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存高远     
《中国就业》2013,(8):68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  相似文献   

2.
八面来风     
《中国就业》2011,(7):60-63
白城市实施就业援助突破就业难点吉林省白城市在抓好就业工作的同时,把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放在首位,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使全市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得到妥善解决。紧抓就业援助月的契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年初以来扎实开展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送温暖为主题的就业援助月活动。活动期间,集中帮扶就业困  相似文献   

3.
《中国就业》2013,(2):4-6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就业》2008,(9):4-4
张德江在谈到就业时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落实和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一手抓扩大就业,一手抓失业调控,继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制度,加强职业培训,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不断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
《中国就业》2013,(3):8-9
第一部分——年度重大事件观点选粹: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要贯彻落实好这一精神,就必须根据当地的区位优势,对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转移就业的农民工,以及就业困难人员的"三大就业困  相似文献   

7.
李迁  李文革 《中国就业》2014,(12):38-39
正面对复杂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从2013年以来,山东省菏泽市对就业创业政策进行了总结评估,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劳动者的现实状况、服务需求、就业意向等自身特点,探索建立三级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下发了《关于构建"三级就业创业体系"的意见》,着力打造就业创业服务"升级版"。"三级就业创业体系"的内涵"三级就业创业体系"是指急需型就业、双需型就业、特需型就业和创业。是根据菏泽不同就业群体的就业需求,分类实施就业政策措施和服务,推  相似文献   

8.
谢瑗 《中国就业》2013,(1):30-31
中国的青年就业问题,在现阶段主要表现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尽管相对于一些失业率较高的国家而言,中国的青年就业状况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但是仍然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主要表现为总量压力持续加大和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对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要位置,特别是将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陆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具有较大扶持力度的政策,并通过加强职业培训、就业见习、就业服务等一揽子措施,积极促进有就业愿望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9.
出台就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积极出台包括促进就业补助等一系列就业优惠扶持政策,充分发挥该区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同时,积极引导鼓励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帮助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通过就业见习扩大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0.
灵活就业是当前我国就业的重要方式之一,扩大灵活就业的途径,引导就业人员选择灵活就业对于缓解我国就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灵活就业的界定及类型,灵活就业存在的问题(以陕西省为例)的考察,旨在探索建构我国灵活就业的法律机制,以从法律制度上推动灵活就业的发展,切实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权威发布     
《人力资源》2013,(8):6
人社部:提高服务业就业比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近日表示,在经济增速相对放缓背景下继续增加就业规模,特别要提高服务业就业比重,稳定制造业就业比重。他表示,解决好就业问题,前提是要保持必要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里,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这个压力主要集中在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等三个方面。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必须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相似文献   

12.
就业期望偏差可以很好地透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所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地区、就业行业,以及就业起薪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期望和实际之间的偏差,这反映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结构性问题和就业质量问题。基于此,就业期望偏差信息可用于引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控和改进高校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为就业困难群体“说三道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就业》2010,(10):1-1
近期,纷至沓来的就业优先、绿色就业、延迟退休、“农转非”与“非转农”、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亚太经合组织部长级会议等新闻热词,不约而同地反映出我国当下就业工作的一些热点、难点和焦点。新的就业形势下,《中国就业》理当进一步聚焦就业主题,直面就业现状,服务就业对象,宣传就业重点,彰显就业辉煌。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仍然很大,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促进就业的形势依然严峻,保持就业局势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因此,要把就业更加充分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自主就业体现了劳动者在就业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选择就业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就业》2013,(11):9-10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的战略要求,明确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新时期就业方针,为当前的就业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就此,南京市于今年7月制定下发了《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意见》。该《意见》,就南京市而言,为积极构建形成劳动者稳定就业、创业就业、平等就业、素质就业、体面就业"五位一体"的就业工作新格局,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就全国而言,作为首个由省会城市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专门文件,引起了广泛关注。《意见》主要包括8部分17条,涉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等人群就业创业。其中,提出的多项就业创业补贴政策尤为亮眼。本刊对《意见》主要内容及亮点部分进行摘录。  相似文献   

16.
正加强灵活就业人员公共就业服务,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就业质量,有利于发挥市场就业的引导作用和劳动者自主择业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更新就业观念、缓解城乡就业压力、实现充分就业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解掌握吉林省城镇灵活就业基本状况,我们组织开展了城镇灵活就业情况抽样调查,分析了现阶段灵活就业的基本特点、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基本特点采取抽样调查方式,重点调查了灵活就业人员基本情况、就业去向、收入情况等几个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正推动就业政策落实,实现就业工作目标,公共就业服务的作用举足轻重。宜昌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牢牢把握就业工作的新机遇、新要求,把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助力特大城市建设作为工作新目标,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积极就业政策,统筹城乡和各类群体就业,全面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打造中西部就业创业高地!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不仅为我们做好新时期的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全体就业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人们对就业状况和就业问题的关注日增,就业景气指数逐渐成为一个焦点。对就业景气指数拥有价值判断的要求,是人们关注自身利益和社会命运的集中体现。就业景气指数是全面反映就业状况,并具有可比性的就业测量系  相似文献   

20.
李奕 《中国就业》2014,(4):38-39
正重点群体就业,是长期以来困扰就业工作的难题,也是就业工作的重点。党的十八大,对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提出了明确的目标: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内江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利用"职业指导师"理论,并结合工作实践,通过调查研究,分析重点群体就业问题,并以此提出具体可操作的办法,以促进重点人群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