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通过省域面板数据探究了经济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经济城镇化六个指标综合为两个经济城镇化因子,然后,利用所得到的经济城镇化综合因子,根据IPAT模型建立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来探究经济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是双向的,即经济城镇化因子1降低了碳排放而经济城镇化因子2增加了碳排放,但总体而言,降低作用大于增加作用,即经济城镇化总体上减少了碳排放。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助中国30个省份1998~2008年的面板数据,以数据包络分析(DEA)得到的人力资本投资效率来指代各省的人力资本情况,综合采用普通面板回归、空间面板回归、门限面板回归以及平滑转换面板回归这四种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后发现: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在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贡献的同时,还存在明显的空间外溢效应和门限效应.基于这一结论,本文认为应当加大对邻省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人力资本投资效率较低省份的科教支出并努力提升这些省份的人力资本投资效率;而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人力资本投资效率较高的省份,不适宜从改进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思路来追求更快速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基于1997年1月以来的月度数据,从总量和分国别角度分别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FDI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FDI流入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中国需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确定改革人民币单盯住某一种货币(如美元)变化的汇率机制,以缓解汇率变动引致来自部分国家FDI流入急剧变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彭武元  程晓龙 《生产力研究》2020,(3):1-5+55+161
2015年我国承诺在2030年左右实现碳排放达峰,而交通运输业作为能源密集型产业每年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值得各地关注。文章利用中国2000—2016年30个省的面板数据,基于STIRPAT模型运用面板分位数回归分析各省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对0-0.1分位省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强度影响最大,交通运输业能耗强度对0.1-0.25分位省份影响最大,货物周转量对0.1-0.25分位省份影响最大;旅客周转量对0.75-0.9分位省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强度影响最大;交通线路密度对0.75-0.9分位省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强度影响最大。结果显示不同省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强度存在差异,因此在减排过程中,各省需制定针对性减排政策,从而使交通运输业为我国实现碳排放达峰提供更大助力。  相似文献   

6.
根据现有的理论,从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区域城镇化三个方面全面衡量新型城镇化,合成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标.并从投资这一较新的角度将金融支持对于新型城镇化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对东、中、西部分别进行研究,对比不同地区金融支持对新型城镇化作用存在的差别.在新型城镇化方面,金融支持规模对东、中、西部具有正向作用;金融支持效率对东、西部存在正向作用;金融支持结构对东部存在负向作用.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金融支持规模对东、西部具有正向敏感性;金融支持结构对东部存在正向敏感性;金融支持效率对西部存在正向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由于国际直接投资有利于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通过签署双边投资协定(BIT)来吸引FDI,但BIT在吸引FDI方面的有效性值得检验。本文基于47个发展中国家的双边投资协定和国际直接投资数据,利用STATA10.0计量软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BIT对发展中国家吸引FDI的影响,同时,为了更全面研究BIT对吸引FDI的影响,还考察了BIT与制度质量、单边投资自由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BIT有利于发展中国家FDI流入的增长,且与制度质量、单边投资自由化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8.
周恒  石时  刘洪涛 《当代经济科学》2012,(3):18-25,124,125
本文基于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1990年到2008年的区域面板数据,对影响我国能源强度变化的主要指标进行了回归分析,在区域层面探究了各个因素对我国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机理及结果。研究结果发现燃料价格与能源强度变化呈负相关关系,热度日和冷度日的影响效果只有在南部地区显著,人均收入、投资资本比率等因素在不同阶段对能源强度有着不同的影响。本文更进一步的解释了我国能源强度变化的内在影响因素,有助于系统深入的分析我国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结论对节能减排政策的制订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笔者采用面板模型识别中的变系数变截距检验方法将全国31个省份划成5个区域,使得区域内的模型变为面板变截距模型,然后采用动态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对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区域异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面板模型识别中的变系数变截距检验方法在区域划分中具有一定的优势,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的水污染——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奉琼 《经济研究导刊》2009,(12):158-159
这些年来,中国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是,在大量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也引起了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一些重化工业的投资和生产,对中国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利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和面板数据协整检验对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的水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并对如何优化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00-2008年西部地区十一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贸易与环境相关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西部地区贸易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规模效应和贸易开放度的增加加剧了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结构效应和环境政策则减少了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而技术效应对西部地区环境污染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作为横截面单元,将全国分为三个部分,利用各横截面单元2000~2011年组成的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工业化、城镇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在东部地区,提高城镇化水平能有效降低能源强度,而就全国范围和中西部地区而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阻碍了能源强度的降低;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推动了能源强度的上升。根据得出的结论,文章还对降低能源强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改革开放以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建国以来全国及各省区的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进行了描述,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我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 并采用国际上流行的Panel data方法从多个角度对城市化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是: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于落后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高于经济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4.
