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针对现有大型企业级系统在用户管理上的需求,提出并分析了基于轻量级目录访问协议LDAP(Light Directory Aceess Protocol)的用户管理机制,并以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系统为背景,详细设计了基于LDAP的用户管理的数据模型、命名模型和安全模型,并给出了一种具有容错能力的目录服务器部署策略。该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LDAP用户管理策略对类似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管理设计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工程技术建管系统具有业务流程繁琐、数据交互需求巨大等特点.传统的Web应用在界面易操作性方面的弱点是制约其应用的重要因素,并且其同步刷新机制在企业级的应用中给服务器和带宽的压力巨大,已不能满足本系统的需求.Ajax技术采用异步刷新机制增强了系统的交互性,减缓了系统资源的压力.本文结合南水北调工程技术建管系统的需求及其特点,讨论了Ajax技术在本系统中使用的可行性及优势.系统目前已经投入使用,为工程建设发挥作用,表明本文所设计的基于Ajax的建管系统的独特优势和性能.  相似文献   

3.
朱烨  李杰  潘红忠 《人民长江》2019,50(1):79-83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逐渐显现。为更好地研究上游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对调水前后汉江中下游的水文情势进行了分析。基于黄家港、皇庄、仙桃站1990~2016年流量数据,分别计算了调水前后上述3个河段流量特征值的变化,并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进行趋势检验和突变检验。结果显示:调水后,各种历时的年平均流量和丰枯率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流量在2014年由于调水发生突变;调水后径流年内分配趋于均匀化(径流年内不均匀系数、集中度相对变化幅度变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有明显影响,有关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系统规模宏大,复杂度高,基于B/S结构开发,能够减轻客户机的压力,将负荷分配给W eb服务器,但是增加了对其进行系统测试的难度。在传统软件测试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基于B/S结构的南水北调建管系统测试做了相关研究,包括系统测试相关的方法、过程以及用于系统测试的测试工具。从测试结果中,可以看出经过严格的系统测试提高了南水北调建管系统的测试效率与系统的质量,保障了系统的高效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5.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光纤布设距离长、故障查找困难、维护难度大等问题,设计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光时域反射仪(OTDR)的光缆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系统由多个不同的遥控测试单元、中央监测服务器与相关软件界面组成,通过先进的光通信技术,利用大数据分析、波分复用(WDM)、相干光检测等技术,依据光在光纤中传播时产生的后向散射光来获取衰减信息并分析故障原因,结合云平台处理技术,实现对光纤通道实时在线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和GIS基础资源确定故障点,通过资源管理平台对故障进行精准定位,生成故障告警信息,发送短信至运维人员及时维护。光缆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光缆故障的精确定位和高效的运维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前南水北调中线水面线的推算采用传统恒定非均匀流公式,糙率等水力参数需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复核并进行修正,缺乏灵活性。结合中线调度实际,建立了基于遗传程序设计的渠道水面线计算模型,利用遗传程序自动拟合渠段上游节制闸闸后水位与下游节制闸闸前水位、输水流量的非线性关系,从而实现在闸前常水位控制模式下不同输水流量的水面线推算。经在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典型渠段的试用表明,建立的基于遗传程序水面线计算模型灵活性强、拟合精度高、操作方便,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利用多种统计方法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降水和气温序列进行趋势诊断,识别了不同气象站点序列的时空变化趋势;以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为干旱指标,建立考虑降水和气温共同对干旱过程影响的评价模型,研究分析了水源区不同时间尺度和分期(汛期、非汛期和全年期)干旱过程动态变化特征。分析表明:降水量呈现不显著的下降趋势,气温总体呈现显著性上升趋势;短时间尺度SPEI对降水和气温变化更加敏感,随着时间尺度增大,SPEI值变化更加平缓;非汛期和全年期水源区发生严重干旱的概率增大,不同气象站点3个不同时期发生特旱或重旱的年份与历史发生干旱的资料相一致;干旱严重程度从上游到下游逐渐衰减,整个汉江上游和西北部地区干旱发生频次略高于下游和南部地区;对比标准化降水指标(SPI)计算结果,SPEI指数较SPI指数补充考虑了降水和气温对干旱过程的综合影响,可作为SPI指数的一个重要补充分析手段,可应用于描述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特征。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工作流概况和参考模型,阐述了基于WEB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优势和特点,在充分分析南水北调中线运营调度建设的功能需求及业务流程的基础上,结合J2EE技术、符合MVC设计模式的Struts框架以及数据持久化层的Hibernate框架,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工作流的南水北调中线运营调度建管系统,并给出了系统性能测试和评估。  相似文献   

