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业集群如何升级?服务业与集群制造企业互动是否是产业集群升级的有效路径?为回答这样的问题,本文试图探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嵌入到产业集群之后在其中所承担的角色及其发挥的功能。论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案例动态演绎方法,以浙江大唐袜业产业集群为例,实证了2003—2007年5年时间跨度中知识密集型服务机构的嵌入过程,及其对集群整体网络密度、网络中介性与网络凝聚性三个网络结构指标的作用,系统揭示知识密集型服务机构对集群网络结构的影响及其演化动力因素,以期为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促进产业集群升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了产业集群中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所依赖的知识基础的分布性和知识基础的两种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对产业集群中企业的交互式学习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交互式学习的结构和组成.最后,以东莞虎门服装产业集群为例,分析了其知识基础的组成和集群中的企业基于不同的知识基础的交互式学习现象.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的创新过程是集群中的创新行为主体在政府政策引导与支持下,通过彼此深度合作,实现知识创造的过程,也是知识在整个产业集群中的转移、共享、吸收与利用的过程。创新行为主体间的知识共享是集群创新的关键。分析了产业集群中创新行为主体知识共享的内涵,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产业集群中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政府在知识共享策略中的复制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在政府监管条件下采取知识共享策略的动态演化过程,并对博弈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知识溢出的双面效应、知识价值评估困难、知识同质化风险3个方面,对产业集群知识创新系统的失效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声誉治理机制,并运用博弈模型,对声誉及信息传递在产业集群知识创新系统失效治理中起到的关键作用进行了定量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声誉机制能够有效抑制知识溢出和知识价值评估困难导致的机会主义行为,并且通过集群内的信息传递,达到声誉的充分传播,不但强化了声誉在知识创新系统中的作用,而且使企业在系统中可以有更多的协同伙伴选择,降低路径锁定和知识同质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以知识为核心的企业集群理论和知识联盟理论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分析高技术企业集群中知识存量、吸收(学习)能力、人力资源的流动、信任机制、知识复杂性等因素对知识联盟的影响,研究高技术企业集群内部知识溢出、知识保护对知识联盟中学习和合作创新的影响,以此提出适合我国高新区发展的知识联盟模式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的知识溢出和知识获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转移和技术学习对于产业集群以及集群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集群企业在获取外部知识方面处于有利的地位.知识溢出的大量存在是产业集群内部知识转移的一个重要特点,而产业集群目前面临的一个紧迫的课题是如何拓宽知识联系的边界,不断从集群外部获取的新的知识,避免技术锁定的风险.产业集群的知识溢出和产业集群的外部知识获取这两个过程不是孤立存在的,集群外部知识获取刺激集群内部的知识溢出过程,而过度强调集群内部的学习可能导致集群知识发展面临停滞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内部知识共享机制其基本内涵为:产业集群内部各行为主体(主要是企业)为什么要知识共享、怎样进行知识共享、如何保证知识共享。这些分别构成了产业集群内部知识共享机制的三个方面:驱动因素、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文章对此分别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知识溢出在区域创新系统的不同生命周期中产生的作用.本文基于波特的生命周期理论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生命周期模型,研究了知识经济条件下高技术产业集群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系统不同生命周期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区域创新系统处于生命周期前3个阶段,知识溢出对创新绩效存在显著、正向的影响;而当区域创新系统进入生命周期的衰退阶段,知识溢出对创新绩效产生负的效应并阻碍了经济主体的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影响知识创新的平台和工作环境因素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知识创新的集群空间模型和运行机理,认为贯穿其中的企业的激励和监督、信任与合作的氛围、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挑战性、学习环境、信息技术和组织结构等六大措施对知识创新集群空间的形成具有较为重要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详细分析集群企业间知识转移的方式、路径的基础上,提炼出知识转移过程的概念模型,并进一步讨论知识转移是如何推动创新活动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知识溢出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以高技术产业集群内知识溢出机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知识溢出源、知识溢出渠道、企业吸收能力及集群社会资本对集群中知识溢出效应有效发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知识管理体系是组织内外部知识链(知识的采集与加工—知识的存储与积累—知识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使用与创新)管理活动的整合。