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沟通     
《广西经济》2009,(1):61-61
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著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甚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相似文献   

2.
悠幽斋     
《广西经济》2009,(11):60-60
坐火车 一天,汤姆正坐在去华盛顿的一列火车上,车厢内只有他一个人,当列车在一个车站靠站时,车门打开,上来一个大汉,用刀抵住汤姆的颈部威吓道:“要钱还是要命?”汤姆吓得浑身抖抖索索地回答:“我身上一分钱也没有。”大汉恶狠狠地问:“那你为什么发抖?”汤姆哭丧着脸说:“我以为你是检票员。”  相似文献   

3.
易水寒 《中国报道》2010,(5):109-109
“他是我的好友,好到什么份儿呢?这么说吧——如果我死了,他是可以托付妻儿的人。”我听着有点感动。人和人之间,就讲究一个义字。  相似文献   

4.
《中国集体经济》2011,(4):64-64
这天老王的农场来了一个年轻人。一见到老王就故意出示证件炫耀说:“我是农业部门的视察员,我要检查你的农场。”这个年轻人得意洋洋地走在路上,指着一片菜园问:“是不是大麻?”老王不耐烦地说:“这是油菜,连大麻跟油菜都分不清楚!”年轻人不悦地说:“什么话,不需要你多嘴!我自己去检查,你不用跟来。”  相似文献   

5.
徐斌 《西部论丛》2008,(11):13-13
有一个笑话,一位算命先生由于预测水平极高而名闻遐迩,一个家伙不服气,上门挑衅算命先生:“你既然算得这么;隹,那么你说我家里明天要发生什么事情?”算命先生看也不看他一眼说:“明天你家茶壶肯定碎。”这家伙回家后拿着茶壶整天盯着,嘴里一直念叨.“我要看它到底怎么碎?”他老婆和他打招呼,他左右都不理睬,只一直盯着茶壶。  相似文献   

6.
品牌策划遵循的原则是品牌的4S表达方式: 1、差异化表达(difference show)。品牌的核心力量是差异化。我曾经在北京的街头对年轻人做了一个调查,我问一个正在喝可乐的女孩,你正在喝什么?这个女孩说是可乐。我又问,可乐是什么?那个女孩就会很诧异地看着我,觉得我在不知所云。但是可乐其实就是碳酸汽水。这就是可口可乐公司高明的地方,他把自己生产的黑“汽水”叫做“可乐”,橙“汽水”叫做“芬达”,白“汽水”叫做“雪碧”,并且让全世界的人都记住了这些名字,  相似文献   

7.
黄毛一族     
虽然周围还有很多人从衣着、言谈、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甚至长相上都与过去没有什么不同,虽然在这个大都市里还有许多更落后的民工们像一股股灰尘被真的假的执法人员扫来扫去,但这些都挡不住时尚从天而降。时尚是什么?最从不知道什么地方传来的一种不知道怎么回事的行动指令。时尚要求的只有服从。如果你问一个很“时尚”的人“这是干嘛?”他会回答:“这是时尚”,如果你再问:“干嘛这样?”他回样回答:“因为这是时尚。”时间就是一个大的“集体无意识”,活得太清醒的人是无法时尚的,这种人被称为特立独行这种人往往以酒鬼或疯子了…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讶地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如果我有钓竿,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媒体上读到一篇寓意深刻,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题目叫《当老师面对自己的“遗像”》。说的是新来的赵老师刚跨进初二年级的教室,突然发现黑板上画着一个人头像,上面写着“赵兰遗像”几个大字。赵老师面带笑容对着黑板上的画像欣赏了一下,转脸注视全班同学,平静地说:“画得很像我,字也写得不错,可是多写了一个字,谁能说出来多个什么字?”当赵老师从学生表情上认定画像是一个叫王小虎的同学的“杰作”之后,点名提问了他。王小虎回答,多了个“遗”字,“为什么呢?”赵老师追问。“因为赵老师没有死,所以不是遗像。”“对,回答得好!”赵老师微笑地点头赞许。我从内心佩服这位可敬的赵老师。  相似文献   

10.
幸福的乞丐     
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曾在街上遇到一名老乞丐,他想施舍点钱给他.但翻遍了所有口袋.竟发现自己连一个铜板也没带,而老乞丐的手却一直在寒风中伸着.瑟瑟发抖.这使屠格涅夫十分窘迫,无奈地抽出双手紧紧握住了老乞丐冻僵的手.尴尬地说“兄弟,对不起您,我忘了带钱。”老乞丐抬起头.毫无怨言地说道:“你叫我兄弟?老哥,你叫我兄弟?这已经是最高贵的礼物了.我已经感到很幸福。”  相似文献   

