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许文强 《经济师》2008,(9):288-289
森林碳汇的含义可界定为森林所具有的吸收二氧化碳、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和功能。本文回顾了资产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定义,并论证了森林碳汇具有资产的属性。继而,文章对森林碳汇资产的内涵进行了剖析并得出结论,森林碳汇资产分别具有生态资产、资源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森林碳汇市场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积极推进中国的节能减排事业,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变,阐述了北京市建立森林碳汇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研究公众对碳汇市场的了解程度和需求程度,提出了构建北京市森林碳汇市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森林碳汇是全球气候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碳汇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大气层中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进而影响气候变化和陆地生态平衡.该文从应用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自然环境和森林区划等区域特征,进行监测区和样地布设,进行了森林碳库分类.明确了森林碳汇监测区样地调查内容和森林碳汇计量方法,并构建了网络信息化平台,建立监测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网络化管理,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综合应用,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从发展森林碳汇是应对气候变暖的重要措施以及市场化是森林碳汇发展的必然趋势的视角出发,分析森林碳汇制度与云南桥头堡建设的关系,提出森林碳汇制度的建立将对云南省桥头堡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和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结合国内外森林碳汇市场发展现状,比较分析了森林碳汇市场供需关系、市场发育程度、认证标准建设和认证登记程度四个方面,得到以下几点启示:加快与国际交流,进入国际碳汇市场交易体系,增加碳汇市场话语权;扩大我国森林碳汇需求,培育符合中国国情的森林碳汇市场;规范森林碳汇市场供给,完成森林碳汇标准生产和认证一体化进程;建立交易平台,完善森林碳汇登记注册制度。从而实现我国森林碳汇市场有序、合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世界各国十分重视温室效应、气候变暖问题。森林碳汇作为最有效、最经济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减排方式,为全球各国走低碳发展之路提供了选择,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贵州地处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汇地带,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具备大面积造林绿化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通过运用"森林蓄积量换算因子法"对贵州森林碳汇贸易潜力进行评估,结果发现:贵州在发展森林碳汇贸易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尤其是自2004年确立"生态立省"战略目标以来,贵州森林全部碳汇量由2.43×108 t C上升到2011年的4.51×108 t C,森林碳汇贸易潜在的经济价值由34.06×108 USD增加到2011年的63.09×108 USD(按14 USD/t C计算),森林碳汇量和经济效益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8.
《京都议定书》的出台,为世界各国提供了灵活便捷的减排方式,掀起了全球发展森林碳汇经济的热潮.本文基于福建省森林资源现状,通过构建简洁合理的计算方式,估算福建省森林碳汇量及潜在经济效益,并从规范制度政策、增加科研投入、加大政府引导、加强多方合作等四个方面入手,提出福建省森林碳汇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结合福利效应理论,采用统计分析与空间分析方法,在探析国内森林碳汇项目开发整体现状及其典型特征的基础上,揭示我国森林碳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我国森林碳汇项目开发以造林为主、森林经营为辅,华中和西南地区是我国森林碳汇项目实施的重点区域,项目周期以中短期为主,项目开发增速有所放缓。当前我国森林碳汇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项目开发进展缓慢且份额占比不高、项目实施成效未能兼顾公平与效率、项目非碳效应评估监测机制不完善、项目设计层面人地差异性体现不足。最后,针对性地提出推动森林碳汇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深入发展森林碳汇提供现实依据,为我国森林碳汇政策创新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关于建立我国森林碳汇市场体系基本框架的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分析森林碳汇市场机制各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森林碳汇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构想.  相似文献   

11.
林业碳汇研究进展简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林业碳汇的概念及价值,从碳汇计量方法、林业碳汇项目、碳交易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对未来发展提出了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山西平朔煤矿造林碳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煤矿作为中国煤的主要来源,是最大的碳源。煤矿企业通过植树造林,一方面可以修复受损的矿区环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森林巨大的碳汇功能缓解所释放的碳源,在清洁发展机制(CDM)等碳汇交易的机制下获得收益。文章以山西省平朔煤矿企业为研究地点,采用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计算出平朔煤矿企业通过植树造林产生的现有碳汇量为2.54万t,未来15年内的碳汇增长量为3.76万t,以80元每吨的价格计算,评估出现有碳汇的经济价值为202.94万元,未来15年内碳汇增长量的的价值为300.79万元,总碳汇价值量为505.73万元。总结得出结论:平朔煤矿企业通过植树造林所产生的碳汇有巨大的经济潜力。  相似文献   

13.
固碳林所具有的生态效益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因其具有外部经济性和准公共产品的特性,政府必须对固碳林的生态价值进行补偿。文章根据"庇古税"原理,提出政府可通过征收"碳税"来补偿固碳林生态效益这一观点,并构建了"碳税"政策体系。同时,还提出了与"碳税"体系相关的配套政策,包括固碳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碳税"交易市场的建立等。最后,对构建"碳税"体系时可能存在的障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核电:工业重工化发展模式下基荷低碳能源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的低碳发展模式需要兼顾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寻求低碳能源对发展的支撑,当前在中国能够大规模建造的低碳能源,除了水电和部分新能源外,核电在低碳能源选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分析中国经济重工化演进中电力消耗、电源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与电力生产碳排放的脱钩模型,提出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支撑中国经济重工化发展的高电力需求与大规模低碳电源要求的悖论,分析核电的碳排放以及核电作为主要大规模低碳基荷电源的原因,并基于结合外部成本比较核电与煤电经济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王铮等人提出的中国碳排放预估模型,测算在经济平稳增长条件下,中部六省未来的能源碳排放趋势,考虑了6省未来水泥工业的碳排放,并采用CO2FIX模型计算各省森林碳汇量,从而得出各省的净碳排放量,为各省制定碳排放战略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各省的能源碳排放量都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能源碳排放高峰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是河南、湖南、山西、安徽、江西、湖北;6个省份水泥工业的碳排放都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水泥工业产生的碳排放量最大的是河南,最小的是山西;累计森林碳汇量最大的是江西省,其次是湖南省,河南省最小;各省应在减少能源碳排放的同时,控制水泥工业产生的碳排放,积极增加森林碳汇,从多方入手减少碳排放。  相似文献   

16.
区域新型工业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都提出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测度区域新型工业化进程和质量是新型工业化问题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由于传统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征,因而传统工业化测度不能全面测度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和质量。本文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化的内涵,试图构建新型工业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全面、客观、科学地测度区域新型工业化的实现程度和发展状态,进而为有关部门加强对工业经济的宏观管理与指导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