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运用最优改进C-P概率法测度中国的通胀预期,发现我国居民预期能够较好地利用部分通胀信息且具有一定的无偏性,性质类型应为有限的亚理性预期。中国通胀预期的形成机制受到实际通胀率惯性和预期通胀率自身变动的双重影响。从短期动态调整来看,居民具有信息"短记忆"的特点,即仅对滞后近几期的信息才有记忆和影响;从长期动态调整来看,预期通胀率和实际通胀率的标准差冲击,对二者的影响互为正向且持续长度、冲击作用力随时间推移而减弱,说明我国通胀率自身具有惯性与波动性,居民的通胀预期与实际通胀之间互为因果,并具有自我实现、逐步衰减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水平逐月攀升,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0%。其中,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4%,超过此前市场预期,创下32个月来新高。通胀预期明显上升,物价上涨压力明显加大,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首要关注问题。本文从一季度宏观数据入手,深入剖析影响我国通胀的构成要素,并根据理论研究学习,提出相关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2009年是货币极度宽松的一年。在全球央行加速开动印钞机狂印钞票的背景下,全球流动性呈一片泛滥之势。疯狂开动的印钞机像强心针,挽救了经济金融陷入崩溃,带来了通胀的忧虑。本文试图从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时所采取的一揽子刺激政策尤其是天量信贷看我国通胀原因并据此指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9年是货币极度宽松的一年。在全球央行加速开动印钞机狂印钞票的背景下,全球流动性呈一片泛滥之势。疯狂开动的印钞机像强心针,挽救了经济金融陷入崩溃,带来了通胀的忧虑。本文试图从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时所采取的一揽子刺激政策尤其是天量信贷看我国通胀原因并据此指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2003年起,中国经济开始出现通货膨胀压力,伴随着物价水平不断上涨之势,本轮通货膨胀压力带有很明显的实体经济性根源,即部分行业投资过度是产生这次通货膨胀压力的主要原因;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积极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和适度运用行政手段是调控经济的不二选择;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6.
基于灵活目标规则条件,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下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对通货膨胀目标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研究表明:通货膨胀目标制在降低通货膨胀偏差、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等方面相比其他货币政策规则具有优势。为检验通货膨胀目标制是否适合当前我国最优货币政策选择,文章从中央银行独立性、短期货币政策工具及传导机制、利率市场化及通货膨胀指标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以中国实际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我国尚未完全具备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所需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近期我国经济呈增速趋缓、物价攀升的边际滞胀态势。阻碍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主要是人口红利减少、储蓄—投资转化率低和制度不完善,引致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主要是政府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企业成本上涨和公众的高通胀预期。借鉴国内外有关滞胀治理的理论研究,我国应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提高劳动的收入份额,增加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保投入,实行结构性减税,完善科技投入体制,完善产权、户籍、社保和行政法律制度,明确货币政策的币值稳定目标,合理引导通胀预期。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人民银行居民储户问卷调查时间序列数据,测度出通胀预期水平.通过建立协整模型,研究通胀预期和通胀水平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并进一步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研究了二者之间的短期动态关系.研究发现,通胀预期与通胀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关系,物价上涨预期会在短期内推动物价上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我国管理通胀预期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我国央行从紧货币政策是以当前走偏了的经济状态作基础和以作为宏观调控的金融法为保障,但因其存在某些不当或被质疑而引发了争议。通过对从紧货币政策的法律基础、任务和作用的分析与论证,文章认为其在价值取向等方面应做进一步改进,并就政策目标、汇率、风险投资以及与财政政策关系等问题提出立法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张萌 《大众商务》2010,(10):85-86
通货膨胀是一种具有多方面效应的经济现象,全面、系统研究通货膨胀效应,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分别以公众和政府两部门为研究视角,分析通货膨胀的效应。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具有减少实际货币存量的效应,但是对债权人实际利债券存量没有影响;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具有刺激实际产出,增加实际货币存量,导致财富再分配的效应;预期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都具有增加政府扭曲性税收的效应。  相似文献   

12.
隐性通货膨胀治理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通货膨胀已经从显性转为隐性,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我国目前正在采取扩张性的政策来取代紧缩的政策,使通货膨胀的治理变得更为复杂。本文提供了一个新的架构。指出通货膨胀的治理需要多种机制的有效配合。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市场经济下的货币流通理论为指导,构建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通货膨胀模型,并采用计量经济学的一系列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通货膨胀与消费、投资、财政赤字和制度转型等多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各变量对通货膨胀的贡献度具有明显差异,这为中央银行和政府部门采取差别性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货膨胀是一种具有多方面效应的经济现象,全面、系统研究通货膨胀效应,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分别以公众和政府两部门为研究视角,分析通货膨胀的效应.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具有减少实际货币存量的效应,但是对债权人实际利债券存量没有影响;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具有刺激实际产出,增加实际货币存量,导致财富再分配的效应;预期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都具有增加政府扭曲性税收的效应.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广泛应用,使得许多国家出现了通货膨胀下降、国内物价水平稳定以及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增强等政策效果.由于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实践中的巨大成功,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研究兴趣.这些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通货膨胀目标制进行剖析以使得人们能更加清晰而科学地认识通货膨胀目标制.  相似文献   

16.
综合分析各种因素,指出2008年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较大。要正视2008年物价上行的压力,尤其要高度重视资产价格泡沫,及时出台调控措施,调节和稳定居民通胀预期,努力防止结构性涨价演变为整体性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7.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刺激经济的同时也埋下了通货膨胀的隐患.由于广义货币增长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力度最大,因此货币供给变动尤其需谨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合理发展虚拟经济以促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协调发展、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以抵御外部货币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以及力促经济内外均衡,可以作为弱化扩张型经济政策通货膨胀风险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自2007开始,通货膨胀又成为广泛关注的重要经济问题。通货膨胀长期的危害性,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得到了证实。2007年以来通胀率的上升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对于本轮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发展趋势,学界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本文运用总需求、总供给两大工具对此作出分析、并得出结论:本轮通货膨胀实际起源于2003年,而不是在通货膨胀得到广泛关注的2007年;总需求拉动是本轮通货膨胀的起因,且需求过旺导致需求拉动型通胀继续发展;另一方面成本推动型通胀在中国并未出现,但是压力越来越大,若不加以有效控制,很可能出现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这意味着中国通货膨胀既受到总需求影响,又受到总供给冲击,供求混合型通胀可能将在中国第一次出现,宏观调控难度将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通胀猛如虎,为抑制物价上涨,政府相继运用了财政和货币政策以期达到稳定物价的效果.文章针对当前严峻的通货膨胀形势给与了细致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举措.  相似文献   

20.
中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及宏观政策的有效组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反通货紧缩过程中,引伸出两个政策问题:一是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二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怎样组合有利于反经济周期。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逻辑出发,系统阐述了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基本原因是社会公众预期的非对称性。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的组合是反通货紧缩的有效政策组合。在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9.1%从而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后,中性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的组合符合理论与现实逻辑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