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前,我国现代化研究的基本单位应是区域。各地现代化指标体系都不相同,应根据现代化实践与理论的新探索,对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与标准值进行优化和科学设定。本提出了15个指标构成的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对我国东部沿海省份、苏南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进行了评估;提出了中国人的“世纪梦”,以及“负现代化”的指标和极限;对政府如何合理推动区域现代化、如何加快推进“实质城市化”、如何正确进行跨行政区的竞争与合作等区域现代化面临的难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乡镇企业大发展阶段、90年代的快速工业化阶段,苏南地区如今正处于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阶段.近年来.苏南地区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扎实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五个一体化”.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预计今年将突破11000元。  相似文献   

3.
朱永新 《中外企业》2002,(3):26-30,40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去年年底,省委书记回良玉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明确要求苏南各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围绕这一目标,苏州的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现代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4.
隋凤富 《活力》2006,(6):6-6,28
多年来,黑龙江垦区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进程中,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粮食安全战略后备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力争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朱家渭 《数据》2003,(1):37-38
北京市提出到2008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为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朝阳区区委、区政府在<朝阳区十五规划>中提出了"三化"、"四区"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明确了不断提高朝阳区现代化水平,加快朝阳区现代化建设步伐是新时期城市发展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6.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已经率先实现了小康目标。根据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下一步,也就是21世纪初期,我国东部发达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一个与西部开发一样十分的目标蓝图。东部发达地区正在实施这一蓝图而制定规划、制定政策、措施,下大进行实践和探索,决心为到21世纪中叶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探索一条成功的道路。通过调查和了解,正在进行实践和探索,决心为到21世纪中叶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探索一条成功的道路。通过调查和了解,我认为东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不仅有物质基础,而且有政策、体制的基础,只要东部地区认真总结经验,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就一定能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唐捷 《中国就业》2012,(7):53-54
镇江市失业保险制度历经20多年的发展,在切实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援企稳岗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特别是适应苏南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需求,现行失业保险制度在覆盖范围、待遇水平、费率调节、基金使用,显现出越来越大的局限性,影响了失业保险功能作用的全面发挥。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1998年10月视察江浙沪农村时明确提出:“沿海发达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在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上,中央进一步明确指出:“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党中央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近几年来,沿海各省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孙蔚 《人力资源》2003,(1):24-25
苏南地区历史上的繁荣曾得益于人才辈出的厚实底蕴,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发展是思想解放后的人们发挥聪明才智所推动的。随着政府对制度创新机制的鼓励和企业改制进程的加快,苏南地区已经涌现出一大批私营企业,对整个苏南地区的现代化将有实质性的影响。随着私营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人们就业观念的现代性转变,对私营企业人才的研究尤其显得重要。笔者选取苏南昆山和江阴两家私营企业科技人才为研  相似文献   

10.
从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以来,北京市委八届二次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10年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的总体目标;最近又在制订2010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纲要,将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目标更加具体化。  相似文献   

1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苏南农村发展的现实课题。常熟市常福街道中泾村跳出“无工不富”的思维模式,在“土地”上做文章,从六个方面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大踏步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成为都市型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三化”驱动下的中小城市发展战略探讨——以苏北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伟 《城市发展研究》2011,18(12):141-143,148
苏北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也是中小城市快速发展阶段.苏北经济发展水平比苏南、苏中低,大力发展中小城市走中小城市带动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文章指出苏北中小城市的驱动力目前主要来源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分析了中小城市发展现状与作用,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六个方面探讨苏北中小城市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论文对中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认为农业现代化依赖城镇化,同时又推动城镇化不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不仅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还是保证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与途径.农村经济与城镇经济脱节,农业与非农产业脱节,农民与城镇市民脱节成为新时期制约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障碍.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用现代企业理念去经营管理农业企业;强化社会对农业发展的全面支持等是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产业链现代化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中企业自身能力不断提升,企业间联系更加牢固,整体生产效率持续提高。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但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国际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也给江苏产业链现代化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基于此,文章试图通过厘清产业链和产业链现代化的内涵与机制,构建产业链现代化指标体系,从创新性、高端化、可持续性、协同性和自主可控性五个方面来考察2002—2017年江苏产业链发展情况,探究江苏产业链现代化发展路径。文章提出应充分发挥国内创新大循环优势,打破现有技术封锁和技术依赖,提高产业链自主可控性,进一步发挥江苏产业链创新性和协同性优势,促进产业链现代化发展,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苏南模式下小城镇发展演化过程进行回顾 ,分析苏南人文环境的转化过程。从本土文化、经济发展、政府管理和政策等三个方面揭示了其地域文化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持续作用于小城镇本身 ,形成特定的动态开放型小城镇社会人文环境 ,保证了该地区小城镇的健康发展演化 ,指出人文环境是提升综合社会环境质量 ,带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最后提出城乡规划中要给予基于“地域文化”的本土人文环境以相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宋言奇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4):59-63,108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的城市迅猛推进,高速城市化对区域生态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在高速城市化的视域下,苏南地区苏、锡、常三市谋求生态安全不能再沿袭"画地为牢"的"独善其身"的模式,必须走一体化的道路.当前,苏南地区生太安全一体化应从区域环境规划一体化、区域生态一体化等层面予以推进.  相似文献   

17.
苏南模式开启了苏南小城镇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局面,但当前乡镇企业发展主导下的城乡混沌空间已开始阻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苏南小城镇当前空间发展的困境,提出城乡一体化空间规划应当从建立城乡空间新秩序、实现城乡空间与功能同步转型、积极融入区域发展及全面提升城乡空间品质等四个方面着手,引导城乡空间健康发展,以促进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18.
兰秀文 《物流技术》2012,(15):39-41
通过分析中国铁路货物运输企业发展的优势以及存在问题,从加强铁路区域性网络建设,加快铁路货运行业的商业化进程,扩大铁路货运的市场占有量,实现铁路装备现代化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铁路运输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文生 《价值工程》2010,29(29):69-70
生产现场是企业生产、技术、质量、成本、交货期、物质、设备、安全、劳动环境等各项管理的落脚点,优化现场管理不仅是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发展能力的客观需要,实现企业整体优化管理的客观需要,也是增强职工自己参于管理的意识。科学优化生产现场管理是推动企业管理现代化、全面提高企业素质和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是实现档案工作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文章着重分析了文书处理工作与档案。工作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