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烟酒周刊》2005,(24):A006-A006
“市场正在向名酒企业集中”——这个提法正在深入中国的一批老名酒企业主的心目中。宋河、洋河和郎酒这三个名酒企业已经在区域性市场上取得成功,山西汾酒的业绩也正在“默默”地稳中有升,一定程度上为这个提法下了注脚。事实和理论都在支持着这个提法,这真是鼓舞人心的事情,于是有人乐观地认为,白酒市场开始理性回归了。  相似文献   

2.
赵璐 《商》2014,(23):14-14
渠道在白酒营销价值链中起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作用,这成就了很多白酒的辉煌,也使渠道自身逐渐发展强大起来。本文通过对郎酒渠道的研究,对郎酒在邯郸市场的销售渠道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有渠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已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为邯郸市郎酒营销渠道工作提供建设性的建议,从而实现郎酒企业在邯郸市场的跨越式发展,也为业内其他白酒公司的发展提供发展参考。  相似文献   

3.
可以说。白酒市场的竞争是一场永无休止的战役。从安徽当年的沙河、焦陂。到今天的高炉家、口子窖、九酝妙品,其省会合肥市场几度易帜,中国酒业的整合已经进入了另一个阶段:徽酒成为了中国白酒的主角之一。继“徽商”、“徽茶”、“徽文化”等词汇之后.“徽酒”随着皖系白酒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崛起,叫响了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4.
一枝三花,地位特殊 在白酒行业,郎酒集团是个特殊的企业,首先其是个名酒企业,这在全国40000多家酒厂中一共只有17个企业获此殊荣;其次,郎酒是目前这些名酒企业当中唯一一个同时生产酱香、浓香和兼香型产品的企业,并且这三种香型的产品在市场上都获得了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郎酒的这种特殊性让其获得了“一树三花”的美誉。  相似文献   

5.
《糖烟酒周刊》2006,(38):14-14
在白酒行业,“群狼战术”并不是郎酒第一个采用的.但群狼战术因为郎酒的采用而声名鹊起。这不仅因为郎酒采用的“群狼战术”取得了很好的成功,更因为郎酒本身已经具备的狼性。  相似文献   

6.
一个成功的高档白酒品牌可以看作是白酒企业在市场上的“VIP”标志。如果想看一个白酒企业的实力,那么可以看看这个企业的高档品牌在市场上的接受度。  相似文献   

7.
菲利普&;#183;科特勒曾经说过:”无论企业在何种市场营销环境下生存和发展.产品都是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核心。”在中国白酒市场的今天.能沉下心认真做产品的企业实在不多。湖北白云边酒就是其中难得的一个。  相似文献   

8.
高永 《糖烟酒周刊》2007,(37):72-73
“我不在广东,就在去广东的路上”,三年前在介绍广东白酒市场时这句话曾经引起了业内对广东市场热烈的关注和讨论。然而,笔者注意到之后的讨论似乎有一个不太好的倾向,那就是将广东市场“神化”,在某些论者的眼里要么是“天堂”,要么是“地狱”。事实上,在中国白酒区域市场中。广东自有它的特殊性,但也有他的普通之处。对广东市场的清醒认识有助于我们的酒类企业更好地安排好自己的全国化布局及相应的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9.
面对中国白酒业的激烈竞争,茅台、五粮液、郎酒等中国名酒一线品牌自身不仅要迅速渗透巩固,还要面临全国区域市场二线品牌的挑战。作为酱香型白酒典型代表之一的郎酒,正面临各品牌激烈竞争的正面交锋,品牌突围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中国白酒市场消费行为解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涛 《市场研究》2005,(12):43-45
中国白酒市场近年来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其产业结构也在稳中求变,追求不断的完善。据中国酒网的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986家,从业人员达32.37万人。共生产白酒311.68万千升,同比增长1.98%。伴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竞争将注定愈发激烈。白酒行业的竞争只有不断解读消费的现有和潜在需求,了解市场变化,才能在风起云涌的白酒市场分得一杯羹。  相似文献   

