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食品供应链可追溯体系是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减少食品突发事件的影响以及建立责任制管理的有效方法,全球统一标识系统及相关可追溯性标准为规范和统一食品供应链可追溯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文章重点研究利用全球统一标识系统构建食品供应链可追溯体系的流程,提出了基于全球统一标识系统的可追溯食品供应链模型,为我国食品供应链建立可追溯体系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林强 《物流科技》2022,(9):123-128
针对可追溯食品供应链决策问题,建立由一个食品生产企业和一个食品零售企业组成的Stackelberg主从博弈模型,在有无收益共享契约机制下,研究决策者的有限理性行为特征对可追溯食品供应链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无收益共享契约两种情形下,食品零售企业的公平偏好均对自身有利,对食品生产企业和可追溯食品供应链整体不利。在无收益共享契约下,食品生产企业的利他偏好对自身不利,但对食品零售企业和可追溯食品供应链整体有利;但在收益共享契约下,食品生产企业的利他偏好不影响追溯努力水平和可追溯食品供应链整体利润。收益共享契约下的追溯努力水平、企业利润和可追溯供应链整体利润均大于无收益共享契约情形,但都小于集中决策情形。  相似文献   

3.
政府、企业、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立基于信息共享的食品可追溯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明确相关部门责任。本文从食品可追溯系统的含义、特征、分类、应用等方面分析了食品可追溯系统的基本状况,研究了基于信息共享的食品可追溯系统的构架和技术支持体系,并探讨了其实施效果,为我国食品可追溯系统的完善与推广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酒业协会副会长、白酒分会秘书长宋书玉表示,在酒行业内推行追溯体系和安全责任人制度,已经挑选了北京红星和泸州老窖作为试点企业。近日,我国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预计今年年内出台的消息得到相关监管部门的证实。新《食品安全法》将加大推行食品可追溯制度以及质量安全授权人制度。婴幼儿配方乳粉、乳制品、肉制品、酒类(主要是白酒)等行业将率先推行可追溯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构建食品供应链管理、食品可追溯性体系建设和食品安全管理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以中国1 200家食品加工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从而得出结论:食品供应链管理对食品安全管理绩效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而是通过食品可追溯性体系建设来影响食品安全管理绩效。研究结论对于食品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信息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2013)(以下简称《规范》)。《规范》将替代《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1994),将于2014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实践证明,只有食品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卫生操作规范,才能生产出安全放心的食品。《规范》是食品生产的最基本条件和卫生要求,其将《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对食品生产过程管理的要求具体化,为实施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国内外可追溯系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了可追溯系统在D公司喷漆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相关利益者进行了分析,利用二维码建立了整套生产追溯平台。此喷漆产品质量追溯平台,不但帮助了D公司对产品生产步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对管控整个生产流程,改善生产效率及提高良率均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孙宝银 《质量春秋》2005,(11):39-40
1前言 ISO9001:2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标识和可追溯性做了阐述:适当时,组织应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使用适宜的方法识别产品;组织应针对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产品的状态;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组织应控制记录产品的唯一性标识。组织实施标识和可追溯性可以有效地防止产品的混用或误用,可以有效地追溯产品形成的历史记录和成因,为组织的系统管理和过程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但有的组织没有对标识管理引起高度的重视,对可追溯性缺少必要的唯一性标识,给组织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范围对食品安全的关注,食品可追溯性系统(food traceability system,又称食品溯源系统)的研究和建设,在各国政府的重视下得到积极推广为在全球范围内引导、推进和规范食品可追溯性系统发展,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分别制定了有关食品溯源原则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范珍 《物流科技》2012,(8):25-26
建立基于食品安全为首要目标的食品供应链管理十分必要。为此,应构建应对食品安全事故快速反映的信息共享平台,在供应链内部建立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提高食品供应链上企业的集约化程度,实施标识管理和可追溯制度,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1.
追溯系统是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能够推动安全放心的食品生产和销售.一个有效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和应用系统,对于危害问题源头的查找和产品流向的追踪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食品安全追溯的内涵及实现要素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当前已有的食品安全溯源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虹膜识别与编码技术的肉类食品可追溯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红科  赵林度 《物流技术》2009,28(10):103-106
在研究肉类食品供应链安全管理的基础上,确定肉类食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溯源关键信息,采用虹膜识别作为大型肉类动物个体鉴别的关键技术,构建了肉类食品可追溯源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并对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分析,系统采用虹膜编码与分割批号、加工批号相结合转化成电子编码储存于电子标签中的方式,实现活体与分割肉类产品的信息衔接.最后对国勾可追溯系统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20,(2):244-245
本文基于EPBFT算法构建食品安全监管可追溯体系,食品安全监管可追溯体系是一个软硬件综合系统,通过互联网平台或者手机等移动设备实现对食品采购、生产、流通整个周期的质量安全管理和相关信息进行查询。监管者和消费者可以通过食品包装上的标识信息回溯查询到食品生产流通到终端消费者所经历过的关键节点以及全流通过程。  相似文献   

14.
农业食品供应链的可追溯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袁康来  杨亦民 《物流科技》2006,29(9):121-123
产品及供应链活动的准确、及时的可追溯已成为影响食品和农业综合企业健康发展的一个新因素。本文主要讨论了农业食品供应链及其可追溯性的概念,可追溯系统的目的要求、类型和架构,用于可追溯系统的技术及其发展。同时,举文指出了有待后续研究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食品信息可追溯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平 《上海质量》2006,(10):68-71
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并日益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建立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是加强食品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将食品信息可追溯系统的功能应用到加工企业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中,并在该系统中,给出了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数据的范围、可追溯功能的应用、物料编码方法,论述了食品加工企业建立质量安全信息系统的意义与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我国食品可追溯信息有效传递机制的现状及实践基础上,提出关于农业合作社、食品公司、政府及农户的两阶段四方博弈模型。首先,食品公司、政府、农户展开有关食品可追溯信息的三方博弈,接下来,食品公司与农业合作社展开博弈,并应用委托-代理模型予以分析。根据食品可追溯信息对食品公司自身价值的高低和对市场经济以及社会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对食品可追溯信息进行分类,分析不同种类的食品可追溯信息主体的博弈过程,得出各主体的参与决策以及食品可追溯信息传递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媒体搜索     
《上海标准化》2007,(10):17-19
国家质检总局颁布《食品标识管理规定》,我国首个豆腐、豆浆国标有望明年出台,《超市现场加工食品经营规范》有望明年出台,饮料制造取水定额标准将出台新草案,《蚝油》国家标准正式获批……  相似文献   

18.
近日,南平市质监局联合福建省外经贸人才交流中心、方圆标志认证集团福建有限公司举办ISO22005:2007饲料与食品供应链的可追溯性培训班。该培训项目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拨专款援助设立.作为2010年开始在我国实施的全新标准.它是ISO22000系列关于食品管理系统的最新补充,为策划和执行食品可追溯系统建立了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从中、英、日、法、美、澳等国家食品安全管理的经验可以看出,对食品从源头进行监管并实行可追溯性管理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和国际食品贸易日趋扩大,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如疯牛病、口蹄疫、二恶英、禽流感、苏丹红1号等事件,促使国际社会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逐步加强。如何实现食品安全的全程监管,  相似文献   

20.
食品安全事故频发,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修订也在不断地加快。《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是规范食品企业生产行为,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的各种污染和食品工业实现生产工艺合理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基础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现结合《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卉£》对场所、环境、设备设施的要求,浅析糖果生产企业的厂房及车间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