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和后中国国际贸易的劣势 郑和下西洋所体现的中国古代航海科技固然集前人之大成,并在筹划和运作规模方面有所突破,但郑和的成就多属量的改进,而鲜于质的变化。其一,中国官办的外交礼仪性远航,最迟在北宋年间已经出台;其二,中国派遣海军出外洋,元代有若干次,旨在征伐日本与爪哇;其三,从海外载回珍禽异兽供奉朝廷,向是中国官吏所为。但无论如何,郑和下西洋为中国拿了几个世界第一,着实令人欣慰,然而,郑和死,远航停,确也使人扼腕。  相似文献   

2.
15世纪上半叶,受明成祖遣派,郑和出使西洋"宣德化、柔远人"。郑和的外交策略包括:经济方面,采购方物,厚往薄来;军事方面,扬兵域外,维持和平。其多边性、多金性的海洋经济外交,使远至西亚、非洲的众多外邦仰慕而来华朝贡,这完全不同于当今以经济援助、经济合作、经济制裁为主要手段的经济外交。郑和下西洋影响至今,促进了中外文明传播,强化了海权意识,明确了南海诸岛的主权。  相似文献   

3.
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视野,所见景象并不相同,郑和下西洋也样。明代中期迄今五百年以来,天下人看到的郑和下西洋不是同一种形象,明初的人,看待郑和下西洋,是不同的形象;站在宋元的时空,又是另种形象。  相似文献   

4.
传奇:宫廷秘方御厨料理相传明朝永乐三年,明成祖命令三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240多艘海船、27800名船员及多名御厨组成的船队,由苏州刘家港出发远航.这就是史载的郑和下西洋。香港的西贡在那时还是一个无名小渔村,受避风山的保护,渔民经常聚集在此避风浪,是个理想的海浪避风港。而此时顺风南下的郑和船队,遭遇了特大的海浪风暴袭击,不得不  相似文献   

5.
登峰 《外经导报》2004,(1):21-24
历史上第一支无敌舰队是明永乐、宣德年间七下西洋的郑和舰队。郑和也因此被西方史学家尊称为地理大发现的先师。据最近英国航海专家孟席斯在《1421&;#183;中国发现世界》一书中推演,郑和不仅遍访了亚非30多个国家,而且是第一个派出洪保、周闻等分宗船队发现澳洲、美洲和南极洲的人。至  相似文献   

6.
从1405年到1421年,一个明朝的宦官郑和率领巨大的船队六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甚至西方有人认为美洲也是郑和首先发现的)。郑和当时所用之船,大者为九桅平底帆船,长444英尺,宽186英尺;小者五桅,亦长180英尺,宽68英尺。第一次远洋大船62只,小船255只,船员将近两万八千人;第三次远洋据说动用了3万人,48条船;第四次63条大船,船员将近两万八千。相比之下,  相似文献   

7.
明闻 《外经导报》2003,(11):6-6
2005年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为了纪念这次闻名世界并代表中周古代明成就的航海活动,开发海洋经济,弘扬民族精神,12月8日至10日由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科协、上海市建管委主办的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科学鲁堂举行,海峡两岸历史学、航海学、海洋学界的200多位专家和学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郑和首次下西洋迄今600年,虽感“弹指挥问”,却令人不禁喟叹天寰人间之巨变。然而,斯人已去,精神长存。郑和600年前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打开中国通往世界的海上通道,还在于体现了中国在处理对外关系中传统的“和合”思想。这思想对于当前我国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确保战略机遇期内顺利实现“和平发展”的目标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纪念郑和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这是世界航海和交通史上重大的事件,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纪念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的创世壮举。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发明摇橹,那是在公元前一世纪的事了。而发明指南针,中国人在世界造船史上写下了骄傲的一笔。明朝郑和下西洋,成就了妇孺皆知的辉煌历史,航行13万海里,历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示中国的经济发展,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化,更彰显中国强大的航海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下西洋     
2007年,距离1407年郑和下西洋整整600年了。郑和下西洋被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授称之为“香料之旅”,比穿越中亚丝绸之路的意义更大。600年前,我们的祖先带着由200艘船只、2万多人组成的队伍穿  相似文献   

12.
中非关系可以追溯到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此后的几百年间,中国与非洲国家人民友好往来,情谊日深。毛泽东主席曾经形容我恢复联合国席位是“非洲兄弟将我们抬进联合国的”。如果用一句中国民间的话说,那就是“非洲是我远方的亲戚”。  相似文献   

