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产业不平衡发展及其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我国近二十年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实际数据的整理、分析入手,通过对产业不平衡发展演进轨迹和生成动因的剖析,以量化的手段探析产业不平衡发展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十五”规划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目标提供有力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2.
早在4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就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平衡增长理论和不平衡增长理论。直到今天,有关产业的平衡增长和不平衡增长的论争还在继续。回顾了国内外产业增长理论的研究历史,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增长理论后续讨论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用EKC模型、STIRPAT模型和SS-STIRPAT模型分别对1980-2008年我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驱动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SS-STIRPAT模型不仅能够分析动态特征而且模型预测性质更好。研究发现,我国的碳排放EKC曲线并非倒U型,我国人均碳排放对人均GDP的弹性系数在111到115范围内波动,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化改革、宏观经济刺激政策和环境保护力度是影响该弹性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2020年的减排目标,每年由技术进步带来的单位GDP碳排放下降比率必须达到4%。  相似文献   

4.
股票市场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问题一直是近来研究的热点。在国外相关研究中,大多数认为股粟市场通过其功能作用促进了经济增长。而在我国的具体实践情况又如何呢?运用Eviews统计软件,以我国1995年第一季度到2005年第四季度的股粟市场数据为样本,对股票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得出我国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有限的,甚至可以说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可能不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中国股票市场星期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股票市场有着明显的星期效应,中国股票市场有其自身的规律与特点。实证研究表明,中国股票市场具有明显的星期五效应,监管部门在进行制度设计调整时,需要考虑星期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县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近年来有关县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研究的文献资料,对县域经济的概念进行了介绍,并从综合评价、经济增长及经济不平衡发展三个角度考察县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研究的成果,对研究给出了简要的评价及展望。  相似文献   

7.
本从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入手.结合产业发展理论,探讨了旅游业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以西安市为案例.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定量分析了旅游外汇收入对GDP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旅游业对GDP的溢出效应显。这为西安市解决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最后提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实证分析表明,中国不存在经济增长的绝对收敛,而存在条件收敛,实施适宜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是促进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趋势的考察及对二者的相关性的实证分析,可发现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就业的长期关系中的两种不同效应。高技术产业发展初期吸纳效应明显,发展到一定程度挤出效应显现。为此要加强高技术产业化与传统产业高技术化结合发展,实现经济和就业的协调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与第二三产业的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我国的第三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考察表一中1980-2001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的有关数据,可以看出国民生产总值与第三产业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也就是说,随着第三产业的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呈线性增长。  相似文献   

11.
从静态和动态分析均表明,我国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最大,加大对第二产业的投入,提高其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仅次于第二产业,而且在不断提高。因此,我国政策导向应以提高产业劳动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从生产力不平衡结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演变过程以及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根据分析认为,政府的宏观调控对于调节地区差距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对这一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结合当前世界产业结构发展的特点,确定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产业作为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层次和部分,在区域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产业发展是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转换、产业组织的整合优化和主导产业的选择来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从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主导产业三方面论述了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银行信贷对三次产业增长贡献度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信贷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通过银行信贷对三次产业增长作用的实证,发现我国银行信贷对第二产业增长的贡献度大于对第一产业的贡献度,且银行信贷尚不能解释第三产业的增长。分析成因,主要受产业特性、融资渠道、银行信贷政策和信贷偏好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此,本文提出建议:维持银行信贷稳步健康增长,防止信贷投放极端化;针对不同的产业采取有区别的信贷政策;建立针对第一第三产业的信贷风险准备金制度;建立中小企业社区信用协会和社区担保机构;鼓励银行创新有效的担保模式,更多关注非财务因素;根据产业(行业)特性探索可行的“信贷+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6.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近期国内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理论研究、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等五个方面回顾了最近几年来国内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成果。最后,对国内的研究进行了评论,指出了这些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观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提供了不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要求。梳整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发展观的演变。探讨不同发展观对当时经济增长方式的作用与影响,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我国当前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重要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求增长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而服务业的发展在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同时,也具有自身生产率提高相对缓慢的特征.无论是从理论分析或是实证研究我们均不能得出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集约化程度有显著效应的结论,因而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比重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提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9.
安翔 《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93(4):41-44,67
对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现有研究,无论是总量研究还是结构研究都没有从发展的角度去考察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而对我国1989年~2003年的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协整分析,验证了经济成长阶段论的结论:在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性质的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我国目前尚处于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公共部门要为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投资,为经济起飞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