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运用因素分解法,对深圳市1987~2008年间产业结构变动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考察和测度,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小,而技术进步则是能源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从短期来看,技术进步绝大部分年份仍然是能源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但产业结构变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能源效率;从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对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上来看,重化工业趋势明显与工业能源效率提升并存的主要原因在于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及其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比重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缺波动关系。结果表明,我国能源消费总量、GDP、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长期内GDP和城市化水平变动对能源消费产生正向影响,而第二产业比重和技术水平变动对能源消费产生负向影响;另外,短期内各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方向与长期一致,且误差修正系数较小,说明我国能源消费的短期波动并不算大。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为我国经济发展提出几条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协整理论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方法,研究了1993—2012年甘肃省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结论有:(1)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从长期来看,产业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远大于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在短期内,产业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变动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2)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是双向因果关系,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是单向因果关系,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是单向因果关系;(3)从短期看,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均会带动能源消费增长,能源消费和产业结构均推动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对产业结构有负向影响,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1980-2012年统计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山东省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也有单向因果关系。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均大于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我国1953--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检验了TFP和产业结构对我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TFP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产业结构。在影响TFP的因素中,FDI、市场化以及基础设施对能源利用效率具有正向影响.最终消费率与能源效率呈倒U关系。在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与能源利用效率呈反方向变动.第三产业比重与其呈正方向变动。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TFP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全球能源互联网趋势将颠覆传统能源行业,实现能源的真正有效利用,研究能源互联网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00~2015年我国30个省份数据为样本,首先,基于超效率DEA方法测度省际及四个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其次,通过实证研究建立全样本静态和动态模型,评测各因素对能源效率的作用,验证相关假设。再次,以2007年为时间分界点,分析能源互联网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得出:能源互联网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推动能源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基于SBM-GML指数模型测算中国30个省级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衡量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状况,采用2005—2020年30个省级地区数据所构成的动态面板SYS-GMM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效率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呈“U”型曲线关系,即随着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提高,绿色发展会表现出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能源效率提升对绿色发展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能源效率在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发展的影响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据此建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资源禀赋的产业结构升级,因地制宜实施产业节能减排政策;发展新型清洁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经济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四川省能源强度,对影响能源强度的因素采用了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来看,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等对能源强度表现为正影响,工业化水平等对能源强度表现为负影响,短期来看,产业结构的变动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变化较大,剩下依次为能源消费结构、经济发展、工业化水平、贸易依存度。综上可得出建议,为降低能源强度,需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煤炭消费比重,重视开发新能源,淘汰落后工业产业。  相似文献   

9.
能源消耗导致环境污染日益加剧,为了在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同时控制住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政府把目光投到了提高能源效率上。鉴于能源强度是能源效率的代表性指标,故需研究2007—2020年我国能源强度变化背后的驱动力。应用分解模型,使用省级能源消耗和产出数据,将能源强度的变化分解为由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分别导致的两部分。分解模型的结果表明,各产业能源效率的提升是近年来整体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的变迁在2015年前导致了能源强度上升,直至2015年才对能源强度下降有正向贡献。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板模型进一步分析导致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变迁的原因,以分析各因素对能源强度影响的路径。模型结果表明,收入主要通过提高能源效率进而降低能源强度,城镇化主要通过改善产业结构进而降低能源强度;能源价格、外商投资和资本劳动比通过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两方面影响能源强度。而固定资产投资和能源禀赋对能源效率、产业结构都没有显著影响。最后根据两个模型的分析结果对如何进一步降低我国能源强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变化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究影响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内在规律,文章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建立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消费与第一、二产业产值之间具有单向因果关系,能源消费与第三产业产值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从短期波动角度看,能源消费量增长对中国第一和第二产业发展影响各不相同。从长期均衡关系来看,能源消费对中国第一和第二产业产值的增长具有一定的同向拉动作用。