了严重的困难和亏损,而且浪费了社会资源,削弱了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这就要求粮食的生产和经营必须适应我国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粮食生产纳入产业化经营的轨道,实施粮食精品战略,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和销售,实现我国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优化粮食种植…  相似文献   

10.
建立符合国情的粮食安全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计划建议》提出 :“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建设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 ,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党和国家的文件中正式引用“粮食安全”的概念还是首次。现在 ,我们需要清醒认识 :虽然我国目前粮食呈现阶段性、结构性供过于求态势 ,但是中国人在任何时候对粮食问题都不可掉以轻心 ,对“国家粮食安全”更不可等闲视之。在“十五建议”中引入“粮食安全”的概念 ,不言而喻是要避免“粮食风险…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拥有 12亿多人口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解决粮食需求问题,必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实现粮食安全放在稳定国内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点上。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上了几个台阶,粮食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粮食的人均占有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粮食总量供求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由过去长期短缺变为丰年有余、总量供求基本平衡。粮食安全系数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但是,我们也须看到,今后一段时期,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经济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化…  相似文献   

12.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最重要物质基础,党和政府历来保证人民的吃饭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一贯重视对粮食的节约工作,强调解决我国粮食问题必须坚持发展粮食生产与节约并重方针。昭通是一个多灾的贫困地区,粮食供求不平衡,每年需要调进大量粮食平衡收支。大力开展节约粮食和爱惜粮食的宣传教育和群众性和节约粮食和宣传教育和群众性的节粮爱粮活动具有重要的意见。为此,作者就此问题谈几点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13.
食品加工—粮食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粮食的供求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粮食总供给由过去长期短缺转变为阶段性相对过剩。1995年以来,粮食已连续4年丰收,由于总供超过总需求,从1996年下半年以来,粮食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库存大幅度增加,销售不畅。从粮食经营方面来看,长期以来粮食生产、加工。运销、储藏及转化相互脱节,各环节利益分配不公,生产环节的利益明显偏低的格局没有根本的改变。粮食经济面临“增产不增收”、“粮食大县,经济穷县”等诸多困境。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仅已成为当前启动内需的重大制约因素,严重的是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增加投入的实力。这已成为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粮食经济》2015,(2):18-23
<正>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强调,全国粮食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系列讲话精神,按照李克强总理关于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部署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三农工作形势总体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刻认识粮食供求总量紧平衡与部分品种阶段性过剩的矛盾、托市价格面临双重挤压与保护粮农利益的矛  相似文献   

15.
谈政策与制度对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使我国的粮食问题在生产、流通、消费诸环节就具备应有的安全程度,光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是很难做好的。市场对粮食供求的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粮食价格形成、供求信号反馈到粮食商品生产,都有一定的时间差。加之粮食生产周期较长,企业和农民掌握的经济信息不足,微观决策就必然带有一定的被动性和盲目性。既然市场这只"看  相似文献   

16.
纵横录     
《粮食科技与经济》2007,32(1):55-57
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2006年12月15日回答新华社记者的提问时指出,今后,中国粮食供求格局变化将表现出3个特点:一是国内粮食供需关系偏紧的态势将长期存在目前中国的产需自给率大体在97%左右。但从分品种看,玉米产需基本平衡,小麦、水稻供求偏紧,大豆存在较大缺口,薯类生产增长较快。从消费用途看,口粮消费有所下降,饲料用粮、工业用粮明显增加。从长远看,粮食生产受资源、气候、技术、市场制约和种粮比较效益影响,产量大幅度增长的难度很大。而随着人口增长,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粮食消费量继续增加的趋势不可逆转。因而紧平衡将是中长期中国粮食供求的常态。  相似文献   

17.
当前粮食生产和供求出现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 ,人们对粮食品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抓住时机调整粮食种植结构 ,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农民要致富 ,只有走市场路。如果按现行的种植习惯、品种、质量继续搞下去 ,要致富奔小康是难以实现的。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说 ,调整粮食种植结构是农民追求更大效益的迫切要求。眉山地区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一、把握好调整的原则 :(一 )实事求是。粮食种植结构调整要因地制宜 ,宜种则种 ,宜养则养 ,宜林则林 ,切忌一刀截。要根据气候、土壤、种植和消费习惯、市场容量实事求是地调 ,…  相似文献   

18.
为切实履行社会粮食流通统计职能,建立健全社会粮食供需调查制度和中长期粮食供求总量平衡机制,更好地服务全市粮食宏观调控,2008年1~3月,滨州市粮食局组织县(区)粮食部门对2007年度全市社会粮食供需平衡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从粮食库存性质看,2007年末,全市粮食粮食库存113万吨,其中国有及控股粮食经营企业库存7万吨(包括地方粮食储备5万吨),  相似文献   

19.
粮食“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是维护农业基础地位和保证社会稳定的一项长期性的根本政策,对于国家长治久安具有深远意义。它从保护农民利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改革国有粮食企业出发,使粮食流通体制适合我国国情和粮情,既能适应当前粮食阶段性、结构性过剩的状况,又能适应粮食长远供给不足的状况。为了今明两年更好地贯彻执行和完善“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所规定的政策原则,我们经过反复分析研究,提出如下几方面建议。如果这些建议可行的话,一是有利于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二是有利于将粮食的财政补贴控制在一定的…  相似文献   

20.
一、要认清粮食产业市场化的实质粮食购销市场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但这个市场化并不是低层次的集市贸易市场,更不是放任自流的市场,而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信用市场,不是一放了之。全世界粮食库存量在逐年下降,我们国家人口多、耕地少,每年粮食的产销量也只能基本平衡,国家必须坚持对粮源的掌握,粮食主产区仍不实行全面放开,现阶段的粮食供大于求,只是结构性的、阶段性的。粮食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必须坚持宏观调控,粮食行业仍然有巨大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潜力。我们根据目前的经济发展规划算了一下,四川省的粮食是1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