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产业转移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通过产业承接,能够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进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对西部地区现有产业结构及发展环境进行分析,指出西部地区在产业承接趋势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同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促进产业承接的有序、高效进行,实现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就是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更好的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本文首先对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演进方向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道过对我国低碳产业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阐述现阶段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产业优化升级中更好的落实低碳经济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和谐发展.最后,提出促进我国低碳产业结构升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产业经济的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能够促进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提升产业经济的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本文通过对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各方面优势的探究,分析了产业集群在推动产业经济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昌国 《时代经贸》2013,(13):37-37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交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永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是积极推动永川与成渝经济、全球经济融合、对接,形成永川新的经济增长极,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所以,对永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路径进行探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李文涛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撑点,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当前,在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的情况下,通过推进产业集群创新升级,进而推动县域产业结构调整,是突破和化解制约要素,促进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以建德碳酸钙产业集群作为切入点,注重结合实践与调研的第一手资料,剖析具体区域环境下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探寻推动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的特色与共性的可持续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陈昌国 《时代经贸》2013,(14):37-37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交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永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是积极推动永川与成渝经济、全球经济融合、对接,形成永川新的经济增长极,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所以,对永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路径进行探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合理的产业结构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优化产业结构可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提升经济实力;反之,则会阻碍经济增长.本文在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内涵的基础上,选取2003-2012年的数据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别对三次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对农业发展具有阻碍作用,技术创新对农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劳动力、FDI、技术创新对工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劳动力和技术创新对第三产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提高劳动力素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培训产业在培育和提升劳动力素质、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解决社会就业和刺激内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应该充分发挥教育培训产业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产业是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产业结构则是决定社会经济运行能否高效、良好、持续的重要决定因素.经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的过程,产业结构层次的高度和合理性决定着经济能否稳定、高速增长.新世纪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攀枝花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攀枝花产业结构表现出不合理和低层次化,对经济的长足发展具有阻碍作用,并需要对三次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结构的优化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新疆产业结构变化为依据,把整个时间序列分为1978-1990、1991-2000、2000-2011三段,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计算了三次产业与GDP之间的关联度,并且运用计量分析每个阶段各个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分析的结果来看,新疆的三次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已经从“一二三”发展为“二三一”的模式.从产业结构的现状来看,新疆应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经济增长的产业供给一般模型的参数和变量适当重新定义,可以用来进行经济增长的产业供给弹性分析、产业结构演变分析、产业增长格局分析和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与贡献分析.运用此法实证研究发现,1978-1992年与1993-2009年两期间四川省产业结构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与贡献发生了很大地改变,近年来四川省产业结构总体已进入工业化中期水平.四川省要在夯实第一产业发展、注意产业发展的协调性的基础上,加快现代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整体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需求结构的变化,区域产业的构建与优化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战略构想的提出及实施,研究广西泛北部湾经济区域产业钴构及其优化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影响广西泛北部湾产业结构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促进广西泛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化化、提升广西泛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变革和优化是促进社会经济总量增长、社会经济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推动力。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快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就是将产业结构演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制度创新转变,从而建立起现代产业体系。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级次低于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是制约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变革和优化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5.
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是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本文运用静态和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湖北省产业结构演变及竞争力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了湖北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及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客观分析湖北产业发展阶段与产业发展路径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结合1978年以来江苏省产业结构演变和区域经济增长情况,基于灰色关联模型对两者进行阶段性动态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以第三产业发展为基础的产业转型的市场机制已经形成,可以借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实现生产要素由其它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和升级,进而推动江苏经济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演进很大程度上受三次产业间依赖关系的制约,过分重视某些产业的发展势必会带来产业间的非均衡发展;此外,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维持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意义重大.总之,实现产业结构整体的合理化、高级化和产业间的均衡发展.应是江苏产业政策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就是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更好的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本文首先对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演进方向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产业政策是政府有目的地促进本国产业发展以达到经济迅速增长的政策。产业政策的实现需要经济政策中其它宏观经济政策的促进。各国都有实践经验,但所得效果程度不同。本文试从美国、日本、南朝鲜及印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80年代执行产业政策的实践中探讨两者的关系及其作用以便对我国产业政策的制订有所借鉴。一般认为,产业政策既包括产业结构政策及产业组织政策,又包括实现目标的各种其它政策和措施。为便于分析起见,本文将产业结构政策与产业组织政策统称为产业政策,而其  相似文献   

19.
文章应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新疆1978~2006年的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宏观经济模型测算了产业变动对新疆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动促进了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变动没有显著影响.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还较低.需要制订有效的产业政策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以促进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及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跃周 《当代经济》2010,(15):60-61
产业结构关系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及内部的构成和联系,产业结构调整是当今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调整和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目的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改善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本文从我国产业结构的基本状况出发,阐述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及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总结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