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次贷危机后,我国经济曾一度低迷,那么怎样发挥银行信贷的资金链功能并保证经济迅速走出低迷,就势必成为政府的头等大事。文章在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银行信贷所凸显的一系列顺周期隐患的基础上,从逆周期的角度对银行信贷路径选择展开探讨,认为:只有增加逆周期资本缓冲、提高资本充足率,才能达到银行信贷控制监管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5年7月~2014年6月的月度数据为样本,建立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变化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结果发现,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导致国际资本在短期流出,在中长期则流入。具体而言,在短期内,货币供给的增加降低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内利率,在两者共同作用下,国际资本流出;在中长期内,货币供给的增加提高了人民币升值预期,而国内利率仍然降低,但由于汇率预期对资本流动的影响比国内利率的影响更强烈,因此国际资本总体上呈现为净流入。因此,央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应考虑其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同时,加快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并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982-2004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利用1982-2004年的各年数据,对影响我国经济的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进行估算,并运用协整分析法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对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各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人民币汇率的扭曲程度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加快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步伐也是缓解国际资本流入带来的压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开始研究商业银行顺周期性的矫正。现有研究表明,资本监管下会计准则对顺周期性具有强化作用。巴塞尔委员会与IASB分别提出了逆周期资本缓冲与预期损失模型,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顺周期性问题。其本质在于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目标存在内在差异性,会计准则强调"如实",旨在及时反映经济的真实波动;金融监管强调"审慎",旨在熨平可以预见的经济波动。因此,只有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定相分离,才能从根本上矫正资本监管下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我们建议,弱化金融监管对会计信息的依赖,对于部分科目在会计报告之外,建立单独的监管报告体系。  相似文献   

5.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有很多,资本流动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具有很大的影响。资本所有者为追逐利润最大化进行博弈,资本总会流向资本收益率高的一国。仅从资本流动考虑,当资本流向我国时.人民币有升值的压力:当资本流向外国时,人民币有贬值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后,金融体系的顺周期问题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并成为巴塞尔协议Ⅲ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采用37家商业银行2004—2012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顺周期行为,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一样存在顺周期行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顺周期行为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总体上并没有改变其顺周期行为的性质;我国商业银行更加重视在经济下行期对资产充足率的调整,即其顺周期行为在经济上行期和下行期存在非对称效应。我国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应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关于宏观审慎政策的研究和设计,并努力解决我国金融体系的顺周期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2007~2017年381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对信贷行为周期性和监管有效性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普遍存在顺周期性,此特征在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间表现更为明显。随着资本充足率的提高,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效应出现减弱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逆周期性监管是有效的。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应该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银行,采取不同的措施,在不同经济周期下应加强对资本充足率的管制,设定合理的资本充足率标准,建立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管理念。  相似文献   

8.
以2007~2017年381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对信贷行为周期性和监管有效性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普遍存在顺周期性,此特征在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间表现更为明显。随着资本充足率的提高,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效应出现减弱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逆周期性监管是有效的。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应该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银行,采取不同的措施,在不同经济周期下应加强对资本充足率的管制,设定合理的资本充足率标准,建立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管理念。  相似文献   

9.
经济周期是一种跨时空的资源配置机制,企业及时纾解财务困境是该机制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但是,在利润最大化目标和各种金融监管指标约束下,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形成正反馈机制,而这放大了融资困境,因此,解决融资困境的出路是超越金融机构的顺周期行为。基于此,提出了三方面的路径选择:建立逆周期的企业资产评估体系、实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均衡发展、按照试验-推广模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假说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期来看,购买力平价对人民币汇率虽然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但有很大的局限性.汇率的变动不仅仅与物价水平相关,还与一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利率、资本流动等其他经济变量以及该国施行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汇率政策有关.因此,必须对购买力平价计量检验模型进行修正.以期更好地解释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并指导其调整.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入世在即,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由于我国尚未实现利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缺乏弹性,国内现代企业制度及金融体系不够完善,且存在经济转轨时期资本外逃压力较大的特殊国情,所以人民币自由兑换更要加倍谨慎.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为此本文对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和资本流动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促使人们重新审视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通过引入VECM模型对1998年-2012年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具有顺周期性,并从资本监管、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等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顺周期的影响因素。我国监管当局通过对此次金融危机的反思,认为应当实施宏观审慎的逆周期监管政策,针对我国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要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协调、建立前瞻性的资本监管机制、完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式,以促进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防范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3.
资本账户的各子项目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效应具有异质性,研究国际资本的差异,有助于采取有效的监管政策。国际资本根据企业融资模式的差异可以分为国际债务资本和国际股权资本,本文通过对两类国际资本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不同的国际资本流动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1)国际债务资本流入为一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促进利率下降,产生流动性冲击,当国内私人信贷较高时,国际债务流出会提高金融风险,因此政府债务水平制约着国际债务资本的经济效应;(2)国际股权资本直接介入企业的投融资活动,当一国市场不完善时,道德风险等问题对国际股权资本产生影响,引发金融市场的同质性问题,造成市场的波动,特别是制度质量制约着国际股权资本的经济效应。因此,资本账户开放过程中应建立一定的微观应对机制,针对发展中国家资本流动的监测,仅仅对金融机构进行监测和审慎监管可能是不足的,也应对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对外负债存在的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风险与冲击加以关注和监管。  相似文献   

