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美与格力决裂3年之后,又握手走到了一起,董明珠提出并倡导的“工业精神”也开始在业界广为传播。这个春天,那块多年前由家乐福带人中国,又被国美推向极致的厂商坚冰终于开始了融化之旅。 但背后的较力仍在继续。国美依旧在苦心积虑地谋杀“格力模式,家乐福依据把“通路费“作为主要的利润支点:格力“策反”着一批“格力们”的崛起,TCL则利用幸福树向渠道霸权公开叫板与争利……只是双方走得都很艰难,只是双方都为此付出太多而又得不偿失。[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张茜 《销售与管理》2005,(12):24-27
事件1:2004年3月,国内家电连锁大牌零售商国美向全国下发了“清场令”,将空调老大格力的产品撤出国美全国各大连锁卖场。格力似乎不屑屈服国美的威胁,多次对媒体宣称:国美只是格力一万多家经销商中的一家,即使在其老家北京,  相似文献   

3.
近日,业界盛传一条颇令人吃惊的新闻:成都国美为启动淡季空调市场,擅自将格力空调大幅降价,格力在交涉未果后,决定正式停止向国美供货,并要求国美电器“给个说法”!考虑到该事件的两个主角都是国内家电业内鼎鼎有名的两大巨头,因此该消息一经传出,业界一片哗然。  相似文献   

4.
最近家电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大牌厂家格力和大牌零售商国美翻脸了,撕碎了相处数年的脸面,只缘于格力不肯屈服国美的淫威。按理说,国美作为新兴家电零售势力的先锋,横行国内,所到之处,均是新闻不断;格力作为国内空调界坐了9年的老大,势力也是非同小可,格力和国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没错,那究竟是谁错了呢?我们先来看看事情发生的起源。  相似文献   

5.
陆剑清 《上海商业》2004,(11):40-41
2004年初,国美电器公司总部要求各地分公司将格力空调的库存及业务进行清理j而格力电器公司则回应以将空调全线撤出成都国美的六大卖场。两大巨头在空调销售旺季即将到来之际,爆发冲突,其纠纷的起因是国美在没有征得格力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对所售的格力空调大幅度降价,格力在交涉未果后决定停止向国美继续供货。由于本次冲突的一方为家电连锁销售巨头,另一方为国内空调制造业巨头,因而这一事件折射出我国家电供应链在制造与流通环节上正蕴育着深层次矛盾与利益的冲突,家电产业格局在貌似平静的背后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因此引起了业界与消费者的广泛关注。笔者将以国美与格力之争这一案例为着眼点,聚焦家电厂商冲突背后的动因与本质,透析家电供应链的演变趋势,相信这对于推动我国家电市场的创新与发展,具有积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4年3月10日.格力空调将产品全线撤出成都国美的6大卖场。这一事件的导火线要追溯到2月21日国美在成都发起的一场“空调大战”。在这场“战争”中,国美把格力零售价原本为1680元的1P空调降为1000元.零售价原本为3650元的2P柜机降为2650元,让格力“无法忍受”,虽然四川新兴格力电器销售有限公司要求其“立即终止低价销售行为”,  相似文献   

7.
钟超军 《商界领袖》2004,(7):100-103
格力与国美之间的厂商之争,显然已搅得业内人心惶惶,众人皆翘首以盼格力与国美大扳手腕。于是,格力与国美的一举一动都成了业界关注的焦点。格力和国美正在演绎一场旷世大豪赌。  相似文献   

8.
市场中.经常有一些不按常理出牌的“价格斗士”,以其独有的业务模式迅速侵占市场。志高空调就是典型的低成本杀手.虽然其产品毛利率在几家品牌中(格力、美的、海尔、海信、志高等)最低。尤其与定位高端的格力和海尔相比,不足其3/4;但由于其极其高效的生产和市场运作(反映该指标的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远低于行业平均值).  相似文献   

