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经济理论表明:农村劳动力人口的减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其转化的程度和水平是标志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和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其主要推动力来自于农业和工业生产在技术方面的不同要求和劳动力收入的不同预期。因此,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经济运转的内在机理、减少农业资本流动的限制性、发挥区域经济的聚集作用、加大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等,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包容性财富指标核算中国海洋财富价值,从区域比较的视角,分析中国沿海各地区海洋财富的区际差异和区域海洋财富结构变化。研究表明,中国沿海各地区海洋发展可持续性较弱,地区间海洋财富规模差距较大。沿海各地区海洋生产资本和海洋人力资本所占比重稳步提升,尤其是知识、技术等资本,在海洋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增强。但各区域海洋自然资本价值在海洋财富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为实现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沿海各地区需加强对自然资源保护力度,重视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同时,针对沿海各地区海洋财富构成差异,各地区还应根据自身海洋资本资产构成,充分挖掘优势海洋资本资产价值,促进海洋不同资本间协调和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吸引外资、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等方面,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本文利用Eviews软件对相关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从经济增长、资本形成、贸易和就业四个方面,考察石河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兵团经济的整体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达州市民营资本发展的制约因素,机遇的分析认为,作为一个欠发达的,以农业为主的区域,要实现经济腾飞,必须以发展壮大“亲农”的产业化民营资本为动力,提出了发展壮大民营资本理论上可依,实践上可行的战略措施,对西部边远地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吸引“人才资本”与吸引国外资金资本同是发展区域经济的基础,但许多令人称道的大企业,对“人才资本”的吸引相对滞后。为发展区域知识经济,本文试从吸引人才资本方面谈点意见。   一、人才资本发展现状   目前,人类正处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过程中,这场变革的主要标志是社会赖以生存的战略资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工业社会里,钢铁、汽车等传统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其战略资源是物质资本。到信息社会,微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是智力密集型的工业,其战略资源是人力资本。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时期,人力资本的发展受制于经济的…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联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节点分析、线路分析、经济联系作用量分析,对江西省各级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联系进行研究;江西省区域空间结构正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南昌市是其唯一的经济增长极;江西省内其他区域中心城市都与南昌市的经济联系最密切,但是其他区域中心城市之间的经济相互联系不强;提出大力推进南昌市和"昌九工业走廊"经济的发展,促使江西省区域空间结构逐步向工业化成熟阶段演变。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河南省域出发,利用1996~2005年数据对河南区域差异状况做了重点分析,包括区域经济差距衡量指标的确定,10 年间河南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分析,和2005年各地区之间的差异现状,得到的结论是:绝对差异不断增大,相对差异呈波浪式增加,总体差异水平在不断扩大,并利用SPSS11.5软件把2005年各地区分为经济发达区、发展区和欠发达区三类,最后阐述了区域经济差异产生原因,并提出了河南区域经济发展对策及建议,以期为决策者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温州模式和苏州模式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地方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的特点所创立的适合本地经济快速发展的模式.本文从民间资本的发展角度出发,通过对温州模式与苏州模式的典型特征、民间资本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揭示民间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发达地区创新人才集聚的驱动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索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机理,我们不难发现,区域经济越发达,越能吸引各类人才包括创新人才;区域经济持续发展与创新人才集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构成了区域经济稳步发展的助推器。在知识经济时代,区域经济的发展将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而创新的根本则取决于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因而,国际间、地区间人才转移、智力流动和人才集聚将不断增强,创新人才区域性集聚的驱动力量越发显现。创新人才区域集聚与区域性系统要素间的耦合关系人才是生产力要素中最重要和最活跃的要素,具有收益递增的特点。而创新人才的空间集聚,使经济…  相似文献   

10.
用聚类分析法评估区域经济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论述了聚类分析的原理,并使用它分别对区域水资源和区域经济进行了实证研究,这对评估区域自然资源和区域经济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理论是研究生产资源在一定区域优化配置和组合,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区域经济理论的产生、发展为主线,围绕该理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代表性观点进行归纳、总结梳理,并进行简单评论.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应当与区域经济的要求联系起来,选择最需要的专业,探索新的办学模式,解决好学校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之间的"无缝对接"问题,构建更加适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提高职业教育在社会的地位,拉动与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江苏沿江制造业发展的思路、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紧抓国际机遇 重塑开放开发观念 沿江开发已成为江苏经济发展近阶段的重点,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将产生重大影响。推进这一地区的开发,接轨上海,迎接全球新一轮产业与资本的转移,建成世界制造业基地,将有助于培育整体竞争力较强的大经济区域和世界级城市群,形成新的增长极,带动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提高整体的国际综合竞争力,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探索和积累经验。因此,实施沿江开发战略,是全局性的战略举措,也是跨区域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4.
政策资源配置对区域经济收敛与经济增长存在重要作用,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1999~2020年31省市面板数据,构建系统GMM模型验证政策资源配置对区域经济收敛及经济增长的效应,并进行稳健性分析。研究表明:转移支付配置、税收配置、政府投资配置等对区域经济收敛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正向效应。其中,转移支付更利于西部与东北地区;税收配置更有利于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但不同配置方式的效应存在异质性。据此,提出对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区划,可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农村区域产业布局和农村区域经济协作服务。农村经济区划是对农村经济区的客观反映,属于经济区划的分支,与以往农业区划有很大区别。农村经济区本身是由经济引力作用场、农村地域和经济网络三要素构成的。现有农村经济分区的指标、方法正在不断完善,不同地区也应各有所侧重。此外,在农村经济区划的整个过程中,都应加强对农村区域经济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如何合理规划区域经济布局,采用什么样的区域经济政策,怎样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机制等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兵团区域经济的合理布局进行探讨,以期摸索出适合兵团特点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7.
田婧 《农业经济》2022,(3):143-144
自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以来,绿色发展与经济发展被提到了同等高度,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被摆在了更重要的位置。农业旅游作为农村地区最繁忙的业务类型之一,对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都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这也契合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本文首先分析了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农业旅游开发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旅游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与社会现象,它的存在和变化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都产生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选取14项指标组成的区域经济差异评价指标体系,以地级市为区域单元,采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法及加法合成模,定量综合评价了湖南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并进行了比较分类;提出了解决区域经济差异问题、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区域经济差异内涵出发,构建了由18个指标组成的区域经济差异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法及加法合成模型,对山东省17个区域的经济差异进行了定量评价比较,得出了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的结论;从如何完善多层次的区域城市网络体系,发挥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如何调整区域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如何促进发达区域与不发达区域共同发展等3个方而,提出了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普遍存在着区域经济差异问题,为了缩小区域经济差异,许多国家都进行了实践活动。与此同时,学者们相继对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本文主要以国内外对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为评述对象,分别从研究的区域单元、研究区域经济差异采用的指标、测算区域经济差异的方法、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趋势这五个视角进行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