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浙江金融》2004,(10):1-1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有选择、分步骤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的限制,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是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既定目标.这个既定目标揭示了:第一,"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意味着更大的灵活性;第二,"合理、均衡"意味着汇率水平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以实现国际收支大体平衡,不追求经常项目顺差和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第三,"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意味着朝向更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汇率机制迈进.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后,我国实行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基本可兑按——与外汇市场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肇始于国外要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人民币汇率问题引起了激烈争论。汇率不能归结为简单的升值或贬值,更为重要的是要从战略高度考虑,把汇率改革作为我国金融经济体制整体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货币可兑换、外汇市场发展和汇率制度构成一国对外金融体制的基本框架。这三者既紧密联系,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其中,货币可兑换设计是核心,外汇市场发展是基础,汇率制度安排是关键。如果不能有机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可能导致风险甚至爆发危机。  相似文献   

3.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条件、路径、利弊的分析在理论研究中已具有较广泛共识。目前,人民币跨境使用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制度安排,但对其与汇率、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相互关系,以及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影响,存在不少争议。借鉴"不可能三角"理论引申的MEC均衡分析框架,通过建立模型进行推理,发现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和资本可兑换程度提高有利于人民币跨境使用,而后者对汇率稳定、资本流动和货币政策有效性也具有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勇 《上海金融》2007,(2):61-65
随着我国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再加上我国国际收支存在顺差性失衡现象,所以,加强本外币汇率政策协调刻不容缓。但因受人民币资本项目不可兑换、利率非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弹性有限以及外在非理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本外币汇率政策协调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通过分析,本文提出了市场开放条件下我国本外币汇率政策协调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应利用人民币国际影响力增强机遇,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利用国际上逐步把人民币作为"锚货币"的机遇,加快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稳步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推动建立全球汇率协调和监管机制,形成对全球资本有序流动、合理流动的市场预期;同时要处理好"市场化"与"汇率稳定"的关系,保持汇率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前景和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涉及国内国际多方面的问题,是一个达成共识的过程。本文综合分析了国际经验及资本项目可兑换与通货膨胀、汇率制度、国际货币体系等方面的关系,提出我国可以在多维区间内拟定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我国自1996年宣布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以来,已经在对外贸易、投资及其他多方面为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打下了基础,为更有预见性地推动这一进程,还需要正视改革需要付出的代价,正确认识套戥行为,妥善解决双重价格问题,争取做到利大弊小,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条件、路径、利弊的分析在理论研究中已具有较广泛共识.目前,人民币跨境使用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制度安排,但对其与汇率、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相互关系,以及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影响,存在不少争议.借鉴“不可能三角”理论引申的MEC均衡分析框架,通过建立模型进行推理,发现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和资本可兑换程度提高有利于人民币跨境使用,而后者对汇率稳定、资本流动和货币政策有效性也具有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周灏 《上海金融》2001,(4):34-35
人民币自由兑换有两个层次,一是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下可兑换,二是完全可兑换,即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2下均可以自由兑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货币可兑换进行了界定,将经常项目下可兑换确定为最低层次的可兑换,我国在1993年就提出了人民币可兑换的问题,并将其作为外汇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来抓,在此后期间我国的重大举措是1994年的汇率并轨和1997年放大开经常项目,这里作者想就资本项目的放开,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竞兑换问题发表一些不成熟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谢平  胡哲一 《新金融》1994,(11):6-10
人民币汇率并轨后,我国仍实行人民币的有条件可兑换,但从今后的趋势看,实现人民币可兑换是大势所趋。如何从宏观货币政策角度,分析可兑换效应与宏观政策、可兑换的必要条件和可行性,谢平、胡哲一同志的文章给予了详尽的阐述。其基本结论是:从稳定汇率、外汇储备和市场调节能力看,我国已具备实现可兑换的一定基础;但从实现可兑换初期的波动效应、目前货币政策调控的局限性,特别是通货膨胀对汇率贬值的压力来看,我国在稳定和调整汇率等方面还存在相当的难度。  相似文献   

