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货币反替代及其对中国股市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反替代是指在一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居民在本币坚挺且存在升值趋势下,普遍看好本币的币值或在本币货币资产收益率明显高于外国货币资产收益率时,改变原来对外币的偏好,从而抛售外币资产,持有本币资产,使外币过分集中于中央银行的行为和现象。在对热钱的内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分析货币反替代的目的和渠道,并对1990~2007年货币反替代率进行测度,进而实证检验货币反替代对中国股市的冲击。研究发现:货币反替代规模较大、流动速度加快、反转性强;货币反替代与国内股票价格正相关,即货币反替代会推动国内股价上涨;当货币反替代出现反转时,则会引起国内股价下跌。  相似文献   

2.
从三大货币国际化经验看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能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畅 《经济论坛》2006,(24):66-67
一、货币国际化条件货币可分为不可兑换货币、可兑换货币、自由兑换货币、国际货币、世界货币这五个层次。货币国际化就是货币由国内货币向国际货币的过渡。一国货币被用作国际货币,其职能与其作为一国国内货币的职能有所不同,在官方领域往往被用作钉住货币、储备货币、干预货币,在私人领域常被用作贸易结算货币、外汇周转货币、金融投资货币及在国外流通使用的替代货币。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主要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实力、该国中央银行对本币国际化的态度以及在位国际货币对本币国际化的影响等因素。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是该国GDP在世界…  相似文献   

3.
美元化是一种强势货币驱逐弱势货币的货币替代现象,本币的可兑换程度、国内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本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和财富水平、本外币真实收益率的差异及本币汇率是否高估等因素,都影响着美元化程度;美元化不仅弱化一国的财政政策的收入效应,还影响一国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及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性;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我国美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为避免美元化对国内经济的冲击,我国必须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并试行"目标区"的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美元化实质上是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出现的一种货币替代现象。美元化是指在美国以外的外国居民因对该国本币币值的稳定失去信心或本币资产收益率比美元资产收益率低时而发生的大规模货币兑换,进而使美元在交易媒介、价值储藏和计价标准等货币职能方面部分或全部替代本币的现象。美元化意味着一国经济体的外币(主要是美元)对该国的货币政策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货币局制度是指由法律明确规定本国货币与某一外国可兑换货币保持固定汇率,并要求本国货币的发行必须以一定(通常是百分之百)的该外国货币作为准备金保证的汇率制度。在这种制度下,货币发行量的多少由该国持有的储备货币量决定,货币当局失去了货币发行权;货币当局承诺按固定的汇率无条件地进行本币和储备货币的兑换。20世纪80年代,阿根廷因无法按时偿付巨额外债而陷入了二战后最严重的债务危机中,经济连年衰退,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率高企,1990年通货膨胀率高达2314%。由于恶性通货膨胀,使经济运行混乱,公众对货币缺乏信心,引起货币对外贬值,而…  相似文献   

6.
金融原罪是新兴市场国家金融脆弱性的重要原因,并可能是引爆货币和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文章探索了有效货币错配总额指标、原罪指数和国内原罪指数的具体构建过程及其测度原罪的功能和特点。研究表明,救赎原罪的途径因国家而异,除了健全国内金融市场、管控汇率、美元化和本币国际化之外,还有更多路径可以尝试。未来研究可以从多维度完善原罪指数,发挥其测量和预测功能。宏观部门既要关注债务型货币错配,也要关注债权型货币错配。在新全球化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市场原罪的表现和救赎更加复杂化,各国有必要以开放思维建立包含本国货币稳定、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的宏观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7.
只有使宏观经济政策连续实施,使居民充满信心的面对货币收益率和人民币的币值,才能降低公众对本币价值的疑虑,防范大规模地投机性货币替代现象产生。我国政府应施行反通胀政策,并提高本币的可信度,完善人民币远期外汇交易市场,减少本币的预期贬值率,从而保持人民币汇率水平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8.
控制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长远战略在于人民币的国际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的结构覆其对中国经济的各种影响进行了分析,其中特别指出,对于一个经济日益强大的国家而言,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反映了本国货币并没有随经济增长而成为强势货币,本币的这种地位增加了本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脆弱性。要控制国内经济失衡引起的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应该调整出口导向型与外资依赖型的发展战略,改革结售汇制和有步骤地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次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的背后都隐藏着货币错配问题。本文设计了衡量货币错配程度的新指标,建立了研究债权型和债务型两种货币错配影响因素的统一分析框架,并使用28个新兴市场经济体数据,对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错配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净外币债权头寸增量与内部资本供给、本币升值幅度呈正向关系,与内部投资需求、通货膨胀率、资本账户开放程度、汇率制度呈负向关系,与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经济增长速度等变量没有显著关系。为减轻货币错配程度,新兴市场经济体应致力于内部平衡的实现,保持良好的经济基本面,稳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提高本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美元化"程度及其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孟楠  姜占英 《当代财经》2005,(12):34-37,41
货币替代是外汇市场上的一种用脚投票机制。我国的货币替代水平整体而言并不高。但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其原因,一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水平较低。存在着汇率变动的预期;二是本外币利率水平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三是通货膨胀对本币实际收益的削弱;四是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五是资本外逃的倾向不断增加。因此,我国应该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搭配来促进货币替代的良性发展,避免人民币被美元的过度替代。  相似文献   

