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结合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基于2000-2007年中韩农产品进出口数据,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水平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韩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中韩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并从加大技术投入、形成规模经济等角度提出了发展我国与韩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产业内的中俄农产品贸易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俄罗斯是国际农产品贸易的重要参与国家,随着两国农产品进出口额的快速增长,两国农产品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不断加强,产业内贸易正成为中俄农产品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1996—2015年中俄农产品贸易数据,运用GL指数、GHM指数、FF指数和N指数测算中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和结构结果表明,中俄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整体农产品、各类农产品及主要农产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为辅;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结构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较少;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和均值呈不断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很大冲击,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一直是按比较优势原理来发展农产品对外贸易的,而我国大多数农产品相对许多发达国家而言并没有比较优势.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1998~2005年我国农业产业内贸易的整体水平、各类和各章农产品的Grubel-Lloyd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贸易整体上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且产业内贸易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贸易的增长仍是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为主,但产业内贸易的作用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中国与东盟在2003~2012年的农产品双边贸易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一些产业内贸易指数工具的测算(如G-L指数、Brti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ThomMc Dowell垂直型和水平型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探讨了中国与东盟成员国之间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整体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但总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增量主要是垂直型的产业内贸易拉动的。同时,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对农产品贸易提出了取长补短、深化农产品加工、加强与外界交流合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美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产业内贸易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和出口产品分散度指数,对中美农产品贸易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中美两国农产品贸易潜力较大,两国应本着互惠互利原则调整农产品贸易政策,使农产品贸易取得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相对贸易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了中国和巴西农产品贸易的特征,并通过市场占有率和排名、贸易强度指数、贸易相似度指数对巴西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及竞争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巴西农产品相对贸易优势明显,中巴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强,两国农产品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文章最后对中国与巴西未来的农业合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 ,利用现有统计数据 ,分析了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产业内贸易的整体水平和现实结构。本文得到的结论之一是我国农业产业内贸易的总体水平较低 ,表明我国农业仍旧是按照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参与国际贸易的 ,今后我国应该丰富农产品品种、发展农业规模经济 ,以扩大农业产业内贸易的比重 ;结论之二是我国农业产业内贸易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方式为主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相对较小 ,表明我国农产品需要进一步提高质量和科技含量。我国农产品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与总体产业内贸易走势趋同 ,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与总体产业内贸易走势经常不一致的现实进一步佐证了该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就产业内贸易在中国与日本、中国与韩国双边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了实证研究。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中日双边农产品贸易呈现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的特征,中韩双边农产品贸易则受到产业内贸易的明显推动,特别是在中国从韩国的进口上。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由于中国与日本之间发展水平的差距远大于与韩国的差距,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在中韩之间发生。测算的G-L产业内贸易指数表明,中韩之间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强度较高,并且呈现上升趋势,这间接验证了上述发现。从三国现状来看,仅中国具有发展加工型农产品出口的条件,这对三国之间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构成限制。推进三国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特别是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将会改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环境,使其成为推动三方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澳大利亚、中国与新西兰农产品贸易特征及相似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集中率指数、赫芬达尔指数、相对贸易优势指数等方法,对中国与澳大利亚、中国与新西兰农产品贸易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增长潜力巨大、贸易的产品集中度高、产业内贸易程度低、明显互补是中国与澳大利亚、中国与新西兰农产品贸易的共同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贸易的产品相似度指数对中国与澳大利亚、中国与新西兰农产品贸易的产品结构特征进行比较,发现中国农产品对澳大利亚、新西兰出口的产品相似度指数较高,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而中国从澳大利亚、新西兰进口农产品的产品相似度指数则较低,并且在不断下降,本文也探讨了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采用GL指数和Bruelhart and Dublin指数及Greenaway 标准对1995年~2008年间中日韩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特征进行测算的结果表明,中日韩之间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整体上较低.而这意味着三国FTA的调整成本将较高,三方应为发展农业产业内贸易做出努力,以推进三国FTA.  相似文献   

11.
借助贸易互补性指数、出口相似度指数、贸易专业化系数对2001-2012年双边农产品贸易关系、贸易互补性质进行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强,吻合度都较高,产业内互补与产业间互补并存;双边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先增强,再下降,后又增强的趋势,占领国际市场的竞争仍然激烈。双边应谋求在加强互补性的基础上实现农产品贸易的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贸易是闽台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分析了闽台农产品的发展现状及基本特征,并以2000~2010年为研究周期,从竞争力比较分析和产业内贸易相关指标分析两个角度,定量定性相结合分析了闽台农产品贸易结构特征.研究结论表明闽台农产品贸易各有不同资源优势,为贸易互补奠定基础,在贸易中同时存在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两种形态,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为主,反映了闽台农产品在质量和技术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贸易状况时于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减少一体化过程中的阻力.本文从整体和分类两个层面和以静态、动态以及结构三个角度分析中日韩三国间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表明中国与日韩之间农产品贸易方式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日韩闻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中日、中韩之间的贸易变动主要是由产业间贸易引起的,且以技术差异为特征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  相似文献   

14.
中日韩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产品贸易状况对于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发展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贸易水平。本文根据对中日韩三国间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的深入分析,认为中国与日、韩间农产品贸易方式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日本与韩国间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有上升的趋势,而后进一步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比较优势、贸易壁垒、经济水平等因素,最后建议应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区谈判入手,改善农产品贸易状况。  相似文献   

15.
论文运用G-L产业内贸易指数、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Thom McDowell水平、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东盟水产品产业内贸易数据进行测算和分析显示,双边水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呈增强态势,贸易结构互补性较强。从长期来看,双方贸易将呈现由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向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转变,在国际贸易中将由目前互补格局向竞争的态势转变。  相似文献   

16.
中国茶产品产业内贸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产业内贸易测算指标Gruble-Lloyd指数、Thom指数和Thom & McDowell指数对中国茶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表明:中国茶产品产业内贸易有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两种形式,其中产业间贸易占主导优势。产业内贸易方式主要是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但目前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有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文章利用2004—2017年乌鲁木齐海关数据,研究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互补性及影响因素,挖掘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潜力,为进一步拓展双方农产品贸易提出建议。方法 采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规模总体处于增长态势,但贸易联系紧密度不高;中国新疆以出口水果、蔬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为主,哈萨克斯坦主要出口畜产品、棉麻丝等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农产品贸易整体属于产业内贸易,在九大类细分农产品领域存在各自竞争优势,双方贸易需求基本没有重叠,互补性较强;双方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农产品贸易联系紧密程度、空间距离等是影响农产品双边贸易的重要因素。结论 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潜力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双方贸易潜力提升幅度明显。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中国木质家具的贸易状况,利用GL指数、Bruelhart指数和IIT指数对中国木质家具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木质家具贸易存在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2种模式;其中产业间贸易占主导地位,产业内贸易目前维持在很低水平;产业内贸易规模不断增加,发展速度很快。  相似文献   

19.
中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对中泰两国1996-2003年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表明,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贸易结构呈现出很强的互补性。但是,2002-2003年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变动主要是由产业内贸易引起的,且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这一变化是否会成为今后的主导贸易形式尚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20.
中俄两国在农业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上存在巨大差别,但经济互补性很强,经贸合作前景相当广阔。中俄农产品贸易的动力主要得益于双边不同的农业资源禀赋和劳动力成本差异,故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中俄两国应充分利用双边地缘优势、友好关系和WTO贸易平台,深刻挖掘两国在农产品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推进农产品产业间贸易深入发展和贸易模式由产业间向产业内的逐步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