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近年来,原处于城乡结合部的村庄成为城市快速发展的重点区域,村集体土地大量被征用,部分农村进行了"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村庄整合"。笔者通过对河南省濮阳市示范区所辖18个行政村土地征用涉及的相关账务处理情况进行了调研,重点是对辖区内征地补偿资金的核拨,地面固定资产的拆除、报废、毁损,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进行了抽样调研,总结了相关账务处理的重点,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拆迁改造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加快城中村拆迁改造,是推进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市民、村庄向社区“三个转变”的重点和难点。笔者结合青岛市崂山区在北村拆迁改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谈谈我们的做法。北村社区拆迁改造的有关情况崂山区位于青岛市东部,属于新城区,陆地总面积389.4平方公里,风景区面积161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建设用地总量仅有78.4平方公里,现有139个“城中村”,面积21.7平方公里。自1995年实施“城中村”改造、2001年实施城市化战略以来,崂山区已完成村庄改造项目5个,正在进行改造的村庄9个,仅占应…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城区扩展,"城中村"已融入都市迅猛发展的大潮中,成为富庶繁华的城中"骄子".但是,在繁华的背后,"城中村"也存在一些与城市文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如: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后出现的土地征占补偿,村改居和"城中村"改建过程中侵占集体资产以及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补贴资金不到位等.通过近期对河北省石家庄市某区几个"城中村"进行的调查,尤其通过对其财务收支、经济责任以及农业专项资金使用等情况的调查,发现这些问题最终都要反映到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上.因此,"城中村"财务管理问题,便成为一个主要问题.本文拟对"城中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一下分析.  相似文献   

4.
龙海市县域农用地整理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基于农用地质量以及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空间聚类模型,研究县域农用地整理规划。研究方法:主成分分析法,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空间聚类模型。研究结果:(1)规划近期农用地整理重点应放在农用地质量等级较好的Ⅱ级与Ⅲ级区域,主要分布于角美、海澄、东园等乡镇;(2)规划中期则以农用地质量Ⅳ级区域为主要整理区,分布于白水、东泗、浮宫等乡镇;(3)规划远期以质量等级差的Ⅴ级农用地为规划区域,分布于港尾、隆教、程溪等乡镇的丘陵山地区。研究结论:基于农用地质量PCA主因子和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空间聚类模型的农用地规划能客观反映农用地质量的区域差异性,对县域农用地整理规划、精细型基本农田整理规划以及整理重点项目立项等工作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所谓“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相关配套改革措施不到位,仍然不同程度地实行或保留农村管理体制、农村集体所有制、农村集体经营管理体制的城市里的“村庄”.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城中村”因其拥有大量高价值经营性资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需要有效解决集体资产产权虚置的弊端,实现产权清晰,落实到人,以便更有力地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每个成员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对宿迁市区进行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提出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方式与管制措施,优化区域土地的空间配置.研究方法:运用收敛分析法和特尔菲测定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互斥性矩阵分类法确定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研究结果:通过农用地适宜性和建设用地适宜性的互斥性矩阵分类,将宿迁市区分为建设用地重点保障区域和农用地重点保障区域等6种类型区.研究结论:基于宜农和宜建导向的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对区域土地空间优化配置、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指导意义.由适宜性分区得到的类型区,从建设用地重点保障区域到农地保护重点区域,分区引导方向由建设用地开发向农用地保护转移.  相似文献   