通过这些分析结论,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中国能源供需失衡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力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选取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2000—2009年1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深入分析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对外开放程度及电力价格五大因素对电力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机制,结果显示:①第二产业的比重对电力能源效率具有负向影响,但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电力能源效率反而逐渐提升;②电力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对电力能源效率的提高具有反作用;③技术进步水平、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比重均会促进电力能源效率的提高;④电力价格对电力能源效率的影响不明显,若想通过调整电价来大幅提高我国的电力能源效率,效果可能并不显著,但对于寻找替代能源、发展清洁新能源可能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后,有针对性地为提高我国的电力能源效率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单阶段随机前沿方法,对2001-2012年我国四大经济区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大经济区在样本期内的能源效率呈逐步上升趋势,2001-2005上升水平较缓,自2006年起效率上升速度加快,表明"十一五"时期节能减耗政策效果明显;能源效率总体较低,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典型区域分布特征。对非效率因素的整体分析表明能源效率同能源投资、引进外资间为正相关,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禀赋间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一次能源消耗的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和日本是一次能源消费大国,煤、石油和天然气消费比例较高,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大。受国内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结构以及能源效率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日本国内碳减排成本远高于我国。《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国际碳减排机制为日本实现温室气体境外低成本减排提供了平台,也为我国带来了项目融资和引进环境技术的新机遇。但是,中日清洁发展机制环境合作的实践表明,国际碳减排机制对日本等发达国家实现碳减排目标的贡献较大,而对我国碳排放量的控制贡献较小。我国要想从根本上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实现碳减排,必须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maximum energy efficiency level and the energy saving potentials in each region in China that can be practically attained at current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levels. Most of the nation's energy efficient provinces are found along the coast of southeast China, while most of its least energy efficient provinces are in the hinterland that is rich in coal resources, and which depends heavily on coal consumption. China's low efficiency in energy resource allocation stems from its secondary industry, which is handicapped by the lowest energy efficiency and the most striking regional differentials. A comparison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energy efficiency shows that the provinces being compared in this study differ tremendously in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technological level of the secondary industry, and abundance of energy resources, and that the other factors are only adequate, rather than necessary, conditions. It is imperative to rectify the behaviors of provinces in balancing local energy allocation, to channel energy resources to energy efficient provinces, and to improve the 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as a whole. When taking energy‐saving steps, provinces must take into full consideration both the national and local factors that affect energy efficiency. Furthermore, it is unrealistic for China to set a unified energy saving goal for different provinces. (Edited by Xinyu Fan)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统计分析2000-2011年上海市能源消耗数据的基础上,以Tapio脱钩弹性指标为手段,研究上海市2001-2011年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及程度,分析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联状况的时间演变趋势。结果表明:2001-2011年上海市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总量间总体上处于弱脱钩状态;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电力在大多数年份都处于弱脱钩状态,天然气则属于扩张负脱钩状态;产业结构中,第一、三产业都未能较好实现脱钩,第二产业以弱脱钩状态为主。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经济发达城市的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对节能减排至关重要。能源消费除了总量控制外,产业结构的有序演进和能源结构的高效低碳演进是节能减排最基本途径和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6.
Empirical Analysis of Provincial Energy Efficiency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proposes an energy efficiency index based on th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pproach. The index is used to examine energy efficiency in China. Using 1997-2006panel data for 29 provinces, we find that energy efficiency i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secondary industry share in GDP, the state-owned economic share in GDP and the government expenditure share in GDP, and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technical level and non-coal share in energy consumption. In addition, we find that there exists a large gap in energy efficiency among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The eastern region has a significantly higher energy efficiency level than the e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We conclude that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industry structure,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energy structure, and the technology content in the three regions lead to the differences in energy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超效率DEA方法,利用1995~2007年中国与10个OECD国家的要素投入、经济产出数据,分别测算出各国在该时期内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和节能潜力。结果表明:(1)如果采用能源强度指标,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可能会被低估,而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标可以更全面、合理地反映出产业结构变动和技术水平变化对能源效率的影响。(2)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逐年提高,节能潜力逐年降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趋于缩小。(3)知识投入对于能源效率的提高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