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年沧桑一瞬间,深圳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实现了功能转变的四次飞跃,城市功能定位每5年上一个新台阶:1980~1984年深圳建成中国第一个经济开发区;第二个5年即1985~1989年,深圳转变为中国的综合性经济特区;1990~1994年,深圳已经发展成为功能齐全的经济性城市;1995年至今,深圳成为了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城市.按照城市的一般发展规律,未来5年,特区人将把深圳建设成为一个专业化国际性城市,这种专业性体现在深圳将在未来10年发展成为我国的重要科技城、物流中心城市和现代金融创新城市.  相似文献   

2.
据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完成的《2012—2013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报告》统计,2013年,预计有12个城市将开通运营轨道交通线路,其中新增首次运营的城市有哈尔滨、长沙、宁波、郑州,总计新增运营里程约387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在目前国内的建设项目中,主要以地铁为主。目前,除了大城市,一些中型城市甚至中小型城市都掀起了地铁建设热潮。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3》对最具综合竞争力的中国城市的竞争力进行计量和分析,排出深圳的城市的竞争力在全国居第2位,并指出深圳最突出的竞争力是管理和开放的竞争力,这两个竞争力与城市创新能力有密切关系。本文就深圳的城市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杭州倚重特许经营,深圳看好"以地养路"。25个城市地铁和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获发改委批复,累计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其中2300多亿要靠地方政府自己想辙。杭州与深圳地铁项目可行性报告的同时获批或许能给其他城市打开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5.
魏达志 《特区经济》2008,235(8):12-12
<正>2006年,深圳颁布了《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2008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深圳作为全国首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既然冠以国家的帽子,说明深圳的城  相似文献   

6.
将深圳建成区域中心城市的措施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广东省第八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李长春对深圳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全新的定位,要求深圳加快经济中心城市建设,在金融、科技、信息、商贸、交通、文化、旅游等方面成为区域中心,发挥辐射作用。 深圳有建成区域中心城市的基础 第一、深圳有优越的区位条件。深圳处于我国华南沿海中部地区,居于世界经济发展重心继续转移的路线上,又毗邻国际中心城市香港,是两个市场、两种制度的结合部,具有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良好的地理位置条件。同时,深圳东临大鹏湾,西临珠江口,拥有丰富的海港资源,而且靠近西太平洋国际主通道,这些都为深圳建成交通大通道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第二、整体经济实力稳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深圳已由建立特区前的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到199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130亿元,工业总产值124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9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5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45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8.5  相似文献   

7.
魏达志 《开放导报》2003,(10):21-22,48
香港将继续保持国际中心的城市定位而深圳必然成为一个国际化城市,这是由香港、深圳这两个唇齿相依的城市所具有的独特内涵和独特优势所决定的.深港经济一体化将推动深圳城市的国际化并共同形成深港都市圈是本文的一个结论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创建深圳旅游的城市品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圳政府规划,到2010年,深圳将建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商贸中心、运输中心及旅游胜地,将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这使每个来深圳和在深圳的人都感到振奋。要使深圳成为人们心目中确认的国际性城市,首先应从旅游业着手,并应在打造深圳的城市品牌上做文章。打造城市品牌,不仅能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而且还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5月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2》在京发布。蓝皮书对2013年中国294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和289个城市的宜居、宜商、可持续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找出现实状况与理想城市的差距,通过对各区域的描述比较,可以更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总体布局。宜居城市竞争力排名前十珠海香港海口三亚厦门深圳舟山无锡杭州上海(东南地区七席,西南地区两席,港澳台地区一席)。  相似文献   

10.
深圳自2013年开始大量供给新型产业用地,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进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鲜有此类用地供给对城市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本文采用44个城市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使用合成控制法分析新型产业用地供给对深圳GDP增速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由于供给新型产业用地,2014-2017年深圳GDP增速分别提升0.5、0.9、1.4、1.55个百分点。对于土地资源匮乏型城市或地区,应多出台此类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引导产业发展的用地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洛杉矶产业转型对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杉矶从一个制造业城市发展成为全球性城市,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端化升级是根本动力。本文总结了洛杉矶从区域性制造业城市、国家制造业中心到以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全球性经济中心的三个阶段,在分析其成功转型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化城市的一般性标准和深圳的实际,提出了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作为国家首个“创新型城市”试点,深圳此刻肩负的使命显得颇不寻常——正如28年前,深圳作为改革的窗口一样,28年后的今天,深圳实现整体转型的道路,也同样具有辐射全国的“实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形势下,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走创新发展之路尤为重要。深圳作为全国首个创新型城市试点和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承载着作为经济特区的全新责任。不言而喻,深圳在创新型城市建设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通过回顾深圳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发展历程,分析深圳自主创新领域的优势与主要成就,对深圳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模式进行总结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德尔斐法对深圳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以期为其他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启迪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冷静 《发展》2012,(5):20-22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城市GDP排名情况发生很大变化。2010年,排名前10位的包括4个直辖市和广州、深圳、杭州、青岛4个副省级城市,以及苏州、无锡和佛山。而2011年,成都、  相似文献   

15.
创新驱动战略提出以来,我国许多城市积极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深圳是我国首个创新型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突出,其发展经验值得学习。本文梳理深圳本土创新型企业腾讯的发展阶段,分析深圳在产业政策、创新氛围、高交会与风投体系、人才政策和城市创新环境方面对腾讯的影响。发现深圳浓厚的创新氛围为腾讯诞生提供宽容环境,而高交会和风投体系的完善给腾讯的成长创造条件,而产业政策、人才政策和创新环境建设则贯穿了腾讯全部的发展阶段。最后,基于深圳建设经验,总结创新型城市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6.
产业聚焦     
《首都经济》2013,(9):51-51
住建部公布2013年度103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对外公布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比2012年试点范围扩大9个。  相似文献   

17.
《宁波经济》2005,(4):14-16
3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2005年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发布,宁波再次入围城市综合竞争力前十名,而且排名更上层楼。在200个中国城市中,宁波位居第六,仅次于上海、深圳、广州、北京和杭州,把天津、苏州甩到了身后。而在2004年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宁波排名第八位。  相似文献   

18.
依据城市流强度分析方法,对2005年和2010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区位熵、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及其结构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①两个时段内广东省各城市的城市流强度逐步增强,但城市间及城市内部产业部门分配上差距较大;②城市间经济联系不够紧密,以广州、深圳为中心呈现核心-外围的空间结构;③各城市总体经济实力和城市综合服务能力之间尚不协调,多数城市总体经济实力较低;④2010年广东省的东翼、西翼和北部山区出现了主导型城市,小范围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据此提出了提高广东省城市流强度的对策,服务于广东省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13年6月16日,海峡两岸同时宣布,今年,大陆13个城市将成为第三批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的试点城市;同日,在第五届海峡论坛上,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伺建中透露,两岸正积极研讨放开两地车辆互通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石强 《特区经济》2011,(5):12-12
<正>2011年8月,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深圳举行,这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三十周年来首次举办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成功举办大运会,有利于加快深圳国际化城市、文明城市、和谐城市的创建工作,有利于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和深圳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