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正>受限于全市耕地后备资源枯竭、占补平衡压力大、基本农田保护率高,浙江省平湖市整体建设用地空间极其有限,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保发展和保红线层面显现了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规划实施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原有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与实际建设发展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规划执行过程中,面临着以下问题和困难:相对过高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率,给耕地保护和用地空间的拓展带来巨大压力。根 相似文献
2.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单独成章,被提升到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这是对以往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过分强调发展速度、片面追求GDP的适时矫正,也是对人民福祉的长远考虑.十八大报告在阐述生态文明建设时,首先提出了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是由土地的自身特性所决定的.国土空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是一个国家进行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场所,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依托.国土空间开发就是以一定的空间组织形式,通过人类的生产建设活动,获取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的过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曹忠祥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5,(1)
构建陆海开放型国土开发综合格局要强化“三纵四横”轴线的支撑作用,加强沿边沿海对外开放开发平台建设,积极谋划建设南海海上开放开发经济区。实施沿海地带发展空间布局调整要优化以城市群为支撑的沿海地带综合布局、优化海岸带资源开发和产业布局、协调港-城-园发展关系,推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域开发空间布局优化。 相似文献
4.
国土空间监测网络布局优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服务于自然资源综合监管以及全国国土空间的多级综合动态监测,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采用多目标优化求解方法,优选具有国土空间代表性的典型县域监测样点,使得选取的每个样点县均能同时代表某种类型的农业生产空间、城乡建设空间和生态保育空间,形成国土空间监测网络优化布局方案,为构建国土空间监测网络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基于201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分县数据,结合自然本底、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构建空间采样数据集;采用土地垦殖率、城乡建设强度、生态覆盖度三个指标表征国土空间类型,选择与其相关性较大的自然、社会经济指标作为辅助变量,采用重复二分聚类方法进行国土空间分区;根据监测点对不同的农业生产空间类型、城乡建设空间类型、生态保育空间类型的代表性,以及地理空间分布的均匀性,设定多目标优化函数,采用多路空间模拟退火方法进行多目标优化求解,从全国县域单元中优选出能够同时对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城乡建设、生态保育空间均具有代表性的样点县,形成国土空间监测网络布局备选方案;基于专家知识,充分考虑管理实践对监测样点布设的现实要求,从多套理论方案中优选出国土空间监测网络布局的优化方案。研究结果:基于成本最小原则,优选出34个县域监测样点,形成了国土空间监测网络布局参考方案。研究结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能力日益增强,国土空间格局正在发生剧烈演变。为动态获取国土空间变化信息,掌握国土空间演变规律,及时制定国土空间优化调控策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亟需加快构建覆盖全国的国土空间多级综合监测网络。本文面向全国国土空间监测网络建设优选出的34个县域监测样点,能够以最少的样本数量实现对主要国土空间类型的全面覆盖,可为全国国土空间监测网络优化布局提供参考。同时,研究提出的国土空间分区和监测样点优化布局方法可为重点区域国土空间监测网络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核心提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国家应对外部形势复杂多变、实现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国家空间可持续发展的蓝图和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和制度支撑.本文从贯彻国家意志、主体功能区定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塑造绿色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国土空间规划落实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是高质量空间治理体系的核心目标之一,解析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现实困境及其内在机理,进而提出可行的破解路径,为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破题思路。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和逻辑推演法。研究结果:多尺度交互的空间网络不畅通和城乡空间多元价值难交换成为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国土空间规划与城乡融合发展在措施手段和目标体系的关联性上搭建了二者的衔接逻辑,空间一致性和互动性决定了二者衔接的现实可行性;优化城乡空间网络体系、创新空间用途管制体系、统筹城乡空间治理体系成为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研究结论:统筹协调国土空间规划“发展、公平与生态”三维目标和城乡“要素、结构与功能”融合的内在关系,落实城乡要素有序流通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将有利于完善国土空间规划支撑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7.
国土空间整体配置和治理优化是促进和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为研究对象,探讨新时期国土空间整体优化发展战略,针对西乡塘区目前存在的缺乏城乡统筹和空间统一配置、区域差异化、规划和执行之间的落差、生态环境易破坏等主要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关策略与措施:(1)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优化策略;(2)生态环境保护与优先策略;(3)城市和区域联动发展策略;(4)产业升级与城市发展策略;(5)构建协调、可持续的城乡空间发展模式;(6)构建全域一体的国土空间优化配置技术方法和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8.
