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无锡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到本期末城镇化率要达到75%左右。如何加快推进农村新型城镇化步伐,各级都在认真进行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推进的重点放在农村小城镇建设上,转变传统观念,坚持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坚持集约发展,加快农村产业与资源集聚,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刘伯恩 《中国土地》2013,(10):16-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的战略目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新型城镇化是城乡互补、低能耗、高质量、社会和谐的城镇化过程,如何释放土地管理制度红利,更好地推动城镇化显得尤为重要。新型城镇化,必须走节约集约高效发展之路新型城镇化立足于均等的发展机会、更好的发展质量,对土地资源产生了巨大需求,人往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均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城镇化能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更完备的基础设施条件、更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以及更高水平的技术手段,农业现代化也能够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劳动力与物质资源,两者能够起到互促共进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仍存在缺乏科学规划设计、资源分配与流动不合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缓慢等问题,农村的人才流失、生态破坏等问题也日益突出。这需要进一步加强城镇发展的顶层设计、深化户籍与社会福利等制度改革、规范生产资料的分配与流动以及深化产业结构等措施,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同共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探索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关系。[方法]基于数据可获取性及科学性等原则,选取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指标,利用熵权TOPSIS法测算2007—2016年重庆市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指数,并利用GIS软件制作空间分布图,引入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关系。[结果](1)在时间特征方面,重庆市新型城镇化及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均呈现平稳提高趋势; 在空间特征方面,重庆市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变化显著。(2)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变化规律较为相似,新型城镇化对土地集约利用确实存在促进作用。[结论]在重庆市土地资源需求急剧增长的前提下,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改善土地低效利用,制定切合实际的土地利用规划、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城镇合理建设,侧向推动土地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面对信息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提出的要求,从具体执行角度来看,未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首先要加大自身的科技含量;从工作方法和思路上来看,未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更需要深度的“交叉”和“联动”;从工作实效来看,大力推进事前预警机制和事后反馈机制十分必要;从改善舆论环境来看,要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相对性”进一步推广,以有效应对一些把环保或其他理念极端化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6.
<正>就地城镇化宜居富民两相宜江苏小城镇作为城市之尾、乡村之首,在城乡统筹发展中所起到的纽带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优先发展、重点发展小城镇,提升小城镇对农民的吸引力和集聚力。连云港市规划局在1年半时间内问卷调查了2000个农民,结果发现,小城镇在生活方式、文化背景、就业、生活成本、子女教育、养老等多个方面,能为进城农民提供更多便利,就近城镇化符合农民意愿,让农民有归属感,也减轻了大城市的压力。一座1.66平方公里的新型小城镇,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是缓解用地矛盾的有效手段,是优化土地配置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我国仍存在土地利用粗放,集约化程度低;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耕地被大量占用,农民土地权益受损;土地利用规划流于形式等问题。对策:制定合理的城镇发展规划,并严格执行;合理利用土地置换政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法律监督,建立合理的奖惩考核机制;加强公众监督制度,保护耕地和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8.
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深化对它们的认识,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关于对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关系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  相似文献   

9.