9.
崔丹 《创业家》2009,(10):47-47
在空调行业,美的、格力这些一线品牌比志高成熟,个头比志高大,上市比志高早。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对手的强大,志高空调创始人李兴浩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活法,对手想打打不死,人家非议他不在乎,带着一股倔强而执着的怪脾气,李兴浩带领志高走出了沙漠,踏上了上市的绿洲。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家电行业从来就不缺新闻,2007年能够登上各大媒体头版的自然也不少,而最引人瞩目的当属格力连续的两次大动作了。首先是在3月14日,广州国美电器总经理高集群与广州格力总经理王韦权联合签署"国美—格力战略合作升级"协议,并宣布即日起格力空调将在广州国美旗下33个门店全面铺货销售,而国美也一次性向格力抛出了价值2亿元的空调采购订单,此举标志着格力与国美长达3年的冷战结束。而4月28日,格力再次颁布其渠道新政,将自身10%的股权转让给经销商,一时间,又在业内引起了新一轮的猜测与评议。  相似文献   

11.
2004年3月9日,国美北京总部向各地的分公司下达了“关于清理格力库存的紧急通知”。格力总部也做出强硬的回应:格力将把国美清理出自己的销售体系13月10日各地的格力也和国美办理最后的“离婚手续”!  相似文献   

12.
朴华 《三联竞争力》2009,86(5):41-41
每年4月份,是国内空调生产厂商和国美、苏宁等渠道商最爱恨交织的时候,今年也不例外,例外的仍然只有格力,这家2004年主动跟国美翻脸的企业,今年依然放弃和谈,继续以自有渠道相抗争。  相似文献   

13.
《三联竞争力》2004,(10):41-42
迫于生产和物流等成本上涨压力以及销售旺季的临近,三大知名空调企业抛出涨价方案,而其他空调品牌也在伺机而动。针对上游供应商的涨价呼声,2004年6月初,国美、苏宁做出明确回应:绝不涨价!零售商与上游供应商的合作与较量可见一斑。实际上,国美、苏宁、三联等经营模式已在零售商与供应商间逐渐形成了从下游到上游的“倒逼”生态链状态。  相似文献   

14.
局面僵持不下。格力与国美之间的纷争最终爆发为双方互不相让的冷战。如今,在国美全国150家连锁店里,已看不到格力空调的任何产品和标志,国美言之为“清退”,而格力则称此是“撒出”。  相似文献   

15.
陈宇 《商界名家》2004,(5):32-33
万家乐空调的困境,不仅撕开了空调市场的“冰山一角”,也给热衷于品牌租赁的万家乐股份公司泼了盆大冷水……  相似文献   

16.
国美低头     
丁保祥 《商界》2014,(6):32-37
国美开始变得有些不太“国美”了。放弃平台电商,改变返利模式,牵手格力,追随百思买,与地方商超合作……经历过内忧外患之后,国美开始变得谨嗅,开始低下头思考产业的形势与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2007年4月份,志高空调广告登陆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联播》后7.5秒标版的招标段位,时隔一年之后的2008年3月,志高空调广告又再次出现在央视综合频道《天气预报》栏目的“1+1”位置,高调启动了志高空调在2008年的营销和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18.
2005年空调行业前四强(海尔、美的、格力、志高)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6.22%,13.21%、9.30%、7.28%,合起来占据近半壁江山,这是寡头市场的明显标志;同年,空调行业经历了一次大洗牌,空调品牌的数量从2004年的104个下滑到了24个,这是同质化竞争的结局。不言而喻,2006年,大部分企业为了生存而战,行业竞争必将更加激烈。而纵览各空调厂家2006年的竞争策略,空调行业仍未走出战略的迷雾。  相似文献   

19.
业界     
<正>"国美应该是事件的收场者。" --国美总部近日对各地分公司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将格力空调的库存及业务清理完毕。原因是,格力对国美不进行直供,且在价格上不肯让步,这与国美"薄利多销"原则违背,无法满足国美市场经营的需求。格力也强令要求所有分公司不得向国美降价销售。格力电器总经理董明珠称,格力会坚持代理商模式不变。  相似文献   

20.
日前,国家信息中心发布《2007(冷冻)年度空调器市场白皮书》。根据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对全国345个城市、2000余家多种营销业态零售终端的月度监测结果,2007年度品牌集中度进一步向大品牌倾斜。海尔、格力、美的、志高等品牌继续领跑国内市场,成为07空调年度最大的赢家。而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的空调品牌与2006年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