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当前两规协调研究现状入手,分析两规的异同点及其协调的难点和重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两规协调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存在的重点问题。文章指出上端规划功能缺位和建设用地规模口径不一致是两规协调中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最后提出针对解决这些关键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的法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称“两规’’)的基础概念入手,探讨了“两规”需要协调的根本原因、“两规”的关系及协调的法律依据,并从法律条文中解析了“两规”的协调内容,在分析“两规”不相协调的法律缘起基础上.最后通过修订现行法和制定新法提出“两规”协调的法律途径。  相似文献   

3.
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与衔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和衔接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两个规划的开展过程和相互关系,提出了两个规划协调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4.
当前,湖北省正在编制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一轮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轮规划客观上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采用综合分析法对湖北省上轮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湖北省上轮规划暴露出指标分配不合理、空间布局错位、规划缺乏弹性、规划信息化建设落后等主要问题,新一轮规划应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主要问题是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各成体系,以各级行政区为单位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没有很好的整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僵化的控制指标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同时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相脱节,难以有效地控制城市用地规模.因此,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发展方向应是整合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将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融为一体;重视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乡村土地利用规划等控制性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特征和土地利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的特殊矛盾性探讨了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规划要点。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制度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以规划评估为研究对象,梳理总结以往土地规划实施评价情况,提出土地规划评估制度建设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为中国土地规划评估制度建立健全提供思路及参考。研究方法:资料比较与归纳。研究结果:分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规划评估制度实施成效及存在问题,结合需求、围绕目标,提出规划实施评估制度建设的具体建议。研究结论:(1)在《土地管理法》修订及《土地利用规划条例》制定中,应对土地利用规划评估制度的目的、时限、主体、程序予以明确;(2)基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的完善创新,应扎实开展规划评估工作体系、技术体系等基础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战略思路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我国正面临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与上一轮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的背景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战略思路也应相应调整。从深层意义上说,修编的战略思路要比修编的具体方法更为重要。应当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意义提高到确保我国土地资源安全的战略高度,把修编的着眼点和目标提升到社会经济发展层面上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发展进程速度加快,对土地利用愈加重视。但是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又存在矛盾点,因此明确两者之间的衔接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非常关键。以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问题为切入点,对二者之间的有效衔接措施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优化及完善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科学发展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入手,对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科学发展观理念相背离的情况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6个具体建议:①树立真正意义的弹性规划理念;②重新审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重点:③准确把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功能定位;④规划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全面提升;⑤加大规划实施的监管力度;⑥真正实现公众参与规划编制.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中主要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研究目的:根据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制度的政策设计目标,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分析目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与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比较与综述.研究结果:(1)明确规划实施评价主体及其资格要求,增强评价主体独立性;(2)完善规划实施评价内容,科学合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3)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完善评价方法,推广3S技术;(4)明确实施评价介入的时点,建立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评价与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研究国家、省和市三级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和技术.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应以规划的重点内容为主要评价对象,但国家和省级规划环评应以定性评价指标为主要构成,而市级规则应以定量评价指标为主要构成.研究结论:应根据不同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13.
王万茂  王群 《中国土地》2012,(12):48-50
目前,我国正处于国土全覆盖的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时期。由于土地利用系统不确定性的存在和影响,加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中长期的战略性规划,以及土地利用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支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预测不可能完全准确。一些地区实际用地需求超过规划指标限制,要求对规划加以调整,已成为当前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滚动调整及其方法应用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矛盾不断加重。为进一步推动城市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并逐步改善建设质量,调节好城市规划和土地之间的关系,在城市规划进程中,各部门要认清城市规划进程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采纳有效措施,减轻土地利用压力,促进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开展。分析了土地资源配置与城市建设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吕维娟 《中国土地》2011,(11):31-33
2008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下称《纲要》),这是省、市、县、乡编制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依据。《纲要》进一步强化了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同时在规划理念、弹性管理、措施保障上均有很大创新和突破。但由于《纲要》的很多内容和方法属首次提出,在县、乡级特别是乡级土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实施对切实保护耕地,控制城市的无度扩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规划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耕地减少突破规划控制、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规划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探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规划理念、方法,规划的基础工作和规划实施保障制度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以期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方法和模式,但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情况下,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适应。笔者在着重分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面临的挑战的同时,就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规划模式选择.规划方案以及实施措施提出新的思路。规划要对土地利用进行宏观控制,同时要给市场条件留出余地,规划方案要有足够的弹性;实施措施应从单纯的行政手段,转向以法律、经济手段为主,辅以行政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龙岩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论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基本原则,方法,以及土地供需矛盾的协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村镇体系规划协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弥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村镇体系规划(简称"两规")协调定量评价研究的不足,深入分析"两规"的协调机制。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AHP),特尔菲法(Delphi)和关联分析法。研究结果:提出"两规"协调评价的目的和思路,在进行"两规"单项实施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两规"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和提出评价方法,同时分析"两规"协调途径。研究结论:"两规"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执行指标和效果指标层,共计23个指标,"两规"各自实施评价合格程度、"两规"协调发展程度均可分为5类,建议逐步完善规划体制,加强城乡规划部门和国土部门的协作,做好用地分类、建成区范围、人口预测和规划指标等数据的核实和统一工作。  相似文献   

20.
从决策前评价的角度入手,以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研究对象,提出与其规划级别相对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环境影响之间的定量关系,试图实现决策前评价,更好地为规划决策提供依据.并以宜城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证明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