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森林生态效益经济补偿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森林生态功能的经济补偿是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本文对生态公益林经济补偿中的补偿办法、补偿制度、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从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理论角度出发,分析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必要性;同时,运用博弈论理论和方法,模拟现实中各方的行动策略和得益,构建生态补偿政策下生态保护实施者与受益者之间的博弈模型。通过分析均衡结果,以验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否安排有效,进而探讨如何建立与完善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4.
森林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方面有着巨大的生态效益。然而。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得森林资源遭到极大的破坏。在森林生态环境状况逐渐恶化的今天。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成为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以生态效益为主导功能的生态公益林,为社会提供了“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需要公共财政的支持与调节。但是,由于公共财政政策本身存在着缺陷,需要我们优化单纯通过公共财政进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途径,加强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跟踪,逐步启动国内的碳汇贸易,以适应国际森林碳汇贸易市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7.
8.
国外利益公共补偿的实践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补偿是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市场经济发展暴露出来的缺陷和政府对经济干预导致的政府失灵,使个体与个体之间直接的利益补偿由于补偿界定的困难和信息成本太高而不可行,因而提出了利益公共补偿的要求,依靠政府由政府代理实施利益补偿,即公共补偿。西方国家的利益公共补偿的实践主要有英国的济贫法、美国的肯定性计划、韩国的新村运动。深入研究这些国家的补偿经验,对于我国目前的利益补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利益补偿是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市场经济发展暴露出来的缺陷和政府对经济干预导致的政府失灵,使个体与个体之间直接的利益补偿由于补偿界定的困难和信息成本太高而不可行,因而提出了利益公共补偿的要求,依靠政府由政府代理实施利益补偿,即公共补偿。西方国家的利益公共补偿的实践主要有英国的济贫法、美国的肯定性计划、韩国的新村运动。深入研究这些国家的补偿经验,对于我国目前的利益补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目前正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为了鼓励全社会人都参与到森林生态保护中,并积极地进行森林培育,就要对提供森林生态效益的人给予一定的补偿。那么,对森林生态效益运用经济杠杆来衡量,就成为目前学术研究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针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问题进行研究,着眼于现状的分析,提出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需要根据具体实施情况而不断地完善,以便为后续的相关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论文针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森林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旨在解决森林生态服务的公共物品属性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森林生态补偿已在我国开展多年,并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森林生态补偿不应仅仅看作一种纠正外部性的手段,还应从生态资本的角度,探讨森林生态补偿的战略意义,充分挖掘森林生态补偿在保障森林生态服务总量不减,增量增加层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偿标准是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研究中的难点、重点和关键问题。对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补偿标准影响因素的研究、补偿标准计量方法的研究、补偿标准依据的研究、补偿标准计量的研究和分类、分阶段补偿标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我国以天然林保护工程为主体的公益林自1998年开始至今,在很大程度上保护并改善了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森林资源和水资源。但天然林保护工程对公益林的整体补偿相当低薄,这也是目前公认的一个政策上的重大缺陷。针对这一缺陷,从理论上提出了生态效益的补偿及其估值的依据,梳理了国外生态效益估值的常用方法,分析了我国以天然林保护工程为主体的公益林生态效益及其估值的现状,并且根据现状给出了初步的政策建议,其主要目的是使受影响的农民及村集体能够得到更高更合理的补偿。  相似文献   

14.
公益林生态补偿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钦  魏远竹 《技术经济》2007,26(4):82-84128
首先,运用福利经济学理论论证了公益林生态补偿能够促进公益林保护从“非帕累托改进”转化为“帕累托改进”;其次,运用产权理论论证了我国公益林产权残缺、界定困难、得不到有效保护,政府应当在明晰公益林生态产权的基础上,制定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促进产权收益实现;最后,应用公平理论论证了我国公益林保护存在不公平现象,必须建立公益林保护费用公平分担机制,促使受益者对受损者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区际生态补偿制度之构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区域之间通过固有的地域联系发生环境关系而产生区际问题,要解决区际问题,应当建立区际生态补偿制度,设立区际生态补偿基金,明确补偿主体、资金来源及其管理分配方式。区际生态补偿制度蕴涵了公平的法律理念和良好的制度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公益林生态服务市场补偿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论述了公益林生态服务市场补偿政策的理论依据,认为政府政策创新是公益林生态服务市场补偿的基础,政府应制订公益林生态服务交易制度,明确规定公益林生态服务的权利和义务;并且提出政府要规定企业二氧化碳的排放标准和公益林水文生态服务补偿主体,制订自然保护区配额交易政策等。  相似文献   

17.
跨区域资源调配与生态补偿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补偿通过协调区域间的资源流动和利益再分配,成为协调区域间发展的研究热点。生态补偿建立在跨区资源调配与生态补偿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将产生生态负外部效应的行为部分收益补偿给产生生态正外部效应的行为损失,即将社会经济子系统的部分收益反补偿给环境子系统,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生态补偿的运行机制包括三个行为主体:资源开发者、资源受益者和第三方资源管理与协调者,其中,第三方起着关键性作用。按照资源级差理论,采用机会成本和治理/恢复成本为补偿依据,对流域内/间水生态补偿的运行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主体功能区划下的新型生态补偿措施:工业排放配额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十一五"规划中主体功能区划的提出,从开发保护的角度看,国土被划为开发类和保护类功能区,由于各自主体功能不同引发公平问题:保护类功能区为保证生态质量放弃大量工业发展机会,开发类功能区却同享经济发展成果与优质生态服务,应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借鉴以往生态补偿机制及总结国外生态补偿经验的基础上,较认同生态补偿的一种系统性且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创新型方案—"工业排放配额制":通过企业间、区域间甚至国家间工业排放配额的公平分配及在市场上的自由交易,让那些为保护生态而放弃发展机会的低环境承载力区域得到补偿。  相似文献   

19.
固碳林所具有的生态效益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因其具有外部经济性和准公共产品的特性,政府必须对固碳林的生态价值进行补偿。文章根据"庇古税"原理,提出政府可通过征收"碳税"来补偿固碳林生态效益这一观点,并构建了"碳税"政策体系。同时,还提出了与"碳税"体系相关的配套政策,包括固碳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碳税"交易市场的建立等。最后,对构建"碳税"体系时可能存在的障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