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两权分离的企业,由于经营者的利益与委托人的利益不一致,因此会产生代理问题。如何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使经营者按照委托人的意愿行事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文章分析了剩余索取权、控制权以及声誉对经营者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2.
西方经济学提出了“外部性”概念,“外部性”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本在分析经营行为时引入了“外部性”概念,并且着重讨论了经营行为的外部性不经济。本认为契约的不完备性是导致经营行为外部不经济的主要原因,在经营拥有剩余控制权的同时,让其拥有一定的剩余索取权,将是治理其行为外部不经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对企业剩余权问题的研究是打开公司治理理论大门的"钥匙"。然而通过梳理企业剩余权内涵的演变过程发现,经济学家们在应用企业剩余权概念分析问题时存在重大"混乱",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真正理解企业剩余权及其所包含的内容。要正确理解企业与企业合约剩余有关的剩余权,必须对补偿性成本与"可更改"有充分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4.
我们认为,公众公司(public company)的企业价值不仅依赖于企业家事后的管理行动,而且依赖于企业家的事前努力。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不仅需要给予投资者企业的控制权以遏止企业家的机会主义行为,而且还需要激励企业家的事前努力。也就是说,企业价值不仅受到控制权安排的影响,而且离不开一份企业家收益与企业绩效直接挂钩的激励计划。在如此一份激励计划下,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差异性不再是无关紧要的,因为一种区分投资者偏好的融资方式可以节约企业的融资成本,使企业有更多的现金流来激励企业家努力工作。本文证明了,多样性的融资方式,即适当比例的债权-股权融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一种最优的融资机制。而且,在企业家拥有一定初始财富的假定下,我们解释了为什么存在各种各样的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企业经营者人力资本的一般特征入手,进一步延伸分析了企业经营者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的制度选择,即赋予企业经营者剩余控制权和部分剩余索取权。 相似文献
6.
企业的形式已由传统的业主制向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现代型企业发展,随着信息经济学,交易成本,非完全合同理论的兴起。如何构建不完全企业合同下的剩余分配模式.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本试图从企业契约的包含人力资本因素出发,来阐述一下分配不合理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一些政策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们认为,公众公司(public company)的企业价值不仅依赖于企业家事后的管理行动,而且依赖于企业家的事前努力。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不仅需要给予投资者企业的控制权以遏止企业家的机会主义行为,而且还需要激励企业家的事前努力。也就是说,企业价值不仅受到控制权安排的影响,而且离不开一份企业家收益与企业绩效直接挂钩的激励计划。在如此一份激励计划下,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差异性不再是无关紧要的,因为一种区分投资者偏好的融资方式可以节约企业的融资成本,使企业有更多的现金流来激励企业家努力工作。本文证明了,多样性的融资方式,即适当比例的债权—股权融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一种最优的融资机制。而且,在企业家拥有一定初始财富的假定下,我们解释了为什么存在各种各样的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广义资本结构视角,研究了有限合伙制投资基金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匹配。结论表明两权的最优匹配是一种相机治理机制:当委托方要求的投资报酬率大于代理方要求的投资报酬率时,两权匹配应以激励为主;当委托方要求的投资报酬率小于代理方要求的投资报酬率时,两权匹配应以约束为主。 相似文献
9.
现代产权理论认为 ,所有权就是在合同对决策权没有规定的时间和地方实施剩余控制权的权利 ,和在合同履行之后取得剩余收益的权利。这样定义的所有权概念 ,更能够展示它的丰富内涵 ,更容易分析它的协调和激励作用 ,也更便利于将它融入主流经济学框架。因此 ,它与其他观点有着广泛的一致性和包容性。由于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 ,我们的产权文献常常只引述所有权的法律定义而不提它的经济学涵义 ,或者 ,只注重它的剩余索取权方面 ,而不提它的剩余控制权方面 ,同时 ,对严重存在着的产权残缺 ,即对一种物品、资产或资源的控制权与收益相分离的现象熟… 相似文献
10.
11.
12.
本文以硅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的风险投资为背景,在分析硅谷中社会网络的结构以及社会资本构成的基础上,探讨了在风险投资中企业治理过程中,社会资本的治理作用与机制。提出硅谷中风险投资网络和社会资本特征能有效地减少交易成本,有利于信息的扩散以及知识和技术的溢出,特别是社会资本独特的治理机制创造了有利于自我实施模式实现的治理环境,促进了技术创新,推动了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关注风险企业家的短期努力和长期持续努力的协同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建立了基于风险企业家努力协同效应的激励解析模型,深入探讨了如何激励风险企业家沿着风险投资家的导向努力工作以及如何帮助有限理性的风险企业家找到正确的努力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根据风险企业产出函数的凸性变化方向,建立正确引导风险企业家的激励机制,对于风险企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创业投资的报酬分配机制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因为它未能使投资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化,为了弥补报酬激励合同的不完备性,通过构建声誉模型,分析了声誉机制对创业投资企业的激励作用,并对我国构建创业投资企业声誉机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美国风险投资机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光明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8,23(1):41-46
美国的风险投资业经历了60年的风雨,风险投资活动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风险投资正面临生物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革命带来的新的机遇.本文通过对美国风险投资的历史回顾、风险投资的现状及案例的探讨,对风险投资机制中风险投资公司运作程序的剖析,并结合我国国情对如何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提出了若干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风险项目产生的现金流为基础,建立了针对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的风险投资最优退出时机的一般模型。分析了不同的退出方式所产生的退出费用损益,分别讨论了在不同的退出方式下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的最优风险投资退出时机模型。 相似文献
17.
建立和完善我国风险投资机制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 风险投资与高风险、高收益、高科技紧密相连的特点决定了它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教兴国"战略要求我国建立相应的风险投资机制.近几年,我国的风险投资已初具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但是和风险投资发达的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风险投资资金供给主体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政府主导型的风险投资具有“政府失灵”的缺陷。当前民间资本充裕,投资需求旺盛,政府应积极进行制度供给.吸引民间资金供给主体进入风险投资,实现“官助民办”的风险投资供给主体模式。 相似文献
19.
风险投资活动应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来降低代理风险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具体包括采用有限合伙制、激励合同与保护性条款相结合的契约形式、以可转换债券为主的复合证券投资工具、多元化的风险资金退出渠道等。 相似文献
20.
风险投资的风险结构及分担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化分析了风险投资的风险构成,指出风险投资的风险系由环境风险、投资风险、主体风险三个维度构成。进而探讨了风险投资的分担机制,认为通过引进政府部门、保险机构、风险投资互助协会、孵化器等不同主体,有助于充分分担风险投资风险,减少风险投资主体因为项目投资失败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进而充分发挥风险投资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