11.
一句话新闻     
《糖烟酒周刊》2005,(14):A005-A005
2001年10月,汪俊林出任郎酒集团董事长,开始郎酒的改制。到2004年。郎酒以品牌价值41.52亿元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全国排名138位,以超过5亿元的销售收入进入全国白酒企业销售排行前十名。连续三年销售收入保持30%的速度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2.
“只要郎酒有的产品,商丘市场都有”。这是郎酒“群狼共舞”的战略思想在商丘的现实体现。其实商丘对于郎酒来讲,还有一层重要意义:商丘是郎酒第一个直投的市场。这个直投指的是什么呢?按照郎酒厂家的说法,就是市场费用以现金形式兑现,不用经销商垫付,广告、人员工资、买店费用等均由郎酒公司支付。  相似文献   

13.
艳梅 《中国广告》2005,(11):152-153
中国目前有37000多家白酒企业.30000多个白酒品牌.其中区域品牌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它们在白酒行业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煎熬.也分享着区域市场强势品牌的快乐。白酒需求从总体来说.中低档酒呈现萎缩的局面,中高档白酒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中高档酒又在向“茅五剑”等领先企业集中,市场份额无时无刻不在被领先企业所蚕食.区域品牌的利润一直在低谷中徘徊。  相似文献   

14.
王凯胜 《糖烟酒周刊》2005,(18):B011-B012
最近,广东白酒市场又吸引了业内人士的关注。新郎酒、金六福要卷土重来,老龙口已试探性入市,洋河也在积极筹备……中档白酒市场一定又要经历新一轮的竞争。那么,广东中档白酒市场有何特点?如何开拓这一细分市场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广东东莞华盛实业有限公司营销总经理苏小军。  相似文献   

15.
在行业空间扩大的情况下,中国白酒企业仍难以扩展市场.对通路的思考和变革将决定他们接下来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在白酒企业的市场拓展中,知名品牌、国家名酒自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而对于大量的中小型白酒企业来说,锁定市场、拓展市场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很多白酒企业在市场拓展上因为缺乏对区域市场的了解,缺乏对目标消费群体的锁定而导致营销失败,大量的资源浪费在区域市场上。对于中小型白酒企业来说,到有鱼的地方钓鱼是比较明智的选择。那么,哪些地方有鱼呢?  相似文献   

17.
行业     
《糖烟酒周刊》2007,(26):24-24
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郎酒入选四川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名单;中国名牌初选名单公示 13种酒类品牌上榜 白酒未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王琦 《糖烟酒周刊》2007,(16):30-30
近些年中国酒类行业发展速度很快.在传统名酒市场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许多新锐品牌,他们十分活跃。无论是在产品研发方面.还是营销创新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其中许多品牌的市场销量已经超过了原有的传统名酒,并且他们也凭借优异的销售战绩。屡屡获得国家大奖或行业认证,如许多的二线白酒企业已经获中国驰名商标。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白酒企业,  相似文献   

19.
挑战老格局     
挑战者说: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明: 应该了解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说现在中国白酒市场在向品牌,向名酒,向原产地集中,这是一个趋势。特别是广告传播、公关推广、文化营销等市场手段的频繁攻心,白酒市场“指名消费”的现象愈发普遍,真正掌握品牌的大企业因此也将从中赚取显著的市场优势和利润回报。泸州老窖目前已经从发展调整期进入了发展的机遇期,未来三至五年将是泸州老窖快速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酒类市场的“另类”——保健酒,经过10余年的发展,仍然是酒类消费市场的凤毛辟角。其市场占有份额远远不足与白酒、啤酒亦或果酒相提并论。据相关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白酒总销量约为460万吨,啤酒约为2800万吨.果酒约为30万吨,而保健酒则为3万吨左右.总产值约在10亿元人民币。其中,湖北的中国劲酒、海南椰岛鹿龟酒、浙江致中和3家约占70%份额。其余的140家保健酒生产企业的160多个保健酒品牌,在保健酒业界,也仅为点缀。尽管诸多白酒巨头在90年代末期纷纷加入到保健酒开发行列,像茅台的不老酒、五粮液的雄酒和最近开发的龙虎酒等等,市场业绩平平。是保健酒市场成熟不够,还是产品技术欠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