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省不仅毗邻东盟地区,同时也是中国著名的侨乡,在发展对东盟贸易方面具有人文、地理上的优势,与东盟地区的经济互补性也较强。长期以来,广东省对东盟贸易总额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稳拔头筹,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不仅毗邻东盟地区,同时也是中国著名的侨乡,在发展对东盟贸易方面具有人文、地理上的优势,与东盟地区的经济互补性也较强。长期以来,广东省对东盟贸易总额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稳拔头筹,在中国对东盟贸易的总体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绿色索洛模型”,研究中国整体和四大经济区域工业用地和物流仓储用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使用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动态面板Han-Philips GMM模型,研究二者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①工业及物流仓储用地的增加促进了中国整体和四大经济区域的经济增长。②对中国整体,工业用地面积增加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但会抑制邻近地区经济增长;物流和仓储用地的提高在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能拉动邻近地区经济增长。③工业用地和物流仓储用地变化对经济增长的空间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如下政策建议:①对工业用地的区位选择,新增工业用地可适当向东北各省适当倾斜,以更好地发挥东北工业基地对自身和周边地区的传帮带作用。②对物流仓储用地的区位选择,政策应当更加支持新增物流仓储用地向中部各省和东北各省倾斜,以发挥其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生产分割的新经济地理模型基础上,对我国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区位调整进行了实证检验。经验研究的结果证明了理论模型的结论,即生产分割情况下,制造业的空间区位同样存在类似于中心-外围的结构。但是影响不同产业区位调整的因素差异很大,这些因素的强弱也随时间而变化。这就启示决策部门,不仅要制定有效的政策参与生产分割过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且要对政策进行合理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中国集体经济》2001,(1):12-13
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以下简称"总社")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经贸委的领导下,由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联社及其他集体工业经济联合组织组成的集体所有制经济联合组织,是各级联社及其他成员单位的领导和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6.
《上海经济》2009,(9):74-74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陆续公布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公报。根据数据统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半年GDP增幅普遍好于预期。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共有14个地区保持两位数增长,22个地区GDP增速超过8%,仅有6个地区增速低于7.1%的全国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 区位是具有现代经济的地理空间.区位分布和区位网络形成,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和宏观国民经济的发展。研究经济区位,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甘肃地处祖国腹地,长期以自然经济为主,传统经济占绝对优势,区位开发始于建国后。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经济区位从无到有,相继建立并形成规模。但由于全省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经济水平都低于我国中、东部许多省区,所以区位数量和规模,较之中、东部地区都有差距,其特点是:  相似文献   

8.
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自1999年起,国务院决定允许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其省会或首府城市选择一个符合条件并已建成的省级开发区,申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部当地地方政府在经济开发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合理、有效的地方政府行为推进着西部经济的发展。而要有效发挥地方政府在西部经济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政府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政府和企业关系的有效整合,就必须对西部当地地方政府的行为进行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9.
本报告是2004年度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场化相对进程年度报告。从今年开始,我们将以报告的发表年份定义年度报告年份。本报告主要依据2001和2002年度的统计数据和抽样调查数据,对截至2002年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市场化相对进程的现状进行排序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双约束引力模型和交叉熵法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2部门产品和服务的省间贸易量进行了估算,通过聚类分析比较了各省间贸易在经济和贸易中的比重。得出该比重在我国各省之间的差异较大,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各省之间相差很大。同时,各类地区处于优势或处于劣势的指标也均有所不同。从自然资源、人口规模等六个角度分析了该现状的原因,并对我国省间贸易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包括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积极作用等。  相似文献   

11.
黄林秀  郝坚 《改革》2024,(3):113-126
采用新经济地理模型,基于数字经济的空间知识溢出效应,推演出数字经济对经济地理格局的重塑机制。该模型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改变城市创新差距,重塑了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利用2005—2022年我国23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时间和区域双重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有助于缩小外围城市与对应中心城市的经济差距。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显著降低了城市创新差距,从而有利于缩小中心-外围城市的经济差距。此外,异质性分析表明,与对应中心城市地理距离越远的外围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缩小其与中心城市经济差距的作用越大。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外围城市应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建立健全区域数字基础设施无障碍分享机制、深化区域数字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节能"成绩单"刮起减排风,落后省份备战"十一五"最后一年考核"节能减排"四个字因为一份"成绩单"的公布而在各地变得炙手可热。10月13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0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中国经济周刊》第一时间对此进行了深度报道(详见本刊第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是指按照自然地理区位或行政隶属区位所划分出的地域性经济范围。“区域经济,镇为基础”,是指在各省、市、县区域经济发展中,应把镇域经济发展和群体崛起,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基础。这一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定位和命题,是基于中国国情和改革实践的历史经验,也是对国际经验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地区经济体之间经济增长的差异一直是经济增长理论所关心的问题,也是政策制定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980~2001年间的多个经济指标对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在80年代后经历了一个收敛过程。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全国唯一位于中俄蒙三国交界之地的呼伦贝尔市,在对外开放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与俄蒙边境线长1733.32公里,占自治区边境线的41%,拥有的口岸数量占自治区的一半.同时,呼伦贝尔市也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一个重要端口,是进入俄蒙的重要的通道.这一特殊的地理区位,决定了我市在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在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随着对外开放水平和层次的提高,将会进一步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南对外贸易协调发展模式既要有效地协调西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的利益 ,还应兼顾到其他有关利益关系的协调 ;既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又要处理好开放与保护的关系。西南六省区市七方经济协调会为西南外贸协调发展提供有益的平台 ,在此基础上建立“大西南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更有利于西南对外贸易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江苏科技信息》2019,(30):48-52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数字中国"国家、省(直辖市、自治区)、城市三级地理空间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研究对构建数字城市、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探讨了数字淮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关键技术,并介绍了数字淮安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内容、建设成果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白积洋 《科学决策》2012,(10):18-77
论文将内生交易成本嵌入到新经济地理模型中,分析内生交易成本对企业生产区位选择的作用机理,以此阐明区域制度安排通过内生交易成本作用于产业集聚形成与变迁的微观机制。论文以中国制造业地域分布为分析对象,实证分析以内生交易成本为基础的制度安排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表明:内生交易成本是企业选择生产区位的重要因素,在地区的外生交易成本、地区支出水平和市场规模一定的条件下,内生交易成本的降低,有助于促使企业向该地区迁移并加快产业在该地区的集聚;一个地区对生产者保护程度越高、投资政策越宽松、贸易政策越自由、劳动力流动管制越少以及企业融资越便利,越能吸引制造业整体向该地区迁移与集聚。因此,为了加快现代工业化进程和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必须发挥"内生比较优势"和"外生比较优势"的双重效应,促进产业的"双向转移与集聚",优化本国产业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9.
《上海经济》2012,(7):79-79
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数据发布以来(《上海经济》2012年6月刊),主要城市2012年一季度经济数据也已陆续公布。按照GDP绝对值大小对全国主要城市进行排序,位居前25位的城市如下表1所示。  相似文献   

2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中央指示精神下,创业创新成为时下全国各地最热门的话题。当我们惯性地在西方经济区位理论寻找支撑,在产业发展理论中寻找规律时,发现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与创业创新活动区位选择关系并不密切,新兴技术的发展在弱化空间和区位制约。而微观空间创新或是包容开放的异质空间营造成为创业创新活动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