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抑制是一种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由于对利率和汇率人为管制造成的金融系统的效率低下的现象.由于利率和汇率的管制,降低了持币成本,导致了货币的过度需求,从而进一步使得货币增长率长期高于实际GDP和通货膨胀之和,这便是中国的货币之谜.本文引入向量误差修正模型,针对金融抑制现象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表明中国的超额货币需求和高货币增长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金融抑制的影响,并以金融抑制假说解释了中国货币超额需求  相似文献   

2.
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创新新影响货币供求、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应从操作规则,调控范围、作用对象、政策工具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金融创新对金融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新的金融工具的出现,对货币供给和需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央行的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效果。本文分析了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和需求可能产生的影响,对金融创新在我国开展后的货币政策制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新智 《上海金融》2004,10(1):16-19
自20世纪70年代形成高潮至今仍快速发展的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创新,对货币的需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表现为:减弱了对货币的需求并使货币结构发生变化,降低了货币需求的稳定性,使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下降,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金融创新还通过资产价格影响货币需求。金融创新通过对货币需求的广泛影响,进而对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会产生较大冲击。使其功能减弱或失灵。这一切都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形成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论证券市场与货币供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电子货币对货币供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货币在实体经济中的运行影响着货币供给和需求。它使得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变得困难。电子货币对现金的替代减少了基础货币,增大了货币乘数;此外减少了货币需求余额。本文拟通过研究电子货币对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的影响,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虚拟货币对货币供求影响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虚拟货币的定义和分类,探讨虚拟货币对货币供求的影响,进而构建涵盖虚拟货币的新的货币需求理论以及货币供给理论。本文认为,虚拟货币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方向和大小取决于其与现实经济的联系以及与现实世界货币(传统货币和电子货币)之间的互动关系,虚拟货币对现实世界交易性货币的替代会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如果将虚拟货币确认为非货币,则其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是间接的,影响方向和大小取决于虚拟货币的类型;如果将虚拟货币确认为货币,则会直接导致狭义货币乘数和广义货币乘数增大。基于此,本文讨论了虚拟货币发行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并就相关监管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转型经济中金融抑制的表现是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本文认为利率和汇率管制降低了持币成本,直接增加了货币需求,其导致的投资和对外经济结构扭曲则间接地增加了货币需求。中国的高货币速增长就是为了满足超额货币需求所致。我们利用中国1994年第1季度到2010年第2季度数据估计了M1和M2的真实余额需求的协整和误差修正方程。实证结果基本支持本文的金融抑制假说。在一个保守估计下,我们认为金融的抑制至少导致了现有的M2/GDP偏高30%。  相似文献   

9.
10.
我认为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宏观金融调节中的作用主要在于控制货币发行量,它能控制的是货币的供给,而不是货币的需求。货币的需求取决于多个经济变量,不是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中央银行在决定货币供应量时,当然应研究社会上的货币需求;也应该调节货币需求,这种对货币需求的调节,包括合适的利率政策、亦包括金融资产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1.
网络虚拟货币对货币供求的影响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虚拟货币不是真正的货币。只要真实货币与虚拟货币处于两个不同的市场,虚拟货币就不可能引发现实的通货膨胀,虚拟货币的发行也不会对货币发行产生严重冲击。但是,目前虚拟货币已经不满足于"虚拟"世界,逐渐进入现实流通领域。我们应当正视虚拟货币对货币供求的负面影响。中央银行需要构建专门应用于网络虚拟货币的新型交易平台,建立网络消费者虚拟资金存款账户,保证中央银行调控网络虚拟货币的力度和弹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弗里德曼著名的实质所得每增加l%,则实质货币需求增加1.8%的研究结论为基础,并将其扩而大之对中国的货币供求状况进行了经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货币需求增长与弗里德曼的结论是完全拟合的,而货币供给增长则与弗里德曼结论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无论结果如何,弗里德曼著名的研究结论为观察中国货币供求状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值得我们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3.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我国住房金融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继续主导住房金融业务存在着明显的制度缺陷。积极发展多元化的住房金融制度,从制度上弱化贷币供给的内生性,是从金融货币角度防范房地产泡沫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
基于金融创新因素的中国货币需求模型验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1953-2003年作为样本期,建立了中国的传统货币需求模型,通过计量分析,发现该模型存在结构变化。经检验确认,金融创新是导致中国货币需求函数发生结构变化的原因。由此表明,金融创新因素影响了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本从长、短期两个角度,用两个货币需求模型对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进行分析。笔拟通过这个分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政策建议,并以此加深我们对电子货币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16.
货币金融     
《新理财》2003,(7):5-6
  相似文献   

17.
货币金融     
《新理财》2006,(5):4-5
中国外汇储备超日本跃居世界第一,央行副行长吴晓灵谈汇改央行在为市场争取时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货币金融     
《新理财》2007,(11):7-7
央行:适当加大政策调控力度;外管局:外贸顺差是外资流入主要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金融创新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西南财经大学吴韬,俞娟一、金融创新使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降低传统理论认为,货币需求可能是收入、价格和利率的一个稳定函数,但是这种稳定性是基于不变的制度环境这样一种假定。但金融创新使传统的货币需求目标函数发生了变化,大量创新工...  相似文献   

20.
一翻翻既有的货币信用学教科书便可看到,其中多数都是按一种近乎不变的统一程式编排的。从大的格局来看,分为货币、信用、银行三块。单从货币篇来看,大抵是按货币的起源、职能、性质、规律、作用等秩序来设置的。既使某些近年来发行的教材,也少有脱出这一窠臼的。当然,一般教材的这种程式设计并非毫无道理。从历史的眼光看,这种编排直接依据《资本论》的有关章节集撰而成,它曾经有过的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今天我们越来越查觉,这套模式中似乎缺少了什么环节,或者严格地说,缺少了有关货币供求的理论与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