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公共产品投入是公共财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公共财政,是指主要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它是国家以社会和经济管理者的身份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弗将收入用于政府的公共活动支出,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充分保证国家机器止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公共财政具有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法制规范和宏观调控的功能。研究农村公共投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需要,就财政工作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为此,本文就构建农村公共财政体系,增加农村公共产品投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以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公共财政与"三农"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农”问题是一个受到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大问题,本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追溯了“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对“三农”进行扶持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关于农村公共财政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我国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和事业成败的根本性问题。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进入新世纪以来,连续7年发布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重大问题作出部署。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围绕着“三农”问题.党和国家制定并实施了很多政策,其中财政支农政策一直足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农业支持和保护的重要手段。各级政府积极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为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村进步起到了巨大作用。但从长期以来财政支农政策的支持原则和方式看,财政支农政策还没有完全惠及到广大农民身上。因此,笔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财政支农政策改革,真正“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切实让农村弱势群体得到实惠。  相似文献   

5.
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是推进公共财政建设、加强财政支持“三农”工作的重要议题。本文拟就如何建立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保机制和体系问题,作些分析,提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贾锐 《甘肃金融》2002,(1):8-9,19
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思想,回顾了我们党80年来走过的奋斗历程,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基本经验,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明确回答了党建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大政治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全体农村信合干部职工一定要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深化改革,抢抓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推动农村信合事业和地方农村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政府运用“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偏差.构建资金回流农村的有效机制.对“三农”实施必要的扶持和保护,已势在必行。应根据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着力构建分工明确、各有侧重、优势互补、密切协作的国家支农资金投入体系。一是建立资金回流农村的财政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8.
解决“三农”问题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村金融组织功能不健全,农民贷款难、农村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坚持为农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增加农业信贷投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持农村的持续稳定,拉动农业经济快速增长,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目前,基层金融工作在支持“三农”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了支农效果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金融》2007,(13):63-64
近年来,在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支持下,吉林省永吉县西阳信用社坚持服务“三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支持西阳镇特色农村经济发展,广大农户切实受益,农户贷款满足率逐年提高,从2005年的55%上升到2006年的60%,2007年预计将达到86%。  相似文献   

11.
余丰慧 《金融博览》2014,(10):87-8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稳步培育发展农村资本市场.从直接融资来说,农村最为薄弱,农村是弱势地区,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这“三弱”决定了农村吸引不到金融资源,对各路资本的诱惑力非常小。  相似文献   

1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的十六大对东北三省提出的重要任务,这是党中央继东部沿海和西部大开发以后的又一次重大战略决策。对长春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抓住这一机遇,实施长春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战略,对加快长春市改革开放和工业化进程,对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金融方面探讨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江 《南方金融》2003,(10):47-49
近年来因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服务基本退出,邮政储蓄抽走资金,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缺失等,导致金融资本向县域、向农村流动减少。建议采用恢复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农业务,引导商业金融支农,将邮政储蓄资金反哺等措施解决至关大局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是一项基本国策,事关国家富强、民族兴衰。普及义务教育必须面向农村,这是落实“两免一补”和实行“平民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无法回避的。因此,认真研究和探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问题,并寻求相应的筹措途径,既是现实的,也是紧迫的。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认真履行公共财政职能促进新农村建设足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推进新农村建设并非要求政府大包大揽。财政的作用是引导,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应该是农民。因此,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财政投入与农民投入和农民力量与社会力量的关系,创新财政支农机制,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在此,笔结合广西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财政如何支持新农村建设进行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设想,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站在新的起点上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财政作为国家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围绕这一宏伟目标,在财政支农政策及资金投入策略上做相应的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业,焦点在农民,也就是首先要解决好"三农"问题。一、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1、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确保农民减负增收。基层财政部门必须在改革过程中认真掌握和执行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规划《建议》中的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即所谓的“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而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农村金融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没有发达的金融便没有发达的经济”,所以加快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培育新的农村金融组织,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就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大课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支农再贷款是中国人民银行自1999年开办的为解决农村信用社在发放农户贷款过程中的资金不足而对其发放的贷款。支农再贷款政策的实施,对引导扩大涉农信贷投放、促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支农再贷款在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日益显现,与全面加强“三农”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金融机构对“三农”经济发燕尾服的信贷支持力度逐年增大,极大地促进了“三农”经济的发展。但是,在金融支持“三农”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笔结合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1.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市场之间的重要连接纽带,是农业生产经营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重要前提。财政等涉农部门和金融机构,要围绕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主体,为农民提供全程化的服务。一要积极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解决生产技术上的难题,获取产品销售信息。二要在抓好小城镇建设的同时,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努力使乡镇现有的综合集贸市场充分发挥民间流通组织的作用,积极开拓县外销售市场,促进农产品的顺畅销售。2.改革农村金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