9.
结合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和修正后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从环境质量状况以及生态安全两个角度分析出发,分别考虑自然影响以及自然、经济、社会三者的协同作用,构建了适用于描述南水北调中线主干渠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评价期内环境质量状况评价等级中,只有鲁山县处于"良",安阳市"较差",其他县区均为"一般";生态安全评价方面,只有淅川县处于较安全状态,其他处于预警和中度预警状态,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7.54%,中度预警占16.28%。总的来看,2014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水平一般,综合生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对主干渠沿线输水地段人类活动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问题非常突出,依据GIS理论,建立一体化的信息监测平台,有利于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在研究GIS在水源区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基础上,对水源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包括监测思路对策研究、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监测体系平台结构设计研究、监测体系平台日常应用研究等,重点对监测体系平台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系统按照应用逻辑自上而下分为应用层、中间层、数据层以及远程监测层;监测体系平台采用了B/S和C/S结构相融合的模式构建,平台功能结构设计了八大数据库和六大应用子系统。  相似文献   

11.
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文档一体化管理的需要,设计了数字文档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包括文书管理、数字文件中心和数字档案馆3个部分,通过对文档资料的综合管理,能够极大提高文档信息的利用率和现代化管理程度。  相似文献   

12.
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管理与运营包含了技术、经济、环境、社会等多行业和多学科的许多复杂问题,如何进行合理运行、科学调度和有效管理,是实现跨流域调水工程项目最终规划目标和获得最大综合效益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对跨流域调水工程管理体制的一些做法和探索性研究,分析了国内外调水工程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调水管理提出研究思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现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配置的主要方法和成果,包括水资源配置原则、渠道规模确定方法和配置模型。为适应中线工程的特点,这些方法均有一定程度的创新。采用这些方法确定的中线工程调水量、各省市分水量及总干渠规模为国家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总干渠设计提供了设计条件。这些方法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的特点,分析中线干线工程施工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背景、信息源选择,论述了系统开发思路、系统设计、主要功能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中线水资源调度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南水北调中线水资源调度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的研究内容介绍。针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成后,如何进行科学、合理、高效、便捷的水资源调度,充分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分析了4个方面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中线水资源调度关键技术研究的目标,总体架构,技术路线及其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中线电子渠道平台建设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线路长,沿线分水口门和控制设施多,水力学及调度控制响应是工程设计与运行管理的关键。在收集、整理南水北调中线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南水北调中线基础地理、输水线路、控制工程及相关建筑物的综合数据库。采用自主开发的TGIS平台,集成了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一维和局部二维、三维数学模型,在该平台下,能够进行输水能力计算、水力控制响应分析,为工程设计、管理和运行调度提供了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针对南水北调工程的特殊性,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提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采用项目法人直接管理、代建制和委托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为了更好地对南水北调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对3种管理模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为管理模式的改进提出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利学报》2016,47(6)
南水北调中线线路长,沿线分水口门多,且无调蓄水库,输水技术难度大。输水调度通过调整总干渠沿线各节制闸过闸流量,实现用水户所需的供水目标。过闸流量计算是中线水量调度模型的重要组成,目前通过传统水力学经验公式进行计算,在输水运行过程中,需不断根据实测水情数据,定期人工修正公式中参数,并更改程序源代码中的参数,灵活性差。本文通过南水北调中线输水调度的实践,建立了基于遗传程序结合水力学方法的过闸流量模型,根据实测流量计算流量系数,并利用遗传程序自动拟合节制闸前、后水位、闸门开度与流量系数的非线性关系,进而实现过闸流量计算。经在南北调中线节制闸的试用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灵活性强,拟合精度高,而且较好地避免直接拟合流量时泛化能力较弱的不足,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渠道线路长,建筑物数量大、类型多,进行水头优化分配对于节省工程投资,合理的进行总干渠工程布置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优化计算,提出了总干渠水头优化分配方案,确定了3个渠段之间的水头分配值以及各段内分段渠道和各个建筑物的水头分配值,并对方案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0.
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的自然环境和工程实际出发,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干线水质监测站网的规划原则、监测站分类、站网布设及监测方案进行了研究。根据设站目的将水质监测站分成4种类型,规划布设了重点监测站4个、基本监测站3个、辅助监测站11个和流动监测站4个,并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监测项目、采样时间和频率进行了分析,为今后监测站网的详细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