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3月震惊中国金融界“南京爱立信熊猫倒戈”事件的主要内容是:该公司提前还清了从几家中资银行贷出的近20亿元人民币的款项,转而向外资银行贷款。这一行动使相关中资银行扼腕痛心。南京爱立信熊猫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131.8亿元,净利润6.05亿元。这样一家企业,对中资银行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据报道,南京爱立信熊猫“倒戈”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与一种新兴的融资工具——无追索权的保理业务有关。由中国当前的信用体系状况及相关配套条件不成熟,中资银行开展该项业务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但融入国际环境的市场竞争并不会理会中国…  相似文献   

2.
随着在境外使用人民币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强劲,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表现愈加稳健,这为中资银行提供了难得的海外人民币业务发展契机,有助于提升中资银行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但要想把握住业务机会,还需从根本上落脚于“内功”的修炼。  相似文献   

3.
邹新  马素红 《城市金融论坛》2005,10(1):34-39,63
全面理解各国对外资银行的准入监管法规是中资银行构建海外网络、拓展境外业务的重要前提。本文在分析中资银行开展跨国经营的内在动因和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以WTO框架下与各国银行业开放相关的服务贸易谈判为背景,着重对中资银行境外分支机构申请设立和开业登记遇到的准入限制、业务监管限制两大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就中资银行如何应对东道国的监管限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金融业开放格局的日渐形成,中资银行面临着来自境外跨国金融集团的巨大挑战。被媒体称为中外银行业正面交锋标志性事件的南京爱立信“倒戈”事件,为中资银行尽快拓展业务范围、加强业务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敲响了警钟。与此同时,与之相关的保理业务也受到了业界关注。作为一种新型综合性贸易融资结算方式,近年来,保理业务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在西欧和亚太地区基本取代了信用证。保理业务在我国属于新鲜事物,以前是鲜为人知,目前是稀为人用。为此,本文将对保理业务的基本内容进行介绍,分析目前我国保理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就推动保理业务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经营范围已与中资银行相差无几,在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之时,外资银行已经具备与中资银行形成广泛业务竞争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贾瑛瑛 《中国金融》2006,(24):33-33
自从中国银行业启动对外开放进程,“狼束了”的呼声就不绝于耳。如今,“狼”真的来了,尽管多数外资银行表现出的是一种“温柔的”合作态度,但是市场上的硝烟味还是隐隐透了出来。事实上,中资银行已经“与狼共舞”了很多年,只不过外资银行化各种政策限制下采用错位竞争战略,很多业务仅仅是试水。而人民币零售业务的全面开放,使得双方不得不正面交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私人银行业务快速发展,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都在争夺这块“蛋糕”,本文对目前形成的“中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同质化”、“外资银行和非金融机构强势登陆私人银行业务”态势进行了剖析。并指出中资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必由之路是围绕差异化打造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1999年末 ,中美双方签署《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定》 ,关于银行业方面着重强调了两点 :一是入世后两年对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批发业务 ;二是入世五年后开放人民币零售业务。针对这两项协议 ,我国金融界已认识到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批发业务与中资银行竞争不大 ,更抗衡不过中资银行。而银行零售业务将是外资银行重点研究的对象 ,是未来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焦点。一方面中国零售业务市场潜在的资源规模非常巨大。中国自然人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换言之就是中国的零售业务市场占世界的五分之一。而这块市场基本上是未开发的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各家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呈现集中化趋势,明显的特征便是“单证中心”纷纷成立。其动因有二:一是入世后迎接外资银行挑战,中资银行实行“拿来主义”,“施夷长技以制夷”;二是响应监管当局倡导的“扁平化”机构管理而实施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张镇 《现代金融》2008,(1):29-29
2006年11月,对中资银行而言,最大的挑战就是中国银行业全面实现对外开放,瞄准人民币业务这块大蛋糕已经很久的外资银行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进入这块庞大的市场。截至2007年8月,银监会已批准20家外国银行将其中国境内分行改为外资法人银行。虽然有5年与“狼”共舞的过渡期,中资银行都相对作出了一系列的调整以面对挑战,然而现在如何正视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作出正确的决策,将决定未来中外资银行竞争中,谁是最终胜利者。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即将加入WTO,这是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互惠发展的必然选择。站在通往世界经济的门槛,我们充满着希冀与喜悦,同时也多了几分冷静与思索,中国政府承诺开放金融服务贸易等三十多个领域,无疑会对中国的银行业带来管理方式的革命-金融创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拓展海外市场、金融运行与监管向国际标准靠拢等等都是空前的机遇。但是,长期受国家贸易壁垒保护的金融业,尤其是从未经受外资银行冲击的中资银行的零售业务更面临的兴抉择。本试从外资银行零售业务发展趋势、国有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劣势与不足、中资银行未来发展思路作初浅分析。  相似文献   