14.
应对资本市场的开放,需了解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按照市场趋势的规律顺势而为,将国内现存的风险释放在资本市场开放与国际资本流入的过程中,在需求大于供给过度的形势下,推出国有股市价减持,减缓外资流入中国资本市场的速度。配合利率、汇率的适时变动,锁定国际投机资本,使资本市场与外汇市场通过现货对冲的方式阻止套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01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43个经济体数据,基于“三元悖论”有效性视角,采用带有交乘项的probit模型,研究全球金融周期对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球金融周期是引起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的原因,全球金融周期“繁荣”时期,可能会引起国际资本的激增;全球金融周期“萧条”时期,可能会引发资本流动中断和撤回;汇率制度弹性提高能够削弱全球金融周期对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的影响;通过提高汇率制度弹性防范外部冲击的举措对新兴经济体来说更为有效。进一步研究表明,全球金融周期对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影响不同,这与不同类型账户的特点以及投资者的投资目的有关。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及其股份走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市场的逐步国际化是我国证券业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国内证券市场与国际证券市场接轨和国内外资本双向流动的关键。从国内股市的走势变动情况,由于股票投资者对中国加入WTO可能给国内经济带来的影响已有较充分的预期,因此中国加WTO后国内股市的总体上升趋势是必然的。就个股走势而言,将进入新一轮结构调整。其中,出口概念股将结构性转强,农业概念股部分结构性转强,绩优股与高科技类股将出现两级分化。工业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2005年8月-2022年6月的月度数据,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汇率预期以及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现状,再运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SV-VAR)模型重点推演三者之间的非线性动态关系。研究发现:三者分别遭遇外部冲击时的波动率从小到大依次为:人民币汇率预期、人民币汇率、短期跨境资本流动;人民币汇率对汇率预期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短期跨境资本的影响在2017年前显著为正、之后并不显著;人民币汇率预期对短期跨境资本流动有显著负向影响,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多数情况下跨境短期资本流动对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有显著正向影响;经济系统存在自平衡机制,当上述三个变量分别遭遇冲击时,各变量均能在2年内回到平衡状态。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在持续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基础上,还应加强汇率预期管理和完善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管理。  相似文献   

18.
美国货币政策调整的溢出效应形成的全球金融周期现象可以很好地印证“二元悖论”提出的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不能兼顾的观点,即一国在资本完全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即使采用完全浮动汇率制也不能确保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是一国保证货币政策独立性、确保金融安全的关键。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中国的资本外逃风险进一步凸显。后疫情时代中国需要从维护金融安全、保证货币政策独立性的高度重视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建立全口径的监测、预警体系,在完善资本流动管理工具、提高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的国际合作,防范资本外逃风险。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过后,监管机构开始重视逆周期监管。逆周期监管主要有资本类监管、风险类监管、机制类监管和杠杆类监管机制,本文主要从资本类监管机制出发来分析保险公司的资本配置。经济资本作为一种风险和财务相融合的资本概念,经济资本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内部资本充足率管理和价值创造管理,为保险公司的关键决策提供依据尤其值得我们进行研究。但是经济资本具有一定的亲周期性,本文将RAROC引入保险公司经济资本的配置中,分析了应怎样进行经济资本的配置减少经济资本的亲周期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VAR模型,通过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人民币升值、房价上涨与通货膨胀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会推动房价上涨,房价上涨又会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升值,二者存在正反馈效应;人民币升值无法抑制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会推动人民币升值;房价上涨抑制了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没有推动房价上涨;人民币升值无助于解决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问题;国际投机资本和国内投资投机资本是推动我国房价升高的两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