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樊琳 《东方企业文化》2014,(15):151+155
随着中国改革向深水区的全面进发,新一代领导核心对国家政策的大幅调整,国有建筑企业为站稳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壮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发展实力,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文章对改革新时期国有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5年清华大学建筑的学习,他开拓了眼界,打下了建筑方面的扎实基础。8年英国的留学,他取得了PHD博士学位,对建筑的认识在哲学层面上超越自我。8年五合国际的发展,他带领团队,打造出国际专业化水准的综合设计顾问型企业。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建筑企业较多地都陷入一种缺乏明确战略、行业门槛过低、管理水准不够、财务管理尤其是风险管理欠佳等一系列困境中,为了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拓展更广阔的市场、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我国建筑企业应在积极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致力于国际市场的开拓和巩固。但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国际化.这成为我国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在本文中,笔者拟初步探讨建筑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一些必各条件和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 建筑企业集团进行资本扩张是建立在进行资本经营的前提基础之上的,应遵循资本经营的一般规律,但更应探讨建筑业所面临的特定的社会和经济环境,资本扩张对企业的特殊的影响,探索适合于建筑企业集团进行资本扩张经营的方式,使企业在竞争中得到更大的发展。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创造精品工程,扩大市场占有率建筑企业集团通过产品经营实现资本扩张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众所周知,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建筑业也不例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企业集团内部企业往往为争取到一个工程项目而自相残杀,而忽视企业自身内部竞争力的塑造。建筑企业集团应该研究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找到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对企业的产品进行正确定位,利用建筑施工经验对本企业产品进行正确定位,巩固企业目前的建筑市场,这是进行资本扩张的前提基础和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建筑企业集团必须开拓新的  相似文献   

5.
加强建筑管理 迎接入关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洋  赵璐 《基建优化》2000,21(5):33-34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WTO)多边谈判的进行 ,世界贸易组织的大门逐步向我们敞开。对于国内的建筑企业来讲 ,如何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开拓国际建筑市场的大门 ,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中国建筑业早在 80年代初期就已经向世界开放了。十几年来 ,先后在世界上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进入中国进行工程承包 ,而我国的建筑企业也开拓了国际市场 ,发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所具有的劳动密集型的优势。在美国《工程新闻记录》每年评选出来的前2 2 5家大工程承包商中 ,中国目前就已经占了 2 6家 ,这是非常有利的一方面。我们应该再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冲出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以求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创新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经济成本,以增强建筑企业的实力。建筑行业中所使用的新技术是建筑工程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动力,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解决了建筑工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本文就新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7.
<正>企业对市场的开拓是不受国界限制的,开拓海外市场是许多企业长期努力的方向。开拓海外市场是企业市场营销组合对海外市场的全面进入,  相似文献   

8.
以苏北地区233家企业为对象,对企业家精神、开拓能力和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精神、开拓能力对企业销售收入、利润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均具有正向影响,说明企业家精神发挥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组织绩效提升;企业的开拓能力越强,其盈利能力就越强、市场份额就越高;企业探索能力越强,组织绩效就越好。转型背景下苏北地区企业家精神的独特性、开拓能力对组织绩效产生显著影响;企业家精神只有以开拓能力为中介变量,才能显著改善企业绩效水平。开拓能力是发挥企业家精神、提升组织绩效的重要中介变量,企业家精神通过开拓能力环节对企业绩效产生间接影响。开拓能力成为发挥企业家精神、提升组织绩效的重要路径。研究结果对于丰富和完善企业家精神与企业绩效理论,指导企业实践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1、引言事业单位企业化是目前国家的政策。这一政策的目的是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如何把握事业单位企业化的方向,把技术、人才、科研、设计、市场开拓等竞争力要素进行整合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来指导建筑科研单位,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深化转制企业的改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现代企业的治理理论入手,分析了建筑科研单位转制企业发展的战略,为建筑科研单位的转型提供借鉴与参考。2、国内企业的现状建筑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广阔的市场,培育了大批的建筑单位。但是,由于国内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较低,再加上国家行政…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与国际的融入交流不断加深,如何更好、更快地让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为更多的国家和群体所接受,这需要企业从各个角度入手,结合国家的发展需求及国际社会的发展态势对自身的发展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从自身发展的提升开始,对企业的管理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升级,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展开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而安全管理的发展一直以来就是社会各界及国际市场对我国建筑企业发展和市场开拓过程中十分关注和重视的一个焦点问题,同时也是我国建筑企业是否能走得更远,市场拓展得更快更宽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我国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发展方向的探究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迎接入世挑战,开拓入世后的企业发展道路。2001年底,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在广泛讨论和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企业文化建设指导思想: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以用户满意为目标,以回报出资人利益为根本,以提高员工素质为关键,结合建筑企业的特点和集团的实际,建设符合时代潮流、具有中铁隧道集团特色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政府抑制房地产业,发展三农的大政方针下,一些从事住宅、商业地产开发与建设的企业积极参与物流地产尤其是农产品物流园的开发。在北京房地产建筑行业排名前列的万兴建筑,凭借吉野家与呷哺呷哺两个物流中心项目的成功操作,将以物流建筑与地产作为新的战略发展方向,重点开拓物流事业。  相似文献   

13.
《上海质量》2012,(4):27
上海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是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企业之一。五十多年来,公司致力于建筑施工的机械化和现代化,积极承揽超高层钢结构、特殊公用建筑、大型工业厂房;开拓城市地铁、磁浮快线、大型深基坑、高架立交、  相似文献   

14.
建筑施工企业“走出去”的优势、风险及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尤其是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国门,加大利用国外资源、开拓国际市场,呈现出"质"与"量"双增的强劲势头,新生力量竞争力不断增强。一、建筑施工企业"走出去"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我国建筑企业的专利申请逐渐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发展,专利价值得到全面提升。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应通过强化专利申请检索审核、优化专利技术结构和推动专利技术运用,培育适用于工程项目的高价值专利,增强企业核心技术实力,逐步实现知识产权技术成果转化,收获经济效益,扩大品牌影响力,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16.
文明施工现场建设是企业形象塑造的基础工作与关键环节,对企业形象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企业形象对文明施工现场建设具有具大的反作用力,它能够保证文明施工现场建设顺利进行,并为文明现场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1、良好的企业形象能够为文明施工现场建设开拓用武之地。随着建筑币场的日益成熟,在买方币场已经形成的大形势下,企业形象作为企业整体素质的外在反映,已成为企业新的发唯要素,已经并匡正在施工企业开拓币场的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达到一个高峰的象征,能够给企业…  相似文献   

17.
开拓国际市场,是当代中国一代企业人的梦想和责任。盛田开拓美国市场的经历,对中国企业人有着极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吴庆成  张樑 《企业经济》2005,(10):118-119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如何应对WTO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从合理保护国内建筑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建筑市场两大方面详细展开论述,希望能抛砖引玉,对建筑业应对WTO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随着建筑市场的开拓,施工企业外出施工队伍的扩大,承接工程项目的日益增多,应收账款也随之不断增加.但目前绝大部分施工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情况与其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企业要发展,需要筹集资金,而大量应收账款的不到位,必然影响资金的周转.造成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6,(33):96-101
伴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企业也随之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以适应激烈的竞争。寻求先进的建筑行业运营模式以及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建筑企业摆脱困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应利用现代技术以及信息化平台达到提高效率、减少成本的目的,同时也开拓思维,结合金融模式,调整资金链现金流,以发展企业,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推进,更加精确和及时的进行供应链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