11.
袁林 《重庆与世界》2016,(43):82-87
当我第一次听到“想不想去乌干达拍大猩猩?”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主要是翻翻地图看到要去的地方太遥远了。但是接下来他们说“每天只有24个人可以进入丛林,可以帮你提交申请”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湘西,穷、落后.这对一个小时候在那里受尽饥饿的人来说太刻骨铭心了。当有人告诉我,那里现有一家乡镇企业年产值逾八千万元并拿到了自营出口权时,你想我会轻易相信吗?然而在无数次无数人不停地告诉我,你该到那里去看看的时候,我开始动摇了。一探究竟的好奇心驱使我乘上西去的汽车,赶到了湘西自治州保靖县毛沟冶炼厂。当那位厂长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被他朴实的装束惊呆了,从头到脚,农民味十足,没有真皮高档公文包,没有豪华气派小轿车,仅有一台因业务需要而配的一部全球通移动电话。一见面他就对我说:“记者来了我欢迎,但不…  相似文献   

13.
一个农夫,挑着一担大蒜打算到城里去卖,结果一天下来一个大蒜也没有卖出去,还遇到了一场大雨。为了避雨他躲进了一家网吧.并在网吧里认识了一个年轻人,当年轻人知道了他的遭遇后,马上很热心地表示愿意帮助他将这些“烫手的大蒜”卖掉。年轻人先问这位农夫:“你的大蒜有什么特别之处?”农夫很骄傲地说:“这些全是我自己种的.用的都是纯天然的肥料。”于是年轻人马上在网上输入“有机大蒜”四个字进行搜索,几分钟后.他对农夫说:“我已经帮你卖掉了这些大蒜.买家是一家德国的公司.他正在寻找天然有机肥料培植出来的大蒜。他还要买很多,且价格特别高。”  相似文献   

14.
政府部门一直是“旧经济”的“婆婆”,现在它们又正在竭力成为新经济的新“婆婆”。一个“婆婆”对新经济企业说,你仅在工商局登记注册是不够的,你需要我的认可。另一个“婆婆”对新经济企业说,你怎么能随便进入应由我管制的经济领域?未经我的审查同意,你的活动可以被认定是非法的。还有一个“婆婆”对新经济企业说,哪有这么容易就得到我的许可让你去海外融资?你想得到许可,再等5年吧。说这些话的都是些大“婆婆”,是动辄可以令行大江南北的“中书省”。还有更多的小“婆婆”,可在自己雄踞一方的辖区内对新经济企业指手画脚。本…  相似文献   

15.
崔晓红 《新财经》2010,(11):31-32
在本期选题执行过程中,有同行问,“你们杂志这期重点关注什么?”当我告诉他是房地产时,他显得有些不屑,说:“房地产不就那些事,还有什么可说的?”相信很多人都跟他有一样的想法。  相似文献   

16.
逐磨道理的人对你说,只要你在不停地走,单调、枯燥的生活就会旋转成一个美丽的万花筒。只要你在不停地走,生活这条路不但会被你越拓越宽,而且你还人发现什么叫“成功”。中国人向来喜欢将“成功”与“次大运”并列,这是不成功者的自慰逻辑,其实幸运之神总是站在各条路口里恭候你的光临,只是那些不停脚步,努力向前的人们才得到了他的拥抱,张大晋当属其一,在其勤勉的每一步路中可得佐证。  相似文献   

17.
朱红利 《魅力中国》2011,(21):339-339
韩国的古书,说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名叫黄喜的相国,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坐下来休息时,瞧见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他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那一头更棒一些呢?”农夫看了看他,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那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在黄喜的耳朵边,悄悄的低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黄喜很奇怪,问:“你干嘛用这么小的声音说话呢?”农夫答道:“牛虽是畜类,心和人却是一样的。我如果大声说,这头牛好,那头牛不好,它们就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我对它们的评论,那头虽然尽了力,但还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很难过的……”  相似文献   

18.
微吧     
《中国经济快讯》2013,(18):15-15
@我就叫阿亮:我在中央公园打开电脑看行惰。一个乞丐向我乞讨。我给了他一块钱,继续看K线。他没有走。看着我在干什么。过了一会儿,他悄悄地说:“这股过了布林中轨了。”我惊诧地睁大眼睛问他:“这个你也懂?”他说:“就是因为懂这个,所以我才有了今天!”  相似文献   

19.
冯仑谈到公司的失败时说:“实际上这就像一个失败的农村人跟一个城里人谈恋爱,失败了以后,两个人反应是不一样的。城里人说,她要玩弄我的感情,他老说精神;农村人说他糟蹋了我的身子,她又说物质。。其实说的是一件事。”我愿意把这个“一件事”理解为企业的管理/美国《财富》杂志早在1966年就提出:“在1900年几乎不被承认的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当今明的中心活动。”  相似文献   

20.
曹秀玲 《魅力中国》2010,(3):178-178
一天,读六年级的儿子回家后,急冲冲地对我说:“妈妈,快点,我要在你那儿背书!我们老师说的}”我高兴极了,赶快接过书,生怕耽误了这大好时光。因为我平时主动陪他读点课外书,他就满肚子不高兴,今天竞对背书这样积极。“背啥?”“背中心思想。”“啊一一,中心思想?没搞错吧?!”“没有!快点呢,我背呀!老师说的。”为了不打消他背书的积极性,还有师命难违呀,我只好装模作样的看他背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