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宁:"3+1"循环经济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冬 《环境经济》2005,(1):20-27
作为我国率先进行循环经济建设试点省份的辽宁,其循环经济推行的是“3 1”模式:即大.中、小循环和资源再生产业。辽宁省政府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开展循环经济,形成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使辽宁老工业基地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率先进行循环经济建设试点省份的辽宁,其循环经济推行的是“3+1”模式:即大、中、小循环和资源再生产业。辽宁省政府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开展循环经济,形成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使辽宁老工业基地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环经济的提法虽然近年来才被广泛应用,但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古今中外皆有。我国东南沿海九百多年前出现的“桑基鱼塘”模式、甘蔗渣作为造纸原料的生态工业雏形,均体现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内涵。发展循环经济没有固定模式,要因地制宜,创造性发挥聪明才智,通过物质代谢或产业共生延伸产业链。例如,从设计开始,按照生态工业理念或“零排放”思想设计工业园区,或对一个企业可以变成“原料”的废物进行产业共生,或有一块可供开发形成具有产业联系的地区,或根据物质和能量出发进行产业联网,或对一个园区进行再设计等,这些都…  相似文献   

4.
《经济视角》2005,(8):12-15
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市场驱动为主导的产品工业向以生态规律为准则的绿色工业转变的革命。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有限的资源为代价,正在成为东北地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循环经济在振兴过程中已经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走上一条绿色的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5.
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要构筑经济特区中心城市,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面推进海湾型生态城市建设的进程中.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立足点,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探索一条“厦门模式”的特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模式下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粗放型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我国现阶段建设发展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本文着重在推动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城市垃圾处理产业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以求引起更多的人对城市垃圾处理问题的关注,从而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把城市垃圾处理早日纳入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国内一些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模式初显,但多数循环经济产业层次低,产业链条短,资源综合利用率不足,应积极加强循环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探索更加积极有效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从而推进资源节约和生态友好型社会建设。河北省迁安市是典型的钢铁资源城市,本文以该市的循环经济发展为例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从资源循环利用、企业清洁生产到目前的生态企业、生态产业园区、社会循环经济系统等理论和实践模式,已成为"科学发展"和新型工业化的主要发展模式。国家推进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和城市对区域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石河子市和天业集团作为国家循环经济的试点,其发展模式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从经济学的观点看,循环经济是指产品消费之后资源的再循环再利用的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涉及到资源节约、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等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0.
略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的构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循环经济”一词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直到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潮流的近几年,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了“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线性经济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的严重威胁,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加紧了循环经济的研究。然而,循环经济是在研究工业生态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因此,目前的研究多见于工业生产领域,对生态城市、生态省等建设领域也有所尝试。对于环境依托型的旅游产业如何构筑循环经济体系,研究还不多见。本文根据旅游业的特点就如何构筑旅游循环经济体系进行研究,为旅…  相似文献   

11.
部委声音发改委:循环经济理念将贯穿"十一五"规划7月21日从国家发改委获悉,循环经济的理念将贯穿到“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中,无论是规划纲要,还是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都将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突出位置。同时,循环经济理念还将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基地改造。国家发改委将研究提出循环经济法律法规框架和《循环经济促进法》立法建议,加快循环经济相关法规的制定工作。卫生部: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避让饮用水源保护区卫生部与国家发改委共同组织专家制定了《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2.
高艳春  孙国锋  刘静 《生产力研究》2006,(6):182-183,194
环境污染、生态恶化、产品低附加值的工业生产方式局限性,归根到底是由传统经济的工业生产方式,即“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生产模式造成的。超越这种工业生产方式局限,必须把建设循环经济纳入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战略进程中,树立循环经济理念,确定新型的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生态问题与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和产业布局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态工业就是生态型产业系统或链网式生态经济结构,通过它把各个产业部门联系起来,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并把“污染物”消除在工业生产的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4.
论生态文明观下我国产业的生态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观的超越,代表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新升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尊重生态规律,能缓解资源供给与经济需求之间日益趋紧的矛盾,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推动产业生态化转型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突破口。当前,为推动我国产业的生态化转型,需不断健全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实施鼓励生态化转型的产业政策,推行并完善绿色GDP政绩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5.
张家港市在先后获得“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等60多项国家级荣誉后,在全省又率先启动生态市的建设。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型社会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一体两翼”;按照“3R原则”正在构织企业、产业之间的循环链条,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迅速腾飞。  相似文献   

16.
发展“城市矿产”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发展的重点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领域和重要的研究课题.在此背景下,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城市矿产”必将得到大力发展.文章首先介绍“城市矿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通过对发达国家“城市矿产”的模式的分析,给出我国现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我国铜资源消耗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给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大陆桥视野》2006,(6):42-43
在大力发展纺织、食品建材、现代农业装备、电力能源等产业的同时,八师石河子市始终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师市工业经济呈现高速稳定的发展态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北工业园、西工业园作为发展工业的高地,围绕“绿色产业区”定位,已经建设成为棉纺织、绿色食品、农业装备等产业的聚集地。按照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的要求,把北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以氯碱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的生态工业园。对西工业园的老工业企业实施优化重组、嫁接改造,实现了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观的超越,代表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新升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尊重生态规律,能缓解资源供给与经济需求之间日益趋紧的矛盾,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推动产业生态化转型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突破口.当前.为推动我国产业的生态化转型,需不断健全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实施鼓励生态化转型的产业政策,推行并完善绿色GDP政绩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9.
2002年3月,贵阳市政府作出了将贵阳市建设成为全国首个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重大决定。4月,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在韩国汉城召开的中日韩三国环境部长会议上,将贵阳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推荐为国际合作项目。5月,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准贵阳市为我国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试点城市,命名为“中国环保一号”项目。贵阳市市长孙国强介绍说,根据循环经济的思想,贵阳市将老城区和新城区定位为“双中心”模式,二者紧密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分工又合作,共同构成现代化的新都市。孙国强认为,“零排放系统”就是循环经济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为此,…  相似文献   

20.
《经济视角》2009,(4):20-20
吉林省白山市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结构,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打资源牌,走特色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动传统资源型产业向接续替代产业转型;“两高一资”产业向循环经济产业转型。培育壮大冶金、人参、健康和现代医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