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湖泊湿地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基础,具有许多生态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合理开发和利用湿地资源是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针对武汉月湖的水体污染问题,围绕城市受污染水体的生境改善、生态系统结构优化与系统稳定等问题,开展水生植物定植、湖滨人工湿地、藻类控制、受污染底泥修复等水质改善技术的研究,并相应建设示范工程对月湖湿地进行管理和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因水葫芦的泛滥生长造成江河湖泊严重污染的事实不断见诸报端。白莲河水库因水葫芦滋生,每年网箱养殖户损失惨重,有的甚至基本无收;据报道,云南昆明为治理滇池里的水葫芦,近几年已花费了40多亿元;武汉市东湖、月湖、墨水湖等水面过去盛产鱼虾,近年因城市生活污水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及水葫芦等生物泛滥生长,每年死亡的鱼类在50万公斤左右,可见水葫芦的危害是相当大的。近几年湖北英山、浠水、罗田县人大及政协代表纷纷提出议案,要求加快整  相似文献   

3.
转变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式,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转型,是经济新常态下国土资源领域新趋势的迫切需要。本文以武汉市为例,通过梳理武汉市土地资源特点,分析当前武汉市土地资源开发面临的挑战主要有5个方面:(1)土地资源禀赋不足,耕地保护形势严峻;(2)建设用地规模快速增长,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3)建设用地低效利用,土地集约水平有待提高;(4)城乡发展不均衡,城镇内部建设用地结构失衡;(5)生态用地日益减少,生态承载问题凸显。基于现状特征和面临的挑战,武汉市围绕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模式转变开展了一系列的创新与探索,本文对此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坚持规划引导是统领、坚持底线思维是约束、坚持内涵发展是方向、坚持刚柔管控是抓手。  相似文献   

4.
家庭农场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需要,也是促进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的需要。武汉市作为全国第一批进行家庭农场的试点,其"连片开发、示范带动"的模式使得武汉市近郊区家庭农场飞速发展。分析了武汉市近郊区发展家庭农场的有利条件和发展现状,同时探究了武汉近郊区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武汉近郊区家庭农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网事     
<正>"贫富混居""一房难求、贫富悬殊",可算当前两大社会顽疾。而武汉市出台一举措,则将这两个问题一网打尽。近日有报道称,武汉市今后无论开发什么楼盘,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在城市建设空间规划中的应用,选取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两项自然要素,粗略估计武汉市水土资源可承载的人口规模,结合土地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和再开发潜力评价,以区县为单元进行武汉市建设空间优化研究,为城市发展战略制定和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山寨ATM机     
《农村工作通讯》2010,(13):46-46
“一房难求、贫富悬殊”,可算当前两大社会顽疾。而武汉市出台一举措,则将这两个问题一网打尽。近日有报道称,武汉市今后无论开发什么楼盘,都将采用富人与穷人混居的方式进行。因为若成片开发经适房,往往处在城市边缘地,交通等生活成本使低收入百姓难以承担,特别是在客观上造成“富人”与“穷人”被隔离开采,在社会心理上也可能造成隔阂。近年来,  相似文献   

8.
杨俊雄  张雄 《中国土地》2022,(10):40-42
本文通过梳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背景下片区开发方案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湖北省武汉市的实践,提出片区开发的运作思路和空间规划实施路径,为规范化、标准化编制片区开发方案、保障规划引领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武汉市乡村休闲游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一定的基础,但产品开发体系尚不完善。在武汉城市圈背景下,武汉市应依托其发展基础,从乡村休闲游产品演化路径出发,将乡村休闲游产品体系拓展方向放在不断完善观光游览型乡村休闲游等八个方面,同时应加大典型项目培育力度,搞好重点客源市场开发,着重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城镇化发展进入到守底线、重质量、优结构的转型期。中央提出"划边界、守红线","一张蓝图干到底"的总体思路,将空间资源统筹管理上升到新的历史高度。2014年,武汉市被国土资源部、住建部先后确定为全国首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城市开发边界试点城市。为积极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统筹空间资源管控,提升城乡治理水平,武汉市在全国率先完成了生态红线、城市开发边界、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三  相似文献   

