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北京市和湖南省两所中学的问卷调查研究,考察比较了我国城乡中学生的消费行为,包括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其他消费特征。并通过建立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对城乡中学生的消费需求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我国城乡中学生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需求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消费动机、厂商、家庭、社会等因素均影响了中学生消费行为的选择,应结合家庭和学校教育,合理引导中学生的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2.
3.
基于统筹城乡发展视角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发挥好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应坚持以城带乡,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人力资本,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建立健全农村人力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乡家庭子女教育支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支出是教育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基于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对城乡居民家庭子女教育支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从家庭教育支出的性质、动机、意愿与风险、家庭教育支出的内容和教育支出负担水平的差异、家庭教育支出的非理性以及影响家庭教育支出的因素等方面,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城乡统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城镇化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而农村是近年启动内需的重要市场。采用9个城乡经济社会统筹的基本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反映城乡统筹水平的综合指标,再利用VAR模型研究城乡统筹、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分析表明:城乡统筹和城镇化均是农村居民消费的格兰杰原因,城乡统筹和农村居民消费也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从长期来看,城乡统筹和城镇化的正向冲击均会对农村消费产生正的影响,且两者对农村消费变化的贡献率超过50%。应以城乡统筹、城镇化开启和促进农村内需市场发展,并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以农村居民消费推进内生性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时代的互联网技术革新显著推动了居民家庭消费行为的变化。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跨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了互联网普及对中国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1)互联网普及显著促进了中国家庭的消费,这一正向效应在更换关键指标测算、运用断点回归方法、替换估计样本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保持稳健可靠。(2)互联网普及对中国家庭消费的影响因家庭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而呈现出异质性特征。其中,互联网普及的消费促进效应更多地作用于中、高收入家庭,互联网普及对耐用品消费和高端服务消费的影响程度更大。(3)互联网普及主要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和减少信息不对称两个渠道促进中国家庭消费。上述主要结论对当前缓解消费不足、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1999-2012年统计数据对吉林省入境旅游消费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吉林省入境旅游消费结构的演化及影响吉林省入境旅游消费结构的因素.在此基础上,从发挥长白山旅游区的带动作用、加强旅游客源市场开发、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培养面向国际化旅游人才四个方面提出优化吉林省入境旅游消费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消费结构不仅是消费领域的重要问题,而且也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居民消费结构现状的认识,有利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有利于调节供求矛盾,而且对于正确引导居民消费,实现消费结构的合理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比较分析了临沂市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及其差异,探讨了其形成原因,并据此提出了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9.
同处西部的成渝两地均是现代化的城市与落后的农村并存,具有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或"大城市带大郊区"的发展特征,其统筹城乡改革具有典型性和共同性;但两市的市情及发展程度等历史基础不同也决定了其改革的差异性。从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最快区域的特性出发,成都市统筹城乡改革走整体推进之路;立足"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并存的特殊市情,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则走的是渐进之路。两地改革的有效推进,将在欠发达地区乃至全国产生积极的"以点带面"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城乡统筹的农村生态旅游发展路径和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发展农村生态旅游是使城乡互动、实现城乡统筹的最好途径。城市居民是农村生态旅游的巨大潜在客源市场,农村是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的最好去处,这是基于城乡统筹的农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契合点与逻辑起点。城乡统筹的农村生态旅游发展具有众多功能,既能够提高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够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可以带动农村农产品的流动和农村旅游其他配套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家庭伦理结构模式对英语句式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代际与亲缘关系的组合状况,英语句式结构与家庭伦理结构有着“形似”的生成模式?从家庭伦理结构视角解读英语句式结构,为英语句式教学提供了新颖的视角。而语言学理论的研究早在19世纪就已经体现了家庭伦理结构的痕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三个部分.首先,从消费结构和消费倾向两个方面揭示了消费变化的一般规律.其次,分析了消费对投资结构的作用过程.最后,揭示了消费对投资结构作用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体制变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先缩小后拉大,再在个别年份有所缩小的阶段性变动特征,这与我国经济体制的变迁过程是一致的。本文就我国经济体制的变迁过程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城市偏向”的户籍管理制度及城乡居民承担改革成本的不平衡性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各种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非正式信用和正式信用双重缺失的背景下,企业主的“集权情结”和经理人严重的机会主义行为使得家族企业控制权的让渡面临着“控制权损失”无法得到补偿的风险.导致了控制权让渡的失灵和家族治理结构的锁定行为。家族企业控制权的让渡是治理结构转变的关键,重新配置控制权以及改进治理结构是家族企业做大做强必须跨越的门槛,而所有权和控制权在两个维度上的不同分割,将使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沿着不同的路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5.
在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家庭成员是按照家庭利益最大化安排家庭生产经营活动和配置家庭资源,农户家庭土地流转决策与家庭架构特征密切相关。实地调研表明,土地转出户的家庭特征主要有全家在外定居、从事非农生产经营活动、土地无人代耕等;土地转入户的家庭特征主要有家庭、家族和亲戚中有人外出务工,家庭负担重、家庭成员需要照顾不能外出务工,户主是种植能手等。需要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统筹城乡发展、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尽快将老年农民的退休补助计划落到实处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16.
家族企业融资有其自身的特征:他们往往偏好于内源融资,如果需要从外源融资时,大部分企业只是进行少量负荷,而不愿意采用股权融资方式,这一融资特征是由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决定的。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对其融资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家族企业的融资方式及其结构又影响其治理结构。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会朝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个循序渐进和自然的变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融资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融资环境的改善能加速这一进程。  相似文献   

17.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家庭农场的发展极大促进了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有效的土地制度、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专业化的生产经营、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发达国家发展家庭农场的共同经验;美国和加拿大农业资源丰富,家庭农场发展具有规模大、区域专业化等特征;法国属农业资源一般型国家,其家庭农场的发展主要依靠合适的经营管理体制、生产经营专业化和政府政策扶持;丹麦和以色列属于农业资源匮乏型国家,其家庭农场的发展则主要依靠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农业科技的创新发展。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培育高素质现代农业人才,适度规模经营,走专业化、生态化的发展道路,促进我国家庭农场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家庭结构的变化与农村老年保障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全面实施人口计划生育国策以后,农村社会家庭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家庭小型化,老年人口比例逐步增大。加之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农业生产力水平仍十分低下,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家庭养老面临重大挑战。为了改变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低,范围小的现状,解决占中国老年人口约75%的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需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避免“养老真空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扩大内需,应从激活消费市场着手,带动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地发展。本从收入、未来预期、产品结构、体制、消费信贷等方面对消费需求增长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家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民营企业采用了这种重要组织形式.从我国家族企业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特点出发,分析产权制度和由此决定的治理模式,我国家族企业存在产权缺陷和治理失效问题,探讨我国家族企业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创新的对策.要明确界定产权,实现产权多元化、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