10.
后危机时期,虽然国内外政界和学者们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存在很多争议,但对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改革已基本达成共识。"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将会加快人民币的区域化步伐。本文对后危机时期人民币区域化进程进行了梳理,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现状和发展动力进行了总结分析,并从宏观层面指出了现阶段应该注意和解决的关键事项,最后提出对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前景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虚假贸易对国内经济秩序造成不良影响,受到了密切关注。本文基于2010—2012年中国大陆到香港的月度出口数据,实证检验了人民币汇率出现单边预期以及资本管制的大背景下,企业出于套汇动机而进行的虚假贸易行为。本文发现远期汇率升值显著促进了产品出口额增加,并且这一现象对于高价值重量比的产品更加明显。异质性分析表明虚假贸易行为更倾向于出现在加工贸易占比较高的行业。2012年汇率改革增大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增加了企业跨境套利的成本,汇改之后企业的虚假贸易行为得到明显抑制。此外,远期汇率升值同时提高了虚假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了我国的虚假贸易问题,并对打击虚假贸易活动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缪延亮  郝阳  费璇 《金融研究》2021,494(8):1-21
一般认为跨境资本流动由利差决定,政策制定也强调利差对资本流动的指示意义。但本文发现,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历史上主要是由套汇而非套息资本决定,且套汇的显著指标是多边美元指数(DXY)而非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之为“中国的跨境资本流动之谜”。我们提出,汇率影响大于利率且多边汇率影响大于双边汇率的原因在于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历史上波动幅度较小,及时和充分反映中美基本面的分化还不够。美元指数是市场指标,能够预示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的走势,进而驱动资本流动。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中国经济的外溢效应,中美经济基本面的分化不仅决定中美利差,还在很大程度上驱动美欧、美日经济基本面的分化,进而略有时滞地驱动美元指数。因此,中美利差在统计意义上是美元指数的同步甚至略微领先的指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政策制定仍要关注利差。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中美利差和美元指数对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的解释力都会边际减弱。  相似文献   

13.
自2005年起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幅已超过20%,2012年4月5日人民币中间报价6.3102再创新高。本文根据2008年以来的季度数据测算出人民币的货币替代率.分析中国货币替代程度及降低原因,同时结合Eviews5.0软件。就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货币替代现象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长期内人民币增值会导致货币替代现象减少。但由于人们判断并做出一个理性决定时需要一个思考过程,且我国目前汇率很大程度上仍受货币当局控制。人们选择决定就会带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货币替代现象影响不会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参考盯住篮子货币干预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外汇市场干预灵活性的考虑,2005年7月,我国选择了参考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文基于2005年1月至2008年3月的日数据,估计人民币货币篮子的影响权重及中央银行的干预规则。通过分析看到,直至2006年初才启动参考盯住篮子货币干预,并且是各币种逐渐引入干预规则,美元的影响权重逐渐下降,参考篮子货币的调整是积极稳定的。  相似文献   

15.
一国货币作为国际贸易发票货币取决于货币汇率的波动性、该国在占据的出口市场份额以及该国出口产品的差异性程度。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灵活和弹性化及在国际贸易中采用本币计价以回避汇率风险,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发票货币有期可待。  相似文献   

16.
芦东  周梓楠  周行 《金融研究》2019,474(12):125-146
本文研究了管理浮动汇率制下我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的调控稳定效应。首先,本文从实证层面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升贬值对央行货币政策的非对称影响。接着,本文构建了包含银行部门与货币错配的开放宏观经济模型,重点分析了在面对美联储加息、人民币贬值压力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包括对汇率的反应)和宏观审慎政策(对外债的逆周期调节)的配合如何影响宏观经济和金融的稳定。结论表明,如果缺少宏观审慎政策的配合,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反应将导致产出、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等经济金融变量的波动增大。在存在宏观审慎政策的前提下,相对于完全浮动汇率制,管理浮动汇率制从中长期看能进一步促进产出和外债等核心变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把我国的外贸失衡和汇率失衡看作是全国性失衡是不恰当的,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研究视角,本文认为我国外贸失衡主要是指东部地区的外贸失衡,我国汇率被低估主要是指东部地区的汇率被低估,而中西部地区并不存在外贸失衡和汇率被低估的现象。因此,要调节我国汇率和外贸的区域性失衡,依靠人民币升值虽然会减少东部的汇率和贸易失衡,但会增加中部和西部的汇率和外贸失衡,而实施地区差异化的外贸政策、产业政策和财政税收政策是解决我国汇率和外贸的区域性失衡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目前所实行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与市场经济并不矛盾,而人民币汇率也不是中国对美巨额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WTO对影响贸易的汇率制度拥有管辖权。从WTO规则出发,中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非对汇率长期、单向和大量的干预,不构成汇率操纵。而由于不符合补贴的财政资助、授予利益或专向性条件,人民币汇率制度也难以成立为《补贴与反补贴协定》项下的补贴。而中国的汇率制度在向更加灵活和宽松的方向发展,同样不符合"非违法之诉"的不可预见要件。  相似文献   

19.
2001年以来,持续的双顺差促使外汇储备量迅速积累,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政府不得不加大货币投放量来回笼外汇市场上过多的外汇。通过建立外汇储备和货币供给量(M1、M2)之间的双对数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外汇储备的增加确实推动了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且外汇储备变动给M1带来的影响大于M2。因此,应适当控制外汇储备规模消除外汇储备超额增长的制度性原因,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积极进行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20.
货币替代是开放经济条件下特有的货币现象,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也随着经济金融体系的开放而不断加深。通过建立货币替代的理论模型对我国的货币替代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作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货币替代影响最为突出,名义有效汇率的频繁波动会造成货币替代乃至货币需求的不稳定,我国的利率管制使得国内外货币收益率的相对变化并未在货币替代过程中呈现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