12.
韩长征 《金融论坛》2011,(12):65-70
中国加入WTO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推进了中资银行的国际化进程,为其带来了诸多的业务机遇,开辟了新的盈利空间,有利于提升竞争力,降低汇率风险;同时,也使得中资银行面临盈利模式转型、更大的竞争压力与新的风险。中资银行应以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为突破口,积极发展海外人民币业务,增设海外机构,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加强产...  相似文献   

13.
中资银行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营业网点数量、企业文化、人民币业务。首先是营业网点数量优势。中资银行由于根植于中国市场,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和发达的国内经营网点,这是外资银行短期内无法实现的。其次是企业文化优势。中资银行有着深厚的本地文化背景,拥有许多传统优势,为居民所熟悉、信赖,而居民对外资银行缺乏了解。  相似文献   

14.
薛星 《金融纵横》2002,(5):9-10
最近,为正确应对加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对中资银行的挑战,进一步搞好入世后的金融监管,我们对外资银行在徐州的业务渗透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发现,外资银行在徐州的业务已有相当进展,一些优质客户正在逐步向外资银行“靠拢”,而这种动向还没有引起国内金融机构的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业务规模与范围快速扩张,国内银行愈发重视品牌这一无形资产建设,以期得到客户的认同与关注。但相对而言,品牌建设对中资银行仍是一项新兴任务。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业务规模与范围快速扩张,国内银行愈发重视品牌这一无形资产建设,以期得到客户的认同与关注。但相对而言,品牌建设对中资银行仍是一项新兴任务。  相似文献   

17.
2013年,中国银行业经历了有趣的一年,一方面是中资银行加快海外拓展步伐,国际业务发展迅猛;另一方面连续有外资银行清空所持的中资行股份,同时自营业务也做出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18.
吴秋强 《福建金融》2002,(10):28-29
我国加入WTO时间不长,中资银行就面临着严峻的业务竞争。本文剖析了不久前发生在南京的爱立信熊猫通讯有限公司倒戈中资银行事件的原因,阐释了当前中资银行面临的挑战以及迎接外资银行业务竞争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外汇》2006,(6):52-54
2006年4月,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在深圳举办了“第二届ICC CHINA国际业务专题研讨会”。会上,中国民生银行贸易全融部负责人抹治洪就民生银行贸易全融部近期实施的一系列专业化改革所作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中资银行代表的极大反响和深切关注。本刊记者就此对林治洪进行了专访。[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业务创新是商业银行发展的推动力,但是在业务创新和银行监管之间存在一条称之为法律边界的灰色地带。在这个灰色地带,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自由度由银行监管的松紧程度决定。入世后随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如果中央银行继续实行这种严管政策,势必造成中资银行处于不利的竞争境地。出于这一考虑,从情理上说对于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只要不违反禁止性规定,中央银行应当是允许的;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业务创新的契机。本文试图对业务创新的法律边界进行阐述,同时对目前存在的某些具体业务创新的法律边界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处理法律边界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