科学的知识管理体系不仅要能对知识链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而且要能优化各个环节之间的关联,使知识资源成为组织永不枯竭的财富,促进组织知识资源的不断增值。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嵌入全球价值链为产业集群的升级创造了机会.然而,传统的內生型地方产业集群或产业区由于过分强调中小企业和地方性网络在集群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集群关键企业对外联系对集群升级的影响,造成了集群无法利用集群外的溢出知识而实现向价值链的更高端跨越.构造以集群关键性企业为枢纽,连接价值链高端的跨国公司、其它地方性产业集群与集群內接点企业的知识溢出网络是实现內生型产业集群升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科技革命的不断发展,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成为保持区域竞争优势的关键,而通过知识流动促进产业集群创新要素集成和网络结构优化、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尤其重要.本文运用模糊数学原理,构建了知识流动促进产业集群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剖析了区域内外知识流动影响产业集群创新的重要因子,并针对性地提出扩散、集成、提升和转化产业集群显性和隐性知识,实现集群创新的突破性发展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与技术集群的互动及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群与技术集群在各自生成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相互影响,两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本文首先就区域产业集群与技术集群联动的生成机制进行考察.并以深圳市为例,利用Geweke因果分解模型检验了高技术产业集群与技术集群的因果关系;并采用协调度模型对高技术产业集群与技术集群协调度进行测算.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集群与技术集群保持了较高的协调性,两者在高层次水平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6.
知识管理体系是组织内外部知识链(知识的采集与加工—知识的存储与积累—知识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使用与创新)管理活动的整合。科学的知识管理体系不仅要能对知识链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而且要能优化各个环节之间的关联,使知识资源成为组织永不枯竭的财富,促进组织知识资源的不断增值。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为集群成员之间的集体学习提供了条件。本文阐述了产业集群集体学习的背景和机制,总结了影响集体学习效果的要素:知识特性、社会资本、学习者因素(吸收能力、网络位置),对每种因素如何影响集体学习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用浙江温州、宁波产业集群作为案例,分析了两地产业集群的集体学习的影响要素。  相似文献   

18.
装备制造业集群耦合结构:一个产业集群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我国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业集群一直游离于产业集群理论与实证研究之外,本文在国内外研究人员产业集群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装备制造产业特点,提出耦合的研究视角。文章借鉴系统耦合的思想,把装备制造业集群要素间的经济联系和内在产业关联抽象为制造企业耦合、集群产业耦合以及区域社会网络耦合三层结构,构建装备制造业集群耦合结构;结合集群耦合度模型,研究装备制造业集群的耦合机理和影响集群要素耦合度的因素。并以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为例,分析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相应提出促进集群要素耦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竞合关系”表现出“合作关系占主导,竞争关系为辅助”的关系结构;高技术产业集群内部经济主体具有长期合作的主观倾向;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网络治理机制可以分为正式机制与非正式机制。从关系结构与网络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分析入手,对高技术产业集群非正式网络治理机制——信任文化和声誉机制进行了研究;高技术产业集群的信任体系结构包含五个层次,信任是网络型组织的基本运行机制,建立高绩效网络的最重要的要求是信任或社会认同。信任机制可以降低组织之间的交易成本;高技术产业集群以企业为主体的网络具有开放性,声誉机制的扩散效应更为明显,高技术产业集群声誉机制的重要含义在于拓展了交易范围与交易空间,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的资源选择,使潜在交易对象可以演变为现实的可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20.
在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伴随着产生出一大批有成就的职业经理人,论文从人力资本价值由技能性、驱动性、社会性三部分构成角度,讨论在产业集群背景下职业经理人力资本价值量的快速增值有利途径,首先将从产业集群下高度密集的专业性管理过程中的活动特点,讨论职业经理的快速有效的积累管理知识、技术等能力资本的可能性;其次从产业集群中企业地理上高度集聚并存在密切的社会经济关系特点,讨论职业经理的快速有效的积累管理艺术和管理技能等的驱动性和社会性资本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