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胜任力理论为解决传统培训需求分析模型的不足提供了理论基础。组织胜任力从组织的角度出发对组织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建立起了组织和战略管理之间的联系,个体胜任力在组织胜任力的基础上,建立了人员与职位之间的匹配关系,从而在胜任力理论下,将传统的培训需求分析三要素建立在一个统一框架下。本文从胜任力理论出发,分析了胜任力理论与培训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建立了培训需求分析胜任力模型。  相似文献   

2.
"90后"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胜任力是指在"90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能将绩效表现优异的学生与绩效表现一般的学生区分开来的个体特有的和内在的特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行为事件访谈技术对10名"90后"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了研究,并辅之以开放性问卷、一般访谈、胜任力特征核检表等手段,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90后"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胜任力模型。该模型包括专业素质、人格特质、身心素质、成就动机、认知特征、适应能力、情绪特性、管理能力与外界支持9个胜任力特征因素群,涉及18项具体素质胜任力特征,其中核心素质胜任力特征8项,基本素质胜任力特征10项。  相似文献   

3.
邱静艺 《企业家天地》2007,(10):232-233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大公司已经开始重视胜任特征测评,通过建立人才胜任力模型库进行人员的招募选拔工作,较之传统的以工作分析和职务说明书为基础开展的人力资源招募选拔活动,基于胜任特征的测评更加注重员工产生优秀绩效的特质,突出与优异表现相关联的特征及行为,从品质和能力层面论证了个体与工作岗位、工作绩效的关系,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4.
通过胜任力分析来对人才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使用,从而获得竞争优势,是现代组织发展的共同特征。在招聘中进行胜任力分析,可以使求职者的个体特质和拟聘的具体职位以及组织的发展需要这三者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也是招聘成功的重要保证。引入胜任力概念并建立起基于胜任力内容的分析,为招聘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发展。可以说,在招聘中进行胜任力分析是个人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组织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从而提高组织绩效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源管理的传统模式与胜任力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顺从心理定式导致现有人力资源管理面临困境,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克服上述困境,追寻绩效卓越的胜任力是这种管理理论的核心,但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也面临着挑战.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逻辑是追寻辩证的卓越者.  相似文献   

6.
胜任力模型是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本文立足于商业银行运营实践,选取分支行行长这一重要岗位构建起了“商业银行行长胜任力模型”,并以此为基础研发了“行长胜任力测评系统”。基于在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的成功运用,本文就如何构筑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赵洁  彭原 《全国商情》2009,(6):15-1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组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其员工的技术和能力的表现.因此,对人的内在素质的研究日益深入,以胜任力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本文从胜任力在人力资源工作分析,人员甄选,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运用对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公务员胜任特征模型被各国政府广泛用于选拔、培训开发等公务员管理环节。然而中国胜任力特征模型在公共部门的应用远不及发达国家,其中中国公务员胜任力研究相对滞后是导致应用受限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梳理过往研究,发现目前研究存有对胜任力概念认知偏差、对胜任力研究过程缺少对象控制、对胜任力模型缺失校验等误区。本文重点剖析了中国公务员胜任力研究中高绩效者的选择、问卷设计、研究对象回应及研究成果应用等方面的困境,提出了加深理论概念理解、扩大理论界与实践界的合作以及精深研究实操方法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结合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的理论研究,编制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水平调查问卷,对北京地区高校辅导员的胜任力水平进行测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校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具有较高的胜任力水平,51岁以上年龄段、硕士学历、工作在8年以上的高校辅导员的胜任力水平较高,不同性别、有无培训经历、是否为专职等对高校辅导员的胜任力水平影响不大.最后,提出要建立高校辅导员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0后群体自走上工作岗位以来,因为其独特的性格特质和职场特质,工作表现一直差强人意。以胜任力为理论基础,通过建立胜任力模型,评估90后员工的胜任力水平,找出现有胜任力与理想胜任力的差距,把握90后员工的培训需求,确定其胜任素质需要培训的内容,设计符合90后员工特点的培训方式,及时评估及反馈培训效果等,构建基于胜任力模型的90后员工培训体系,对提高90后员工胜任力水平和工作绩效,实现培训的有效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胜任力是绩效优异者的潜在特征,胜任力思想及其技术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管理理念之一。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状况对高等学校的教育的发展壮大具有深远的意义,文章以胜任力的相关理论为依据,通过建构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胜任力模型,并以此模型为依据,探讨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与开发,以期进一步提升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2.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阐述了基于胜任力的薪酬体系产生的背景.在分析了胜任力薪酬在我国发展中的缺陷后,提出了建立基于胜任力的薪酬体系的策略.员工的胜任力逐渐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未建立和应用胜任力薪酬体系.  相似文献   

