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汤洁平 《中国经贸》2009,(12):63-64
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由决策、激励、监督约束三大机制构成,而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对于确保董事会对经理层的有效监督、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正基于此,对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机制的作用予以阐述,以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公司法人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机制分为属于治本之道的内部治理机制和属于治标之策的外部治理机制。外部治理机制包括法律体系对投资者的保护、公司控制权市场及经理人才市场是否完备、机构投资者的作用等;内部治理机制包括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薪酬机制和股权治理等,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股权治理和董事会治理。从提升公司治理效率角度看,股权治理方面股权制衡类高于一股独大类公司,董事会治理方面则强调董事会的构成、董事会的规模、董事会成员的激励和董事会的领导结构。本文通过上述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探讨在我国实现良好公司法人治理机制的路径。通过持续构建科学合理的公司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以最终实现我国公司价值的普遍提升。  相似文献   

3.
交叉持股的变化与日本公司治理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交叉持股是战后日本企业规避国内外敌对接管收购的防御性安排。作为日本公司治理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主银行融资监控主导地位、企业内部经营阶层和雇员长期雇佣体制、经营决策侧重长期目标的基础。但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银行陷入坏帐危机,企业经营出现困境,这些都暴露出日式公司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拆除以银行为核心的交叉持股的关系资本结构成为日本公司治理改革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新财经》2011,(7):89
1.治理链的首要环节——日益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美国公司治理遵循的是"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班子"这一模式。在美国上市公司中,董事会是监督公司经理及财务报告过程的重要主体,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对公司经理及财务进行监督和检查,审计委员会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5.
本文解释了公司治理的相关概念,论述了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职能以及影响其职能发挥的主要因素,建议从完善董事会在治理框架内的相关制度安排、适当地选择董事会的构成和规模、建立科学有效的高管人员约束激励制度以及建设有效的企业文化等方面发挥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实现公司制的核心。鉴于公司治理结构在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的重要性,结合中国治理结构中存在结构缺陷这一现实情况,选择中国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各项权能的配置,企业控制权的配置和行使,董事会、高层经理人员、职工绩效的评价和监督,激励约束机制的设计和实施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中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7.
索尼公司是日本公司中较早具有国际化倾向和变革精神的企业。从2003年起,索尼公司实行董事会委员会制度,开始了新的公司治理变革。2005年,索尼公司颇有创举地聘用美国人斯特林格担任公司董事长兼CEO。索尼的实践表明,国际化经营需要适应国际化的、持续的公司治理变革。  相似文献   

8.
流行的公司治理理论以公司组织结构以及与其相对应的结构性制度的建设为核心,凸显组织制度约束在公司治理中的机制作用。这种理论传统导致在公司治理研究中对公司伦理机制的忽视。公司伦理作为公司基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准则,对公司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内部问题以及不完全缔约困境等具有特殊的治理效应,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公司伦理嵌入公司治理不仅是公司治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而且,也为重新解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了新的思路。完整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由制度机制与伦理机制交互作用所构成的二维结构。公司伦理观的完善、公司伦理的职能化以及不断提高公司伦理的控制强度,是架构二维治理结构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处在改革十字路口的日本公司治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两种典型的公司治理模式之一,日本公司治理模式随着泡沫经济萧条而陷入困境,其弊端逐步显露.目前日本国内正在全面推进公司治理改革.分析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问题以及改革的方向,总地看,日本的公司治理模式虽在形式上是向美式标准靠拢,内容上趋向监管分离,但在具体模式上则呈多样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公司治理结构框架的基础上,从所有权集中程度及主要权益人、资本结构、董事会制度、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接管市场等角度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以便对改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借鉴.文章还对我国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提出了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完善治理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磊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6):143-149,160
文章根据国内外研究文献,分析和研究了现金库(Cash Pool)、货币风险库(Currency Risk Pool)、商业信用管理(Credit Risk Management)等跨国企业现金管理方式;针对现行公司治理机制下大企业内部的现金资本流向复杂、筹资多元、风险分散等特点,为实现大企业的风险共管与现金资本共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公司治理评价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设计了中国公司治理评价体系,涉及股权结构、股东权利、治理结构、信息披露和公司业绩等方面的内容。并提出85个评价指标,为准确、系统地评价中国公司治理情况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1994年中国成功的进行了税收、财政和外汇改革以来,国有企业和金融部门的改革成为直到目前为止和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改革的主要议题,而公司治理的改革是这两顶改革的关键.我们注意到我国经济学者在公司治理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总的来说,这些研究是有缺陷的.这主要表现在,已有的研究把公司治理与公司治理结构等同,用后者的内涵对前者进行了界定;公司治理机制的研究,还局限于西方国家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忽视了对外部治理的研究.也就是比较多的关注股东和董事会之间的信托责任,以及董事会和执行经理人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并集中在委托-代理理论的框架内研究控制权如何配置以最大程度的解决代理人问题,对公司的外部治理极其治理机制很少明确的提出和研究,并无意当中把内外部治理的关系割裂开来考察①.  相似文献   

