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竹林下养蘑菇、蘑菇脚料产化肥在荣昌,种覆盖面积大、农民参与度高的生态经济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带动林业特色基地和林业龙头企业应运而生,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获得双赢。  相似文献   

2.
林业发展已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但是河南省林业发展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笔者从加强对生态效益的监测和研究、调整抚育和改造的对象、改革配套资金投资方式、单独提报矿区生态修复工程和生态移民工程等四方面探讨河南林业发展的对策,以促进河南林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赵金奉 《魅力中国》2014,(21):336-33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林业工程的建设管理业越来越受到重视。林业工程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能够给社会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加强林业工程的建设管理,是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当前我国林业工程建设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鉴于林业工程的重要性,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拟对新形势下我国林业工程建设管理的现状、意义以及改进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鉴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一批卓越林业工程人才的需要,以及培养林业工程人才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美国的奥本大学、缅因大学、华盛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弗吉尼亚理工学院为例,通过对其林业工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调查与分析,借鉴其人才培养先进经验,提出以现实存在问题为依据制定培养目标、以追求学生个性发展为方向改革课程设置、以校企联合为手段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发展思路,推进我国林业工程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耒阳市以丘岗山地开发为重点.以林业工程建设为龙头.以林业培管为两翼,以改造低产林、建设高效林业为两足,发展飞跃型林业,林业建设成绩卓著。实施“油茶低改工程、世行贷款造林工程、‘三难地’造林绿化工程”.发展速生丰产林10万亩,改造油茶低产林8.5万亩,绿化紫色页岩山地3万亩。林业工程的建设,带动了全市林业的全面发展.1992年全市提前一年消灭宜林荒山,森林覆盖率达47.7%.森林蓄积量达110万立方米。1990年、1991年连续两年评为全省油茶工程先进市,1993年评为全省消灭荒山先进市,世行造林工程评为全省造林质量优胜单位,1995年荣获全国粮援项目油茶工程先进市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6.
林业重点工程是我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林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工程,是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协调发展的保证,而资金的筹措和使用是推动林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建设现代林业重点工程,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投资要有重点、坚持不同的补贴政策,加大科技投入,投资主体多元化.寻求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7.
加强林业种苗国债专项资金管理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林业六大重点工程的实施,近年来国家对林业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在增加的投入中,大部分是国债专项资金。种苗是林业的基础。国家对林业种苗工作非常重视.种苗国债专项资金在林业投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1998~2005年,国家安排下达我省林业种苗国债资金1.2亿多元。大量的资金投入.使长期以来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资金的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变。但在林业建设资金大量增加的同时,各地在资金管理上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从我省进行的几次林业种苗国债资金使用情况检查看。有些地方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擅自调整种苗工程规划和设计、未按规定建账和核算、核算不规范和挪用资金等问题。因此,强化种苗国债专项资金管理,用好资金,保证林业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建设质量,就成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各级林业部门重中之重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一位农民从试种4平方米蘑菇开始,带动了"陕西蘑菇第一村"的诞生,使宝鸡阳平镇西枸村380户、3000多亩蘑菇产业兴起. 一位农民创办的蘑菇研究所,30年中,培育研制出"平菇丰八""黑木耳pm"等10多个菇种和栽培法,使阳平镇蘑菇产业年增收1.6亿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市坚持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产业富民的林业发展思路,党政领导高位推动,林业投资持续增长,营林机制不断创新,国家和省级林业重点工程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的蘑菇生产正以每年25%~35%的高速增长。专家认为,这一增速还将会保持3~4年。由于俄罗斯还没有形成食用栽培蘑菇的习惯,3~4年以后蘑菇市场的增长速度将会减缓。蘑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因此俄罗斯人对蘑菇的需求终将会保持平稳缓慢的增长态势。目前,俄罗斯人均每年要食用1.1kg蘑菇,而在大部分欧洲国家,居民年均蘑菇食用量是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