13.
现有文献普遍认为心理授权对个体创新绩效能够产生积极影响,这一结论也得到不少实证研究的证实,然而却鲜有文献对个中的权变性予以关注。本研究考察了心理安全对心理授权作用于个体创新绩效的调节效应,利用相关量表调查了266名企业员工,对回收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安全对心理授权与个体创新绩效的关系起调节作用,高心理安全水平下,心理授权对个体创新绩效的影响更显著,低心理安全水平下,心理授权对个体创新绩效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的水平。文章最后讨论了研究的结论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在全面创新中越来越注重人事管理工作,因此,加强对管理人员职业素养培养和工作行为改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普遍存在标准模糊、配置不平衡和技术手段落后的问题,而目前最适合高校职工工作特征的管理制度就是以胜任力为核心的行为绩效管理。本文就从民办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缺点出发,阐述了基于胜任力的管理的先进性与优越性,并具体介绍了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在高校中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高职高专教师胜任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升教师胜任力是高职高专院校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认为高职高专教师应具备"双重"的概念胜任力、技术胜任力、整合胜任力和职业市场力,并提出提升高职高专教师用途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教师薪酬体系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师的发展及高校核心竞争力.从阐述胜任力的内涵和特征入手,探讨和分析了高校教师胜任力的内涵,剖析了我国高校教师薪酬体系目前存在的缺陷和构建基于胜任力的教师薪酬体系的意义,并提出构建基于胜任力的高校教师薪酬体系的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上海市不同学历的大学生创业者进行调研,整理出348份调研数据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考察了不同行业的创业者的创业动机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并以创业胜任力为中介变量探讨创业动机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创业动机对创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胜任力有助于提高生存动机对创业绩效的正向影响,并可提高机会动机对创业绩效的正向影响。因此,创业者应注重创业生存动机意识,提高创业者的创业综合能力,使之转化为创业实践,提升创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经理胜任力研究:检核表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核检表法对人力资源经理的工作胜任力进行研究,得出人力资源经理胜任工作模型由十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即:沟通技能、组织管理能力、责任心、团队协作、公平性、正直诚实、分析性思维、专业知识、领导能力和培养下属.该项研究结果可以为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选拔、绩效评估、开发、连续发展计划等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与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基于协同信息的虚拟团队中多Agent选择问题,提出了一种决策分析模型。首先研究了Agent的结构,由此给出了Agent的个体能力模型。然后通过一种释放权重信息为核心的Agent个体选择模型挖掘出Agent的个体潜能。最后给出了多Agent间协同关系及基于协同信息的Agent选择问题的描述,进一步在个体绩效与协同绩效的背景下,提出了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20.
企业经营者胜任力模型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任力研究为国内研究的热点,尤其是经营者胜任力模型研究为许多学者与企业界所关注。本文基于厘清胜任力概念,对国内外的胜任力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并从投入、过程、产出的构面回顾了国内外经营者胜任力的研究状况。最后,从模型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探析了国内外经营者胜任力研究有待完善之处,并对经营者胜任力的影响因素及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