9.
研究目的:探析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情景分析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和技术范式,使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成为促进国土空间高效开发、有力保护和推动区域差异化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归纳演绎法,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情景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在要素和空间多尺度融合、演变机理与优化路径耦合、情景评估与对比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2)将空间作为要素的载体与流动的外部指引,要素作为空间的核心与演变的内在动因,以情景匹配不同发展路径与优化目标是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情景分析的理论逻辑。(3)国土空间内在演变机制、系统演化行为以及相应的政策调控路径是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情景分析的基础,不同空间尺度下各类要素结构调整和配置是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情景分析的要义与核心内容。研究结论:需加快形成因素综合、过程关联、层次融合、稳定韧性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情景分析范式,推动国土空间治理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探索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路径,为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优化、"三条控制线"划定等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理论与方法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归纳演绎法与地理空间模型法,融合"自上而下"的承载能力约束与"自下而上"的适宜性评估,以"数量管控—空间布局—多目标协同"的逻辑主线进行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研究结果:(1)基于"双评价"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需考虑尺度与区域差异;(2)以表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约束作为多目标优化的数量约束,融合开发适宜性的空间转换规则及空间约束,构建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模型,能够为生态、农业和城镇空间的合理布局提供优选方案;(3)基于"双评价"的区域多目标优化,强调生态安全、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等多目标协同,将提供促进区域空间均衡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方案。研究结论:基于"双评价"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可有效耦合多目标,推动国家空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12.
13.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研究路径:科学到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索走向可持续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研究路径与应用实践。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结果:(1)以生态系统管理等理论为支撑,基于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整体保护理念,关注中观—宏观尺度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关键区域识别与诊断,从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维度提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科学认知、价值重塑与政策引导的研究路径,构建 “本底调查测度—多维认知—科学识别—价值重塑—规划调控—政策引导—技术支撑”从科学到决策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研究路径;(2)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围绕重焕蓝色海洋、连通生态廊道、牢筑生态屏障、优化生态格局和彰显绿色宜居策略,探索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应用实践。研究结论:生态文明背景下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走向可持续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成为必然,所提出的研究路径和应用实践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5,(4)
立足现实国情,探究中国未来发展空间的土地制约瓶颈等问题。一方面从体制、机制的视角剖析中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另一方面从土地公共政策制定、土地管理的视角,分析优化国土空间执行层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绩效评价,从顶层设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城外借鉴等维度进行综合探究,并强调要立足中国陆地国土空间与海洋国土空间的统一性及各系统相对独立性的实情,提出国土空间协调开发等政策建设。 相似文献
15.
##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明确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20年9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对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基础工作和编制内容作了详细规定,并提出"开展总体城市设计研究,将城市设计贯穿规划全过程,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塑造具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和空间形态……提高国土空间的舒适性、艺术性... 相似文献
17.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将承接京、津部分城市功能与产业,不仅给河北拉动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利好机会,同时也给正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河北省带来了更多挑战。就国土空间利用而言,河北省必须走高效利用、重视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合理规划承接产业,以适应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三生功能优化的国土空间综合分区理论框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土空间综合分区必须要从立体层面建立新的空间认知。国土空间三生功能理论给出了宏观尺度国土认知的基本范式,其与微观尺度的三生空间有着显著的区别,三生功能源于三生空间,但又高于三生空间的局限。在进行国土空间综合分区时,需要进行国土空间标准地域划分;在分区的基础上,三生功能的空间协同优化可依据“反规划”理论实施。国土空间综合分区可以通过一个“千层饼”模型描述,综合分区就是按照区内功能相似、区间功能差异的分区原则对“千层饼”进行切分。湖南省国土空间综合分区范例表明,利用三生功能解释国土空间优化是可行的,所构建的理论模型也易于理解,划分的结果符合国土规划的综合性定位需求。 相似文献
19.
20.
四川省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8,(12)
以"自然生态约束+发展基础"构建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适宜性指标与约束性指标。利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将各单项指标图层进行空间加权综合生成多指标,对四川省国土空间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国土空间开发综合评价等级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呈现出典型的区域特征。开发潜力等级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成都平原、川南及川东北地区,区域整体的国土空间开发条件较好。攀西地区局部区域的开发潜力较大,国土空间开发存在一定难度。开发潜力等级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川西北地区,区域整体的国土空间开发难度最大。结论: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应以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为基本依据,科学划分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各区域功能导向,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流域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