13.
明代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故事,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自豪的.在郑和下"西洋"的29年期间,他的船队曾四次到达东非海岸一带,先后访问了木骨都束、不刺哇、竹步(今索马里的摩加迪沙、布腊瓦、准博)、麻林、慢八撒(今肯尼亚的马林迪、蒙巴萨)等地.郑和船队曾三次访问了木骨都束,与此同时,木骨都束也先后三次遣使来华.永乐14年(公元1416年),木骨都束曾派谴使节与不刺畦和麻林的使节一同前来明廷访问.翌年,郑和的第二次访非之行,目的之一就是回访木骨都束.永乐15年(公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财富》2005,(8):86-86
600年来,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一直在中华民族世代相传,在人们的心目中,他是一个勇敢坚韧、智慧亲和、集激情与浪漫于一身传奇式的民族英雄;作为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他同样受到全球各界人士的尊重和敬仰,当西方人还在相信地球是扁平的时候,郑和这位中国的民族英雄已开始其足迹遍及亚洲、澳洲、美洲、印度洋及波斯湾的航海之旅,比哥伦布要早到达新大陆72年!而对于广大的东南亚友国来说,郑和的形象已经具有了一种“神圣”意味,形成了一种广泛存在于民间的“郑和崇拜”……  相似文献   

15.
<正>传奇:宫廷秘方御厨料理相传明朝永乐三年,明成祖命令三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240多艘海船、27800名船员及多名御厨组成的船队,由苏州刘家港出发远航,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首次为加深友好睦邻关系对东南亚、东非的国家进行访问。香港的西贡在那时还是一个无名的渔村,受避风山的保护,渔民经常聚集在此避风避浪,是个理想的海浪避风港。而此时顺风南下的郑和船队,也遭遇了特大的海浪风暴袭击,不得不驶进西贡停泊驻港数日。  相似文献   

16.
赵华宇 《财贸研究》1995,6(5):38-41
<正> 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①面向当代世界,总结自身经验,邓小平同志设计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思想,作出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中国历史上曾有过诸如唐朝贞观年间对外开放的繁荣时期,明朝也有过郑和下西洋的开  相似文献   

17.
苏文菁 《华商》2010,(4):89-89
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是15世纪前的海洋之王。在中国,历史记载了远古时代的“闽在海中”的“传说”。从闽越国以强大的海军对抗汉朝中央政权,到宋朝册封福建海神妈祖,福建的海洋文化终于得到中央政权的认可。从海神信仰、造船技术、航路网络、航海技术、丰沛的物产到六百年前的郑和下西洋,福建都在证实福建是世界海洋文明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8.
摘要:明清时期中国国力昌盛.其经济对外依赖较小.因此即使政府实施大量对外贸易政策也无法显著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虽然郑和下西洋对我国当时对外贸易产生一定影响.但其出发点却并非发展本国经济。朝贡贸易所得商品大多为奢侈品。不利于市面流通。西方国家发生工业革命时最主要的原材料为铁、煤炭等物品,由于海上运输局限性.上述商品无法大量输入中国.因此我国错失大力发展综合实力的最佳时机。明清时期政府虽奉行闲关自守政策阻碍我国知晓世界西方国家发展进程.使自身眼光短浅未能够进入工业革命.但其仅仅是限帝l对外贸易的部分因素,中国对外贸易未获得快速发展或进入工业革命时期的根本原因是由历史国情特殊性决定。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中国国力昌盛,其经济对外依赖较小,因此即使政府实施大量对外贸易政策也无法显著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虽然郑和下西洋对我国当时对外贸易产生一定影响,但其出发点却并非发展本国经济,朝贡贸易所得商品大多为奢侈品,不利于市面流通。西方国家发生工业革命时最主要的原材料为铁、煤炭等物品,由于海上运输局限性,上述商品无法大量输入中国,因此我国错失大力发展综合实力的最佳时机。明清时期政府虽奉行闭关自守政策阻碍我国知晓世界西方国家发展进程,使自身眼光短浅未能够进入工业革命,但其仅仅是限制对外贸易的部分因素,中国对外贸易未获得快速发展或进入工业革命时期的根本原因是由历史国情特殊性决定。  相似文献   

20.
中国和马来西亚有着悠久的友好关系和贸易往来,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西汉时期,两国人民就开始了通商和友好往来。明朝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其中五次曾驻留在现今的马六甲。当时双方交换的商品品种有限,中国商人以绸缎、布匹、陶瓷等换取当地的犀角、象牙、燕窝、香料等土特产。中、马1974年5月建交以来,两国贸易关系稳步发展,贸易额有明显增长。根据中方的统计,1980年是两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