11.
同货币替代一样,反向货币替代也是开放经济下的一种货币性扰动,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人民币强烈的升值预期,中国出现了本币替代外币的反向货币替代现象.考察我国的反向货币替代现象,除了可以从货币替代的变化程度来看以外,还可以从我国企业和家庭的外币存款、央行的外汇占款、银行代客结售汇以及人民币周边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反向货币替代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其有利的一面,同时也有对中国目前的汇率制度和汇率水平带来冲击、妨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影响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效用等不利的一面.这就需要我国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积极利用其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因素,同时又要防范反向货币替代的负面效应,以最大化人民币国际化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一国放弃本国货币加入货币同盟的政策选择,在国内会不会产生经济利益得失团体和从经济利益上讲对政策的支持者或反对者?本文的分析总体上做出了否定的回答,说明一国在决定加入货币同盟时,可以主要从国家整体经济利益角度进行收益和成本比较,而不必额外关注国内利益关系的变化.本文借助文献中的一个访谈调查,讨论了欧洲经济和货币同盟形成对成员国国内经济利益关系的影响.本文还简要地比较了国际贸易政策和货币同盟政策对一国国内经济利益关系影响的不同和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一国决策者在决定是否支持本币的国际货币地位时,通常会受到国内部门利益集团游说的影响。对于美国来说,美国国内部门利益集团的游说不可能迫使美国政府有力地保卫美元的国际地位;对于中国来说,中国国内部门利益集团也不可能促推中国政府将人民币彻底充分地国际化。因而,从国内部门利益的角度来看,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是勉为其难的主导货币之争,而不是中美之间白热化的货币竞争。  相似文献   

14.
<正>汇率体现的是本国货币以国际货币支付的买卖价格,用本国货币购买其他货币支付的购买价格下降即本国货币升值。当西方国家为迫使人民币升值刚刚完成一轮威逼呐喊,当国际上正考虑对中国持续施加新一轮压力,当国内外资本市场也几乎认同了中国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将“出其不意”时,7月21日19  相似文献   

15.
—、合同货币的选择在国际经济往来中,选择何种货币作为计价货币,直接关系交易双方对外汇风险的承担问题。在签订合同时,切实要注意以下几点。1.最好使用本币。由于国内企业要求用本币作为记账货币,且产品均以人民币计价,以无论是作为出口商还是进口商,使用本币作为合同货币,都不存在外汇的风险问题。2.争取“收硬付软”。即在进口时要求使用软币支付,出口时则要求使用硬币结算。这样操作虽然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但要征求对方的同意,因为他也会做出同样的考虑。同时,硬软又具有相对性,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剧烈变化,硬币…  相似文献   

16.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元在国际贸易与投资领域取得并保持着特殊的地位。美元基本上存在何国家都能被接受,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美元已经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很多方面,作为一种保值可兑换的强势货币而被普遍接受,部分地取代了本国货币。迄今关于美元化(dollarization)的界定并不清晰,有的将直接采用美元作为法定货币、彻底或跛足的货币局安排、货币替代等统称为美元化;有的则将美元化分为事实上的、过程的和法定的二种。作为一种事实,它是指美元在世界各地已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为一种过程,它是指美元在美国境外的货币金融话动中发挥…  相似文献   

17.
谭小芬  贾思源 《金融评论》2022,(2):106-122+126
本文从新兴经济体货币错配的成因、测度、影响和防范方面进行了文献梳理,并跟踪了研究的最新进展。货币错配来源于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裕、发达国家货币的国际主导地位和国内银行、企业的套利交易。大规模的货币错配不仅会冲击实体经济,进而影响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还会放大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调整带来的溢出效应。缓解货币错配问题,新兴经济体应当积累外汇储备、发展本币债券市场、适度进行外汇干预等。  相似文献   

18.
自2011年开始,中国与中亚五国在双边贸易、投融资领域开展本币结算,但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却未取得明显进展。基于货币供给和需求角度,对其中的障碍因素进行剖析。从货币供给角度来看,人民币与美元实力相差悬殊,中亚区域美元流动性相对充足,人民币结算市场有限。从货币需求角度来看,官方层面各国在本币结算合作中存在分歧与博弈,中亚各国政府不会排他性地支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而私人层面中国与中亚各国的贸易商品结构无法有效支撑人民币结算;中亚的美元货币替代,降低了人民币结算的收益;中亚地区部分国家生产力不足、出口产品少,令中国“市场提供者”的角色无法有效发挥,限制了人民币结算。因此,在本币结算的框架下,需要提升人民币交易便捷性,补齐供给短板;增加政府间深化合作,扩大官方层面对人民币的需求;培育人民币结算的市场力量,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供合作推动力。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的高额外汇储备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1·外汇储备是维护本国金融安全的重要屏障。外汇储备是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屏障,这一点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危机爆发时,我国周边国家货币大幅贬值,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等不得不为保卫本国货币而耗尽外汇储备。而我国政府做到了人民币币值保持稳定不贬值,根本原因在于充足的外汇储备。1997年我国外汇储备为1399亿美元,在当时是一个足以影响国际金融市场风云的数字。事实证明,当本币汇率出现不正常的波动时,可以动用本国的储备,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使得汇率的波动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开放宏观一般均衡分析框架理论考察对外直接投资意愿度的货币波动效应,并就中国对50个国家(地区)2003—2011年的"货币—汇率—反倾销—对外投资"传导机制进行验证,发现在中国的实证数据背景下,确实存在有效的"从货币到对外投资"的传递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本国货币波动性增加,将显著推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意愿的形成。估计结果表明,中国的消费者跨期替代弹性可能大于1。(2)外国(地区)货币波动性加剧,将阻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意愿的形成。特别在2009年之后,外国(地区)货币波动性负面影响更为显著。(3)在G20子样本中,对外投资的本国货币波动弹性约为OECD子样本弹性的1/3,为"发展中国家及转型经济体"子样本弹性的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