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态公益林补偿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政策,中央和地方自2001年以来安排了大量的财政资金对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管护进行补偿,这些财政资金是否达到了其支出的预期目标是当前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面临的重大问题。文章从论证生态公益林补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重大意义入手,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贵州省生态公益林补偿的现状,并采用DEA二次相对效益模型从生态公益林补偿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状况提升效率两方面进行了生态公益林补偿财政支出绩效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贵州省生态公益林补偿的财政支出无论在"生产有效性"方面还是在"管理有效性"方面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2.
生态公益林补偿若干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公益林补偿的理论依据、公益林的价值构成与实现公益林可行的补偿模式和机制。指出,目前阻碍我国公益林补偿机制运行的主要原因是各种补偿方案和政策的制订主要是以效益补偿为基础而脱离了我国目前的实际,可行的补偿机制应是以价值补偿采取代效益补偿。  相似文献   

3.
在前人编制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相关文献及统计年鉴数据,以西部天保工程区的六省份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进行计算,分析西部六省份的公益林补偿现状与提高空间。结论显示,我国现行一刀切式的补偿方式不能满足我国生态补偿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提出应当结合各地实际生产能力和政府财政收入水平来制定不同的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公益林生态补偿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钦  魏远竹 《技术经济》2007,26(4):82-84128
首先,运用福利经济学理论论证了公益林生态补偿能够促进公益林保护从“非帕累托改进”转化为“帕累托改进”;其次,运用产权理论论证了我国公益林产权残缺、界定困难、得不到有效保护,政府应当在明晰公益林生态产权的基础上,制定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促进产权收益实现;最后,应用公平理论论证了我国公益林保护存在不公平现象,必须建立公益林保护费用公平分担机制,促使受益者对受损者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5.
国外生态补偿制度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世丹  杜群 《环境经济》2009,(11):34-39
在国外,“生态补偿”这一概念通常指为“生物多样性补偿”而进行的“生态服务付费”的过程。其生态补偿实践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政府购买模式、市场模式和生态产品认证计划(间接交易模式)。本文分别介绍和分析了这三种不同模式的典型案例,以期为发展和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运行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能够连接利益相关者的市场,使补偿的主体之间进行直接联系,双方在明确生态服务市场价格的基础上,实现市场交易和生态补偿。生态补偿的市场化运作需要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生态服务交易市场,探究生态系统服务资源产权的市场化过程。本文从探究市场化生态补偿的实现形式出发,搭建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进而分析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模式及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7.
生态补偿不应只是学者专家以及少数地方政府关注的问题,而应由国家立法机关将之制度化、法律化,即制订生态补偿法。制订生态补偿法是国家以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以实现生态目标的重要方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措施,是维护“权利和义务的平衡”,是统一各地方政府生态补偿政策与实践的手段,是对国家生态补偿实践——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经验教训的总结。  相似文献   

8.
论生态补偿多元化社会融资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补偿是把生态环境外部性内部化的有效环境经济手段,需要政府与民众合作,建立完整的生态补偿体系。该文提出构建生态补偿多元化社会融资体系,其主体包括企业、各类非政府组织和普通大众;其主要渠道包括市场交易运作、多种市场化金融和社会化生态补偿。其中,市场运作生态补偿包括直接把资源环境作为市场交易对象和通过市场交易机制间接实现生态补偿两种形式;生态补偿多种市场化金融支持,包括借款、贷款、集资、债券、租赁、绿色保险、BOT、TOT、PFI投资基金等;社会化的生态补偿,包括建立以环保基金会为主体的多种生态补偿公益团体、接受来自社会的各种捐赠、发行生态保护类的彩票等。  相似文献   

