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银监会制定颁布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已于我国“入世”五年过渡期结束、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2006年12月1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中国银行业监管史上第一次专门颁布文件对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活动进行全面规范和引导,标志着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将跨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指引》提出了哪些政策和规范,商业银行又该如何按照这些规范和要求开展金融创新活动,本文对此做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2.
黄河 《投资北京》2013,(4):43-45
创新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科学创新,另一是商业创新。科学创新是指有关大自然的新发现,这包括新科学理论、新产品及新科技,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谢德荪称之为“始创新”。这也是很多西方学者所指的创新,或者中国许多人常提的“自主创新”。而商业创新是指创造新价值,谢教授把它分为“流创新”与“源创新”。  相似文献   

3.
张兴胜 《中国金融》2005,(13):65-65
近年来,海内外对中国银行业“唱衰”和“力挺”的声音一直在交织,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则被普遍视为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目前,中国银行业正处在一个新的以体制创新、经营转型及技术跃升为主要内容的变革创新阶段。如果一言总括对中国银行业发展态势的看法,“近喜”接连,“远忧”不小,可能是最为贴切的表述。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与金融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月文 《中国金融》2000,(5):15-15,25
龙年的中国 ,“西部大开发”春潮涌动。每个中国人都鼓起了思想的风帆驶向西部 ,为西部大开发出谋划策。江泽民总书记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加快开发西部地区要有新的思路。”振兴中华需要创新 ,西部大开发必须创新 ,总书记鼓励我们创新。西部大开发需要创新。首先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壮举 ,不宜采取常规的发展思路 ,应采取超常规的发展战略。其次 ,西部大开发不能简单地照搬东部对外开放的老套路。第三 ,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 ,有创新才有发展 ,有大的创新就会有大…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意义上的“创新”和创新理论是由美籍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183;阿罗斯&;#183;熊彼特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并于1939年在《经济周期》一书中系统完成的。他认为,“创新是指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也即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行新的组合,它包括以下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的产  相似文献   

6.
“自主创新的过程很艰辛,但自主创新的结果很快乐,我们会用努力和技术为祖国的大地蓝天保洁”。”这个荣誉会继续推动我们公司技术的发展,在中国大气雾霾治理、中国石油天燃气安全方面继续为中国做贡献”。“我们愿用自有的节能创新技术,通过节能支持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发展,助力我们民族实现中国梦”。“让食品安全成为不再困扰政府和社会全民众的问题.让大家真正健康、快乐地生活”……这是2013(第三届)“十大绿色创新企业”部分获奖感言,  相似文献   

7.
对金融创新的几点认识陈颖一一般认为,“创新”与“创新理论”是由著名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写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后在其1939年所著《经济周期》中系统完成的。按照熊彼特的观点,所谓创新是由富于冒险精神的企业家建立一种新的函数,也即...  相似文献   

8.
金融创新在降低原有金融风险的同时,往往也会产生新的不稳定因素,衍生和重新配置出新的金融风险。金融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要求新的担保业务品种与之配套,担保创新将是金融创新中防范信用风险的有效手段。中国1995年制定的《担保法》受限于当时立法的市场发展条件,许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市场要求和担保业务的发展,特别是不能适应金融创新业务担保的需要,因此,必须进行相应的担保法律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深交所》2004,(4):1-1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也是资本市场恒久的主题。创新催生了中国证券市场呱呱坠地,创新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摸索前行。靠创新,我们化解和消弭了一个又一个危机和困阻,靠创新,我们打造并成就了一次又一次辉煌与黎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创新是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原动力,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和突破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越石 《国际融资》2010,(4):42-44
第八届“跨国公司中国论坛”在北京召开,其中有一个主题论坛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模式创新与前景展望,主办方对论坛的宗旨这样概括:探讨后危机时代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模式创新与策略创新;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不创新就等于死亡”,不创新就难以生存,更难说发展。金融创新一般涵盖两大方面:一是制度创新;另一是金融工具创新。制度创新主要是从体制、机制、以及准则等方面而言的,金融工具创新则是指在既有的体制下借助科技手段为达到效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而改变金融要素的搭配,实行新的组合,进而提供新的金融业务的过程。在激烈的竞争和追求效益的驱动下,金融业在不断地创新。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时代金融》2013,(11):13-13
丝绸之路古已有之,它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而如今,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其作为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在经济高度发达的21世纪,让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用创新合作的模式重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中旬访问中亚四国时表示。  相似文献   

13.
《国际融资》2016,(11):36-38
在融资中国举办的2016融资中国产业链投资峰会上,国家发改委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认为:“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创新,应该用新的产品、新的业态、新的行业来促进投资,一方面支持创新,另一方面及时发现创新,形成生产能力,对社会作出更多贡献。”他这样说。  相似文献   

14.
在买方市场、知识经济和中国即将“入世”的条件下,任何一家企业欲求得发展,必须进行创新,否则,必将被市场所淘汰。因此,新世纪中国的企业必须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加快观念创新、产权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的步伐,真正把以企业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国家创新体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工匠精神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近年来,我国在国家治理、企业管理、技术创新领域大力推崇工匠精神,推出“大国工匠”先进模范,使工匠精神得以发扬广大。本文结合央行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从工匠精神重要内涵:创新这一视角,通过对“创新文化”、“创新战略”、“创新思维”进行解读,阐述工匠精神与央行履职的深度融合,启迪央行员工的工匠意识。  相似文献   

16.
开拓“蓝海”市场.推动农业银行转型.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蓝海”战略是一种方法论,体现了现代经济发展中价值创新的理念。作为一种新的经营哲学,要将其真正贯穿到经营管理的实践.必须首先将其贯穿到研究工作当中。中国农村金融学会的课题研究工作,也要体现这种思维创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黄军民 《浙江金融》2006,(9):30-30,26
关于金融创新的动因有诸多理论。“管制说”曾经是深具代表性的解释之一.然而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金融管制的放松并没有减缓创新的步伐.创新在深度和广度上反而有了更大的提高。人们尝试用新的理论论证“创新”.其中“功能说”得到了很大部分学者的肯定。该理论认为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削弱了传统金融机构的信息优势,弱化了其“资金配置”的职能.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创新寻求新的职能——“风险配置”。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融资渠道多样化,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普遍应用.银行在“配置资金”方面的信息优势逐渐减弱。商业银行迫切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拓展业务.改善资本充足率不足、  相似文献   

18.
《中国金融电脑》2006,(6):90-90
今天,创新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尤其是在中国,当“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被定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后,创新更俨然成为一个流行词汇,在全社会普及开来。而企业成为创新主体这一趋势,也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正在逐步成为现实。就某种程度而言,创新的春风已经吹遍神州大地,而企业创新则是春天里的第一缕阳光,为整个国家的发展照亮了出路,同时也成为中国创新战略的重要落脚点。  相似文献   

19.
金融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豫 《上海金融》2001,(8):11-13
使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是中央的战略部署。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拆借中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部署,按照“创新性、可操作性、坚韧性”的原则,在系统研究和专家咨询基础上制定了《“十五”发展战略》,努力实现业务创新、品种创新和体制创新,使中心为中国金融改革再立新功、为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提供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20.
创新这一概念是本世纪初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提出的。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到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现代管理学专门将创新视为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并列的基本管理职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