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明英 《商场现代化》2006,(21):312-313
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是我国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安置问题的关键。我国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缺失的根本原因是现行就业安置的短期性、补偿费用低、社会保障缺位和就业培训缺失。解决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关键是创新观念、改进征地补偿办法、加强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和建立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金。  相似文献   

2.
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是我国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安置问题的关键。我国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缺失的根本原因是现行就业安置的短期性、补偿费用低、社会保障缺位和就业培训缺失。解决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关键是创新观念、改进征地补偿办法、加强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和建立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金。  相似文献   

3.
在新一轮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之下,我国失地农民的数量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本文从生计可持续发展的视域出发,对我国失地农民自主创业政策支持体系构建的现实依据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构建途径,是解决我国失地农民生计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十三五"期间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经济政策,城镇化过程中比如产生的大量失地农民,他们的可持续生计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从创业视角寻求通过引导失地农民创业解决其生计问题,为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另一种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受到严重侵害,已成为危及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本文从解决农民的可持续生计着眼,提出了建立失地农民权益长效保障制度的框架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黄建伟 《商业研究》2011,(7):140-144
国内在研究失地农民问题时存在系统的相关研究较少,对失地农民关键生计要素间的关系研究不够深入,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工具落后等不足。国外关于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文献虽然不如国内丰富,但其相关的研究成果仍然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国外提出并发展了的"可持续生计"的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为国内学者研究失地农民生计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鲍海君  韩璐 《财经论丛》2015,(10):88-94
本文通过对失地农民创业意向的实地调查,在失地农民创业意向理论分析基础上,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失地农民创业意向的关键影响因素;采用ISM分析方法,挖掘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结构关系,并构建了具有相互关联、层次清晰的影响因素链,以厘清失地农民创业意向影响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了引导失地农民创业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失地农民创业意向受性别、成就动机、征地区位、创业行为等5个因素的显著影响。这些因素在整个系统中所处层次不同,且具有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关系。其中,创业行为是表层直接影响因素;创新导向是中间层间接影响因素;性别、成就动机和征地区位是深层根源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及可持续生计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针对原来土地征用补偿原则,分析了一次性货币补偿的缺陷,结合可持续生计理论,论述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现状,指出目前征地补偿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讨论了当前多采用的一次性货币补偿现状及缺陷,阐述了征地标准改善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针对原来土地征用补偿原则,分析了一次性货币补偿的缺陷,结合可持续生计理论,论述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现状,指出目前征地补偿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讨论了当前多采用的一次性货币补偿现状及缺陷,阐述了征地标准改善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成都市郊弥牟镇和大弯镇的特殊群体——大龄、文化程度低失地农民非正规就业选择问题的实证案例及其理论分析,揭示了非正规就业是大龄、文化程度低失地农民人力资本合理的再配置形式;城市政府现行相关政策导向和制度安排导致非正规就业制度成本上升,无助于这一群体生计的可持续性。城市政府应积极看待非正规就业的正面功能,以新的制度安排促进非正规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从而为社会弱势群体创造实现可持续生计的公平机会。  相似文献   

11.
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不变的政策导致大量无地农民的产生,通过对河北省32个县、41个村、194户无地农民的成员构成、收入来源、权益保护以及所在地区政策执行程度及调整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无地农民产生的原因与生存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收回已经迁出人员土地、开发荒地增加耕地的数量、增加农民生产和生活支持力度、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相关对策,以解决无地农民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能顺利开展的直接原因在于农保制度供给不力,如相关制度未能及时修订等。当前,由于农民分化为纯农户、农民工和失地农民,在制度供给上也应针对不同农民实行分类制度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农民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数量不断增加.引致的社会问题也日益严重。本文分析了失地农民的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指出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缺失问题应当成为政府工作的重心。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社会现实,对如何改进我国失地农民现状.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提出了可行的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推进以及城市扩建步伐的加快,失地农民群体也在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向城市居民身份转变。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一系列问题由此产生,其中养老问题凸显。建立和健全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应当以覆盖面广、保障力度高、操作便捷、效率高、成本低等作为目标,在政府主导、财政支持下,通过明确构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的目标,建立失地农民权益长效补偿机制,建立和健全失地农民再就业机制,实行"土地换养老型"保障,引入商业保险机制以及发挥社会组织对构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的作用等措施,有利于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构建起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从而推动我国城镇化及城乡同步小康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失地农民安置模式选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失地农民安置方式对失地农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而传统安置模式的失效,引起失地农民问题的产生。土地换保障型、土地入股型、留地安置、综合开发及土地集中开发等创新安置模式,虽然顺利解决了城市化和失地农民发展的矛盾,实现了城市发展和失地农民的双赢。但是,从农民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看,各有其优缺点,对安置模式的选择,应考虑长久可持续的就业安置和发展的模式,解决失地农民贫困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失地农民补偿模式评价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失地农民利益补偿问题是城镇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各地在城镇化过程中已经摸索出不同的补偿模式。只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失地农民补偿,才能使农民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共同成果。  相似文献   

17.
对小产权房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住房问题关系国计民生,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政策分析法对小产权房的概念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揭示小产权房的种种弊端,提出分别对待分类处理,改革集体土地所有权,加大住房改革力度等几种途径来解决小产权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湖北省711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影响农民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被调查地区的农民进行满意度评价。研究表明:影响农民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经济收入、惠农政策、教育投入、教育水平、医疗水平、交通状况和干部作风等;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以及有无孩子上学的农民在满意度上差异不显著,但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来源、不同家庭人口的农民在满意度上差异明显;农民满意度总体水平偏低,但农民对惠农政策、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而对经济收入、交通状况和干部作风表现出较低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Livelihood assets which are considered and recognised for their life-supporting role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and basically to the standard of living of people. These contributions as deemed more meaningful are considered necessary to farmers whenever an opportunity exists to diversify their investment. This study looked at how the benefits from increase in farmers' rice yield contribute to farmers ability to acquire livelihood assets to enhance their standard of living. A sample size of 265 from a population of 880 farmers trained by 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 on sustainable rainfed low-land rice production technology was used. The objective was to establish how proceeds from rice sale influenced the acquisition of livelihood assets by farmers to support their standard of living. Using spearman rho correlation, it was found that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increase rice output and livelihood assets acquisition.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technology should be disseminated nationwide specially in low-land rice farming areas so that all farmers in the country could benefit.  相似文献   

20.
以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Probit模型对稻作经营大户对农业有偿技术服务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支付意愿受到户主的文化程度、非农业劳动力比重、对农技部门提供服务的评价、生产资金来源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提出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农村信贷服务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