张淑翠 《财经研究》2011,(8):135-144
文章基于我国1997-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数据本身隐含信息进行内分组的面板平滑转移模型来检验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效应,并进一步拓展了Armey曲线推论。研究发现,我国省级政府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规模和财政支出结构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Armey曲线所描绘的非线性效应,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最优规模为9.32%,财政支出最优结构为1.643,并且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规模与财政支出结构都在最优值两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相比而言,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规模的转换速度似乎更快。这意味着现阶段我国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规模与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需要政府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揭示我国土地财政的量化特征和区域差异的成因。目前我国省际间土地财政强度差别较大,且在2003-2007年间呈现先下降继而小幅上升的变化轨迹。从东中西三大地带看,土地财政强度呈现"东高西低"格局。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支持土地财政动因的"GDP锦标赛说"而拒绝"财政压力说"。正是发展条件不同的各地区围绕GDP增长展开锦标赛,将土地作为招商引资筹码,以及推动城市扩张和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的载体,从而导致了土地财政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0—2017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对城镇化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和相应的政策讨论。结果表明:中国环境污染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主要表现为高—高集聚类型,西部地区主要表现为低—低集聚类型;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且区域间的溢出效应大于区域内的本地效应;城镇化与环境污染呈倒"U"型曲线关系,拐点发生在城镇化水平达到86.16%处;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存在门槛特征,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的正向影响逐渐减弱,随着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比值的增加,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的正向影响先增强后减弱。基于此,提出建立区域环境污染协同治理机制、制定差异化的产业结构调整策略、加强环保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用面板数据和DOLS方法,对中国1990~2006年间进口贸易数据和专利数据等进行计量检验,分析发现:进口贸易确实能促进中国的技术创新.但有一个前提:人力资本门槛,即中国的人力资本积累要达到一定的水平,也就是说人力资本在进口贸易促进中国技术创新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人口迁移和人口就地非农化是中国城市化两种并行不悖的实现形式”为立论,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方法,从人口入迁和人口非农化两个角度对影响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区域经济因素做了分析。第二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对推动长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的作用显著;工资水平是影响长三角地区人口入迁的最重要因素;人均GDP虽然对长三角地区人口非农化的作用显著,但对人口入迁的作用是不确定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依存度等开放经济因素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化的作用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4—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系统GMM估计方法,考察了环境规制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基于全国样本的回归结果表明:正式环境规制对OFDI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但非正式环境规制对OFDI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OFDI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具体而言:正式环境规制对东、西部地区的OFDI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中部地区的OFDI具有促进作用;非正式环境规制对中、西部地区的OFDI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东部地区OFDI的影响不显著。指出:政府需要根据区域经济差异对不同动机的OFDI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用化肥施用量不断提高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研究化肥施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为防止化肥滥施、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依据意义重大。文章采用1999~2008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和多元回归方法分别对国内东、中、西三大区域化肥施用密度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大区域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口规模对化肥施用密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三大区域化肥价格增长率、粮食种植面积比重、化肥产出效率对化肥施用密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三大区域种植产品生产价格、种植业劳动力数量、农产品国际贸易对化肥施用密度具有不同的影响效果或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