14.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民营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资产管理公司的存续性问题,指出在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应该长期存在,提出应对它们进行整合并民营化。资产管理公司民营化将有利于其克服目前所面临的运营资金不足、解决体制性因素造成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提高处置银行及企业不良资产的能力。本文对资产管理公司的民营化途径进行了市场化的运作设计。  相似文献   

15.
加强知识管理,获得持续创新利润是当今企业应该树立的崭新理念。本文以"讯飞公司"为例,系统地阐明了该公司通过运营知识资源实现知识产业化,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筹措发展资金,建立有效的组织学习机制,不断提高组织知识创新能力的成功经验。借此为我国企业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绩效管理作为企业创新和管理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架构对于烟草企业实施高质量发展和落地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调研和总结研究,从绩效目标和计划设计、绩效辅导和实施执行、绩效管理结果的多维应用等方面总结了烟草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烟草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跨国公司联盟差距与联盟生命周期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婷 《上海经济研究》2005,(12):103-107,122
中间组织的生成机理将跨国公司联盟呼之即出,但其成功的道路并不平坦。跨国联盟的高失败率让我们认识到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盟差距。而基于联盟生命周期的视角来进行跨国公司联盟管理,能够帮助我们从“过程”与“人/管理者”两个维度来透析联盟管理的问题,说明联盟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以帮助缩小上述差距。  相似文献   

18.
公司各利益主体为了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在现代企业制度尚未真正建立时,相互之间必然会产生财务冲突,这些冲突迫切需要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得到纾解,才能使公司各方利益相关者互惠互利,使公司在和谐中健康发展。本文试图对公司治理中如何寻求一条充分保障各方利益的途径作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9.
陈涛 《南方经济》2006,(8):85-96
本文提出了一种衡量盈余管理弹性的新方法。同时检验了它对公司财务披露决策的影响。以往许多文献都假设盈余管理是无偿的,于是管理者能无限度的进行利润操纵。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存在着GAAP(会计准则)、审计师和证监会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如果管理者依然超出可控应计部分来进行盈余管理,那么代价将是沉重的。所以本文认为,前期操纵性应计部分和它们的回复比率会共同决定当期的盈余管理弹性。基于这些分析。笔者构建了反映盈余管理弹性的经营周期弹性,并且从实证的角度加以验证该变量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经营周期弹性和Barton & Simko(2002)的弹性指标都能有效地反映盈余管理弹性。因此都支持了具有较低弹性的公司难以实现盈余预测目标的说法;而Kasznik(1999)的弹性指标则存在失效的情形。  相似文献   

20.
一、理论表述 本文提出一个假说:企业与市场构成一个完整契约--企业内成员之间达成一个隐性契约同时,与企业外市场上竞争者构架一个显性契约.企业内的隐性契约是一个不完全合约,而企业与市场上竞争者构架的显性契约是一个完全合约,二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合约.由此可知,企业不是一个封闭合约,企业的治理应是开放的.在开放公司治理中;企业内部,团队成员通过产权配置和企业所有权转移,形成自我利益激励机制,使激励兼容,我们称之为诱致激励,企业外部,竞争者的价格与成本,构成一个企业相对业绩比较的参照者,提供了充足统计量(sufficient statistic),使"标尺竞争"(yardstick competion)成为可能,于是可以设计"强制合同",形成显性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