9.
集体林区生态公益林产权市场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生态公益林产权市场化可能的类型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阻碍集体林区生态公益林产权市场运行的主要因素,提出促进生态公益林产权市场化运行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明晰和优化公益林产权,加强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创建有利于公益林产权市场发展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0.
由于公益林经营目标的公益性.公益林经营的资金主要只能由非市场的方式给予补偿.财政资金是公益林生态补偿的基本资金来源。由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别.在公益株生态补偿资金需求上存在明显的差别,本文以全国的数据和东、中、西部的代表省区为具体例子,测算这些差别的情况.为地区之间的生态补偿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偿标准是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研究中的难点、重点和关键问题。对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补偿标准影响因素的研究、补偿标准计量方法的研究、补偿标准依据的研究、补偿标准计量的研究和分类、分阶段补偿标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完全政府纯财政补偿模式、政府干预下的半市场化模式和较为市场化的“产权结合”模式是生态投资补偿的三种基本模式。本文在简要介绍这三种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各自的优点和缺陷,指出了在西部生态重建中的主导模式是政府干预下的半市场化模式,并提出完善西部生态投资补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理论角度出发,分析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必要性;同时,运用博弈论理论和方法,模拟现实中各方的行动策略和得益,构建生态补偿政策下生态保护实施者与受益者之间的博弈模型。通过分析均衡结果,以验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否安排有效,进而探讨如何建立与完善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自2007年6月1日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的公开市场交易行为。本文的结论表明,在实施了内部人交易监管法规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人依然能够利用私有信息在二级市场上赚取超额收益。当内部人购买或出售公司股票时,股票市场都会出现异常反应。而这些超额收益的大小直接受到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企业是否为国有等因素的影响。公司治理结构越差,则内部人赚取的超额收益越多。依据上述结论,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森林认证又称FSC认证或木材认证。开展森林认证,有助于推动林产品贸易与国际接轨、扩大林产品对外贸易;有助于建立三位一体的生态文明。目前我国开展森林认证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推动我国森林认证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尽早建立与FSC互认的认证体系;强化政府监管,规范森林认证市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政府应对获得森林认证的出口企业提供政策扶持;努力争取FSC认证,避免市场过分集中;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准公共产品的属性,使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无法单方面满足其融资需求,这就决定了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才是解决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要做好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支持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在强化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服务导向,重构农业政策性金融组织体系,拓展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筹资渠道、增强其融资能力,完善融资利益补偿机制等方面多做工作.  相似文献   

17.
依托山东地区政府生态扶贫实地调查所获得的776份问卷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非传统生态脆弱区贫困群体的生态资源感知及生态脱贫意向进行实证分析。样本区域贫困群体的生态资源感知指数介于2.307~2.953之间,无较大差异,超过90%的贫困群体存在积极生态脱贫意向。实证结果表明:(1)非传统生态脆弱区生态资源韧性大,贫困群体的生态资源供给感知敏感度低于生态资源需求感知;(2)非传统生态脆弱区贫困群体的生态脱贫意向首先直接受到生态保护补偿扶贫政策的刺激,除了补助金补偿,还应通过就业机会补偿、市场化补偿等多种形式刺激贫困群体的发展积极性;(3)其次生态脱贫意向还受到生态资源感知、生态脱贫政策和社会人口特征的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补偿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福兴  姜丽秋 《经济地理》2008,28(4):667-670,687
生物多样性公共性特征的存在,决定了市场交换不能实现其经济价值,要充分发挥它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通过生态补偿机制来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外部性的内部化.本文从生态系统和物种等不同层次上对生物多样性的生态补偿机制进行探讨,分析了我国生态补偿的现状以及森林生态效益的计量评价体系,并在资源、生态、市场等方面提出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梳理我国主要生态系统各类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及存在问题,发现供给类和文化类生态产品可直接进行市场交易,地方行政管理者为其价值实现路径推进主体,调节类生态产品难以直接进行市场交易,必须由国家进行统筹管理。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各类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提出加快开展现有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技术标准整合完善,探索实施政府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的生态修复项目,丰富“蓝碳、海水淡化”等服务交易标的,探索建立湿地银行、生物多样性银行,开展生态旅游区精细化管控,推进供给类产品绿色生产模式等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