曹明霞 《山西农经》2022,(14):111-113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仍是今后一段时期内苏北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当前苏北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中面临一系列问题,如新型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不高、小城镇产业支撑力不足和农村新型社区管理不顺等。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促进要素实现自由流动,确立不同区域小城镇的发展定位,探索新型社区管理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加快农业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以市场为主导的城镇化,推进农业各类生产要素优化整合;坚持以产业为基础的城镇化,不断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坚持以创新为支撑的城镇化,通过深化改革释放农业发展潜力;坚持以集约为方向的城镇化,推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确定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加快推动城镇化由传统的土地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由城乡分割向城乡一体转型。同时,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面临着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总体水平滞后、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下一步要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重要平台,在城乡规划管理、社会保障制度、农村产权制度、城乡用地制度等方面加强改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新型城镇和农业现代化作为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两者间的耦合度有利于区域甚至全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方法]以淄博市为例,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间的耦合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2008—2017年淄博市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程度逐年增加,但一直处于次优水平,其中2008—2017年农业现代化推动新型城镇化的程度逐年增加,处于次优水平, 2008—2017年新型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程度也逐年增加,同时2008—2015年处于次优水平2016—2017年处于最优水平; 同时2017年淄博市各区县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度均处于次优水平,且新型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程度相对于农业现代化推动新型城镇化的程度低,其中博山区、桓台县、高清县和沂源县的农业现代化推动新型城镇化的程度处于最优水平,其他区县处于次优水平,张店区的新型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程度处于最优水平,其他区县处于次优水平。[结论]实现淄博市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均衡协调发展,必须加大农业现代化推动新型城镇化的程度,以核心区域辐射周边区县,进而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河南新型城镇化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推进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河南省近年来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根据《2014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2014年底,河南省2014年全年新增转移就业的农村人口到达82万人,历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已经达到2 742万人。截止2014年末,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发比例为45.2%,比2013提高了1.4个百分点。然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河南的城镇化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在土地流转加速和新型农业经营模式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根据河南省省情,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发展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并且对于河南扮演我国重要粮食产区的角色,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土地资源利用率偏低、土地流转渠道不畅以及城乡二元体制的制约,河南省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较为缓慢。如何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水平,是目前发展河南农业和开展农村工作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建设用地定量定位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天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分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存在的原因,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建设用地定量定位提出了新的思路,解决规划控制指标的不平衡和结构性矛盾,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及新型城镇化指标遴选与体系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土地利用是城镇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要求下,保证土地的高效利用,促进其与城镇化健康协调发展是需要瞩目的重要问题。构建指标体系是研究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步骤之一,通过整理总结已有指标体系指标选取频次及指标内涵分析,重构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测算指标体系。[方法]文章选取统计法及分析法,将近4年中CNKI数据库中核心期刊、CSSCI、CSCD、EI、SCI等期刊中有关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中指标出现频次进行筛选、统计、整理,同时辅以对所选指标的内涵的说明,频次与内涵并重,重新构建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根据统计结果及指标内涵,将土地利用效益分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3个准则层,将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划分为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生态环境城镇化及城乡统筹发展5个准则层,并在此针对各准则层内涵,选取相关指标。[结论]得出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为今后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研究中指标选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核心任务,对于推动城镇化高质量的运行进而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障碍机制分析及战略意义的全面阐述,认为应从推进符合条件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农业转移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来合理有序的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作为"新四化"中的两项重要任务,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如何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  相似文献   

18.
[目的]科学构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评价方法体系并研判两者是否协调及协调状态对河南省建设现代农业强省至关重要。[方法]文章基于2006—2016年时间序列数据,采用AHP法、耦合度模型和协调度模型,构建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定量测度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度与协调度。[结果]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成效显著。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社会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等都取得了明显的效益。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 2006—2016年,农业现代化指数由0.215 4提升到0.781 6。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度为中度耦合,处于拮抗阶段,这说明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存在失衡。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度经历了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协调—勉强协调—初步协调5个阶段,两者的协调水平还较低。[结论]河南省应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提升农业供给能力,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重视城镇发展的动力培育,注重产业发展与城镇化的内在协调联动。沈阳市要实现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的良好互动协调发展,可采取的对策是通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推进两化互动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根据产业集聚要求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强化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作用,统筹城乡发展以促进产城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并非农村人口落户城市背后隐含的大量新增城镇人口的公共福利成本问题,而是部分农地"进入"城镇后产生的土地增值收益如何合理分配的问题。"人地钱"挂钩的城镇化,就是要在测算城镇新增落户人口数量的基础上,来合理确定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这一政策的本质内涵,是要实现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控制与布局调控,而其落脚点,还在于解决好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问题,使其一部分可用于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