11.
正核心提示我国大城市正进入"存量发展"时代,盘活存量土地成为保障未来用地供给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武汉市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探索实践为例,在分析其主要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再开发的发展设想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2.
地处上海市西南、黄浦江上游的松江,历来被视为上海历史文化的缩影,素有“衣被天下”、“华亭”的美誉,曾经是上海发展的见证。而今,松江依托上海市的工业、外贸、金融、信息、人才等优势,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外向经济。弹指一挥间,古城换新颜:从佘山月湖景区到出口加工区,  相似文献   

13.
发展股份制开发大水面武汉市畜牧水产局王城柏武汉市湖泊众多,水面宽广,仅千亩以上的大中型湖泊就有86个,共计96.9万亩,占全市可养水面的54.5%,这些大中型湖泊水浅、湖汉多,水温适宜,饵料丰富,宜于发展渔业生产。但是,由于湖泊水面大,多屑于跨界湖泊...  相似文献   

14.
城市规模的外延型扩张使得产业和居住区在城区外围形成新的功能分区,有主导产业开发在前、后期住宅跟进的开发区,也有住宅开发在前的。结合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本文以武汉市为例对主导产业与房地产之间的发展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工业与商业和居住配套是互为支撑的,无论是在怎样定位的产业区,其住宅和劳动场所相对平衡才合适。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由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武汉市名优茶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市、区林业部门创制和开发出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名牌产品,如青龙山龙井、株山银峰、江夏碧舫、双凤剑峰、双凤银毫、翠湖毫绿、洪山银芽、玉屏银剑等,分别获中国农业博览会、国家农业部、林业部、省农业厅和林业厅颁发的金、银、铜奖。名优茶开发促进了茶叶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从而极大地调动了茶农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叶的生产积极性。武汉市名优茶开发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整个茶叶产业的发展,与浙江等先进地方比,存在着明  相似文献   

16.
发挥优势促进武汉市渔业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渔业是武汉市农业中最具有优势的产业之一,其发展对武汉市农业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研究武汉市渔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越来越引起重视。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基于RS和GIS技术手段,分析了1991~2005年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幅度与单项土地利用类动态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1)武汉市在1991年至2005年间,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武汉市的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大幅度减少,建设用地的面积迅速增加,水体和绿地的面积变化保持稳定。(2)经济增长是影响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最主要因子,其次为人口增长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武汉市经济开发区生态完整性评价为基础。通过对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研究,表明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在结构上、区域分布上、经济效益上有明显的特征,为合理利用、开发、整治和保护土地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利用供销合作社网络完善武汉市农产品流通供应链体系,文章对供销合作总社近10年来的销售业绩进行提取分析,结果表明:供销社是流通领域中符合体制内运作的重要组织,在农产品流通领域中是解决"买难"、"卖难"的可行性方案,是符合农民利益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路径;创建以供销合作社为核心的农产品交易体系,必将对武汉市的农产品流通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供销合作社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所形成的品牌效应将对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完善有着直接的正向促进作用。以供销合作社作为研究视角,并提出基于武汉市供销合作社的农产品流通系统需要从建立农产品加工生产专用服务体系、加快供销合作社的农产品流通速度以及合理开发农产品流通电商营销渠道等3个方面入手,减少不必要的生产销售环节的同时,加强各供销合作社的合作规模,以切实建立起便利惠民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实现再生产环节中农户经济权益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农科院果茶蚕桑研究所是湖北省从事果树、茶叶、蚕桑综合研究的唯一省级专业科研机构,地处武汉市江夏区金水闸,在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农业园设有分部。该所现有科研设施齐全,试验基点完善,人才结构合理,地域优势明显,具备较高的研究和开发水平。主要从事果树、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