7.
博览     
1月28日村庄随着人口迁移而衰败是世界性趋势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近期表示,人类社会从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向工业及服务经济和城市社会转型,这是一个客观趋势,学术界和政府部门还有一些模糊认识。一是错误地认为城市建设浪费和占用了过多的土地;二是忽视加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城中村融入城区,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的存在,使得城中村在改造过程中并没有被完全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于是,城中村具有着农村和城市的双重特征,在改造过程中面临着土地产权不清晰、集体资产处理难、社会管理较复杂、流动人口安置难等问题,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造成本会越来越高,这势必成为制约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突出问题,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对『城中村』改革改造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扩展时期。“城中村”,处在城市扩展的前沿地带,它与城市化的质量、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现代化、城乡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关系极大,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所谓“城中村”,是指城市建成区和建设区中的农村或城市规划区中的农村。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独特的土地制度,加上转型期的经济社会问题,使得中国城镇化进程异常艰难复杂。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存量建设用地既包括国有建设用地,也包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后者则含三类用地:乡村企业用地,集体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用地以及农民宅基地。当前盘活存量的重点和难点,就是盘活已经划入城市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例如,北京市近年来以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办法,实施了50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速度越来越快,农村城市化进程也呈急速推进之势。但需要看到的是,由于我国的城市化是在薄弱的经济基础上进行的,各地以往的城市化,出于对拆迁成本、居民就业和开发利益的考虑,对农民居住比较密集的村庄敬而远之,结果造成城区绕着村庄走,许多近郊村庄,相继“融”入城区,出现“城中有村,村里有城,村外现代化,村里脏乱差”的不协调景观。在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大背景下,“城中村”显然成了另类,他们陷在“城不城、乡不乡”的尴尬处境之中,被一些社会学家称为中心城市的“社会——经济塌陷带”。被城市包围的“都市村庄”,如果错过本轮农村城市化的发展机遇,则会极大增加后续改造的经济成本和政治成本。因此,为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农村、农民问题,城中村改造问题亟待提上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 设施农用地现状与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梳理我国设施农用地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利用统计数据和抽样调查数据,对我国近五年来设施农用地的现状和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近五年来,我国设施农用地增减变化明显且总面积持续增加,至2016年年末全国设施农用地总面积达到951891.28hm2。其中设施农用地的增加一半以上由耕地转化而来,减少去向以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为主。(2)2016年末全国北部及东北地区设施农用地规模较大。从设施农用地总规模及新增规模占农用地比例来看,我国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3)近五年来,我国设施农用地增减热点地区位于环京津冀、长三角及沿海经济发达等省份。热点区域增加类型主要是生产设施农用地,以规模化养殖类和工厂化栽培类为主。研究认为,乡村振兴和农业转型发展背景下,我国设施农用地需求增长较快且增减变化较明显,但其类型多样且区域差异较大给管理带来一定困难。未来在保障和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的基础上,要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复垦制度,制定不同类型设施农业项目建设标准和用地标准。对发展热点区域应加强调查监测,实施总量管控制度和严格的设施农用地环境质量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测算不同村庄类型下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精准识别地块整治优先级,使得土地整治决策更加准确、科学。研究方法:以湖北省黄梅县为研究区域,结合空间规划和自身资源禀赋对村庄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村庄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进行测算,并利用单类支持向量机对农村建设用地图斑的整治重要性进行识别,最终实现潜力总量约束下的潜力图斑的整治优先级安排。研究结果:(1)黄梅县共划分出城郊融合型、特色保护型、集聚发展型、存续提升型、搬迁撤并型5类村庄类型,其中包含村庄数量最多的是存续提升型,共有272个行政村;(2)规划期内黄梅县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理论潜力规模6 624.66 hm2,现实潜力规模3 586.03 hm2;(3)整治紧迫图斑占潜力规模的7.21%,整治较紧迫图斑占潜力规模的15.02%,整治一般紧迫图斑占潜力规模的51.14%,整治不紧迫图斑占潜力规模的26.63%。研究结论:村庄分类下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规模预测与地块整治优先级识别,可以为村庄布局优化和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
如何防止新“城中村”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中村已经成为突出的城市问题,成为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如何进行城中村的改造,防止新的城中村产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与城中村产生的相互关系,提出了防止新的城中村产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城郊农民宅基地管理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宅基地是农民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配取得的一项重要财产,除了具有居住功能外,在一些地方还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来自深圳的调查表明,城中村农民出租房屋收入占到总收入的70%以上,月租金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的约占总户数的40%,月租金收入在1万~3万元的占总户数的50%,一些农民的月租金收入在6万元以上。北京市朝阳区调查发现,典型村庄的房屋出租比例为40%以上,平均年租金1600元~3600元/间,房租收入也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城市郊区或城中村绝大部分农民依靠在宅基地上建房出租,其收入已经大大超过了城市居民的水平,成为城市…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梳理村庄类型与农村居民点整治间的逻辑关系,探究基于村庄类型差异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并提出因类施策的整治方案。研究方法:空间叠加分析法、等级组合法、综合指数法。研究结果:(1)基于城镇辐射影响、规模集聚程度、生态胁迫度的村庄类型识别,结合特色资源、区位条件和“三区三线”管控要求的村庄类型筛选,将聊城市5 782个村庄划分为4个一级类和8个二级类,为分析不同类型村庄在发展特征、整治潜力和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提供有效支撑;(2)聊城市农村居民点现实整治潜力为15 155 hm2,占比16.7%;各村庄类型的“数量—格局—质量”整治潜力特征差异明显,存续提升型是数量最多且潜力最高的重点整治类型,可整治面积占45.7%;(3)根据各个类型村庄的潜力特征及其影响机制提出整治对策和实施项目。研究结论:考虑村庄类型的差异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的合理性,研究成果可为实现多元化的整治目标、优化村庄功能布局、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和双赢选择.整理好农村建设用地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的节约化、集约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农用地整理日益受到资源潜力以及环境保护限制的情况下,拓宽土地整理发展空间,实现由单纯的农用地整理转向农用地整理与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并重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规模巨大的农村人口流动是中国城镇化最重要的现象之一,而其定居地点的选择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础。[方法]文章以安徽省3个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6个不同类型的村庄和540户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Arcgis三维可视化和SPSS回归分析研究了安徽省农村人口流动的时空路径及定居意愿。[结果](1)安徽省农村人口的流动模式已形成较显著的差异性,皖北地区的农村人口流动属于逐步稳定型,空间选择集中于周边大城市,但分散性显著;(2)皖中地区的农村人口流动属于稳定型,空间选择形成合肥市和长三角2个中心聚集区;(3)皖南地区的农村人口流动属于逐步开拓型,空间选择以省外为主,集中于上海市、浙江等区域,近年人口回流趋势明显。[结论]安徽省农村人口定居意愿选择依次是村庄、县城(城市)、省会城市、乡镇和省外城市,影响农村人口定居意愿的因素为年龄、子女上学地点、村庄产业类型、村庄设施配套、村庄景观风貌。建议加强县城(城市)、乡镇的城镇化建设,承载农村人口的就业、教育、医疗等需求,县城(城市)、乡镇将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唐山市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多,是继续征占大量农用地还是在存量土地上做文章?唐山市在“改”字上做文章,坚持内涵挖潜、盘活存量、集约利用。城中村的“平改楼”与房改地改同步进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唐山市区23个行政村逐步变成了“城中村”,住宅全部为平房,村址占地近430公顷。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唐山市积极稳妥地实施“城中村”平房改造。目前市中心区已进行“平改楼”的村庄12个,占地162公顷,拆除平房50万平方米,建成住宅楼183万平方米,节约土地80多公顷。依据法规,用足政策为推动“平改楼…  相似文献   

20.
“城中村”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是指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位于城市边缘的村庄及耕地迅速被扩张的城市所占用,农田已基本被城市建设征为国有,而原有村民的住宅用地或者返还给农民的居住用地等则维持以前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在这些用地上,以居住功能为主形成的社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